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凝血功能、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胸痛、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肺通气功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因肝胆外科疾病接受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和研究组(利伐他班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00 U,qd;研究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及术后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34%(2/59),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仅为17%(1/59),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计数、APTT时间、PT时间、FIB,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预防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形成;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特别是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观察组的9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采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4.
金彬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703-3704
选择高龄骨折患者11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以利伐沙班实施抗凝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PT及APTT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3.5%及12.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的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PT、APTT相互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配合低分子肝素对肺癌患者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研究组联合采取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D、PAI-1、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两组出血、肾肝损伤、皮肤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采取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肺癌,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其凝血功能,降低VEGF及MMP-9血清水平,并能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13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血栓素B_2(TXB_2)及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T、APTT、FEV1、FEV1%、FVC%及NO较治疗前升高,FIB、sICAM-1、ET-1、TXB_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T、APTT、FEV1、FEV1%、FVC%、NO升高程度,以及FIB、sICAM-1、ET-1、TXB_2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凝血功能、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高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分为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伐沙班组(60例)加用利伐沙班治疗,华法林组(60例)加用华法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凝血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栓塞、出血以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NT-proBNP均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个月后,2组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利伐沙班组栓塞率、病死率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利伐沙班组出血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控制高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凝血功能、NT-proBNP指标及改善智力状态、生活能力等方面药效相似,但利伐沙班能够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皮下注射,疗程1周,观测2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病率,以及治疗前后DVT早期诊断指标[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病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1.7%的DVT发病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d观察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5. 71%,高于对照组71. 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显著下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p(O_2)、S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p(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显著下降(P 0. 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显著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PT、APT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52%,低于对照组的19. 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肺栓塞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80例髋部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在入院时即开始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术前24 h停药,术后8 h开始继续使用;40例在术后8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疗程均为5周。观察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采用静脉彩超检测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活化凝血时间(ACT)、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5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出现切口渗血1例,观察组1例出现皮下瘀斑,停药后缓解。切口引流量观察组为(445.5±102.7)ml,对照组为(425.4±121.6)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早期口服利伐沙班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不提高出血的发生率,其机制与降低血浆ACT和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杨志华 《临床医学》2024,(2):108-110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DVT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少DVT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对预防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了解两种药物的用药原则.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并经股动脉行PCI治疗患者398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98)和依诺肝素钠组(n=200).利伐沙班组术后4~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5mg,bid,疗程7d.依诺肝素钠组术后4~6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000 IU,qd,疗程7d.监测术前及术后7d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术后7d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同时随访12个月内的DVT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累积血栓风险概率.结果 (1)术后7d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2%,依诺肝素钠组出现12例,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12个月累积血栓风险概率,依诺肝素钠组(10.69%)高于利伐沙班组(5.58%),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lt、APPT及D-二聚体含量,手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及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大伤口血肿,伤口渗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伐沙班在经股动脉行PCI治疗后预防DVT的近远期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钠,而其安全性与依诺肝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可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2019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5例)和利伐沙班组(45例),低分子肝素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周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周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同组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均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利伐沙班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d时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DVT早期诊断指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并且能够明显改善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11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高危组58例和低危组58例。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危组的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肌钙蛋白(61.21%)、B型钠尿肽(74.1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3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检测的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6.7%;血浆肌钙蛋白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86.7%;B型钠尿肽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5.9%;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对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均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比D-二聚体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脑利钠肽(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发病时期BNP和D-二聚体变化;比较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栓塞面积中的差异;根据PESI评分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BNP和D-二聚体差异;出院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远期预后,用ROC工作曲线分析入院时BNP和D-二聚体在远期预后的中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发病时间延长,其水平越高。不同栓塞面积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栓塞面积扩大,其水平越高。不同危险分层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与BNP和D-二聚体单项检测比较,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远期预后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和危险分层是影响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及危险分层上差异明显,可作为临床特征鉴别及远期预后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利伐沙班治疗28例(利伐沙班组),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或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7例(传统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内的复发、出血、死亡及总体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内,两组复发、出血、血栓相关死亡及抗凝总体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及其肿瘤患者亚组的全因死亡均低于传统抗凝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危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高危NVA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10mg利伐沙班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1袋,3次/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EHRA房颤症状评分、房颤负荷以及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中医症候积分、房颤负荷、EHRA房颤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AP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延长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