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T2DM)肾损害是糖尿病(DM)主要并发症之一[1]。但并不是所有T2DM肾损害都是糖尿病肾病(DN),T2DM还可以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包括单纯DNRD和DN合并NDRD)[2]。T2DM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包括单纯IMN(简称IMN)和DN合并IMN(DN+IMN)]就是T2DM合并NDRD其中的一种病理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肾穿刺活检在诊断T2DM合并肾损害时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T2D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肾穿刺活检的病理资料。结果 177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占同期全部肾穿刺活检患者的6.7%(177/2653),其中女性56例,男性121例。患者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理诊断糖尿病肾病(DN)62例,非糖尿病肾病(NDRD)106例,DN合并NDRD 9例。62例DN中,I型DN 2例,IIa型5例,IIb型8例,Ⅲ型41例,Ⅳ型6例。106例NDRD中,Ig A肾病27例,膜性肾病2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损伤7例,肾小管间质性炎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各5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性肾损伤4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例,淀粉样变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各1例。9例DN合并NDRD中,Ⅲ型DN+Ig A肾病、IIa型DN+膜性肾病和Ⅲ型DN+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各2例,Ⅲ型D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Ⅲ型DN+ANCA相关性血管炎性肾损伤和IIb型DN+Ⅳ型狼疮性肾炎各1例。结论 T2DM合并肾损害可以是DN也可以是NDRD,还可以是DN合并NDRD,不同的病理类型在临床治疗和预后上有很大的差异。肾穿刺活检可以从组织学上明确诊断,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40%[1],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病情也常呈进行性发展,直至肾衰竭。DN是目前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DN位于死因的首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因中列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2]。因此,明确中医诊疗思路,寻找有效防治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2型糖尿病(2TDM)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1]。DN并不一定是单独存在的疾病,非糖尿病肾病(NDRD)[如Ig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等]可以单独存在或叠加在DN之中,所以,没有肾活检很难以区分DN、NDRD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62例为T2DM组,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确诊DN患者62例为DN组、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60例为IgAN组、原发性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60例为MN组、NDRD患者46例为NDRD组(T2DM并IgAN患者23例,T2DM并MN患者2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浆hs-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s-CRP水平在DN组[(5.43±3.52)mg/L]、T2DM并IgAN组[(7.28±2.72)mg/L]、T2DM并MN组[(6.86±1.37)mg/L]均高于IgAN组[(3.41±2.16)mg/L]、MN组[(2.21±1.14)mg/L]、T2DM组[(2.62±2.10)mg/L]和对照组[(0.90±0.86)mg/L](P0.05),且IgAN组、MN组和T2DM组高于对照组(P0.05),IgAN组、MN组及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水平在对照组[(60.52±19.51)μmol/L]、T2DM组[(69.31±20.23)μmol/L]、MN组[(71.26±18.17)μmol/L]低于DN组[(150.30±110.92)μmol/L]、T2DM并IgAN组[(148.83±83.92)μmol/L]、T2DM并MN组[(152.46±125.94)μmol/L](P0.05),IgAN组[(167.00±136.70)μmol/L]高于DN组、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P0.05),对照组、T2DM组、M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D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及NDRD患者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T2DM、IgAN、MN患者及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0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DM组)患者,30例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3、CD4、CD8的表达.结果 DM组和DN组外周血CD3+T细胞数量(58.5±7.5)%、(54.8±5)% 低于NC组(65.1±8.6)% (P<0.05);CD4+T细胞数量(39.5±2.1)%、(42.1±1.6)%均明显高于NC 组(34.3±5.1)% ( P<0.01);CD8+T细胞数量(19.6±2.2)%、(17.1±2.6)% 低于NC组(21.1±3.2)% ( P<0.01);CD4+/CD8+比值(2.01±0.5、2.65±0.21)高于NC(1.79±0.72) (P<0.01);DN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高于DM组(P<0.05);DN组外周血CD3+T、CD8+T细胞数量低于D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N组外周血CD4+/CD8+比值高于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较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表达失衡更为严重,提示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作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所有DM患者85%[1]。糖尿病肾病(DN)为T2DM的严重慢性微血管病变,以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为主要表现[2],提高其管理水平是目前研究重点。在慢性病管理中,诊疗依从性为保证疾病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而DN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其在接受血液透析诊疗期间依从性差,不仅影响其透析质量,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6]。本文主要分析契约式就诊管理对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估计在6400万以上,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T2DM患者中肾脏病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变之一,但糖尿病性肾病(DN) 仅为影响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因素之一[1], 其他因素尤其是脑卒中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不可低估.本研究用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2], 分析不同水平GFR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之间关系,这对改善2型糖尿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DN的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DN发生率约20%.糖尿病肾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最重要的原因.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5 000万,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中40%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1].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DM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这种改变是DN的始动因素,能诱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 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泛指由于糖尿病(DM)导致的肾小球病变,明显的变化是细胞外基质增生,所以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是DM导致肾损害的病变中最特色的病变,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120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甚少。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它是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亦正逐步增加[1]。蛋白尿是DN常见的临床表现,DM患者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发展至DN,继而出现蛋白尿、肌酐升高等指标异常,但并非所有DM患者肾脏损害均由DN所致,由于DN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  相似文献   

13.
徐金升  张静  单保恩  马惠慈 《临床荟萃》2003,18(14):787-789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 (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 RFLP)检测 175例河北地区汉族人 [12 3例为 2型糖尿病患者 (T2DM ) ,其中 6 9例合并糖尿病肾病 (DN +) ,5 4例不伴肾病 (DN - ) ,5 2例为健康对照者 (HC) ]MTHFR基因第6 77位碱基多态性。分别测定各组MTHFR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比较各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MTHFR基因纯合突变型 (TT)和等位基因 (T)频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DN - )患者及健康者 (HC) ,分别为 30 .4 3%vs 16 .6 7%、13.4 6 % ,Ρ <0 .0 5 ,和 5 4 .35 %vs 36 .11%、37.5 0 % ,Ρ <0 .0 1。结论 MTHFR基因 6 77C→T突变为河北地区汉族人T2DM患者发生DN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型,探讨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998年12月-2008年12月53例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2岁,糖尿病病程0~22年,平均5年。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和肾脏损伤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以中老年多见,年龄50-74岁,其中糖尿病肾病(DN)34例,44.1%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后;非糖尿病肾病(DM+NDRD)16例,81.3%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内;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3例,平均糖尿病病程均〈5年。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的肾脏病理类型多样,除DN(占64.2%)外,17.0%的患者为膜性肾病,7.5%的患者为系膜增生性肾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以DN为多,亦可出现DM+NDRD或DN+NDRD,通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常见的原因,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糖尿病患者的DN发生率为30%~40%[1],而约有50%的DN患者可发展为ESRD[2]。在美国,从1996年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 129例2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糖、血清Hcy、血清hs-CRP。结果 DN组和DM+CHD组Hcy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糖尿病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DN组和DM+CHD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86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DN)者42例,占14.7%,现就其临床特征分析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6例糖尿病病人中,1型糖尿病(T1DM)35例,并发DN16例,占45.7%;2型糖尿病(T2DM)251例,并,占发DN26例,占10.4%。42例DN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0岁2例,年龄30~49岁6例,50~60岁15例,>60岁19例。1.2 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病程<5年的168例中并发DN2例(1.2%),2例病程均>3年;病程5~10年的94例中有15例(16.…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约30%-50%的1型DM患者及5%-10%的2型DM患者发展为DN,且有1/3的患者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1]。足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与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 NDRD)患者尿蛋白糖基化差异,及鉴别诊断DN与NDRD的价值。方法 19例DN患者,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分为早期DN组[eGFR60 mL/(min·1.73 m~2)] 9例、晚期DN组[eGFR≤60 mL/(min·1.73 m~2)] 10例;同期31例NDRD患者,其中膜性肾病10例、IgA肾病8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及微小病变7例。采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对各组尿蛋白糖链谱进行分析。结果 PWM识别的β(1,4)-linked GlcNAc寡聚体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NDRD组(P0.05);RCA120识别的β-Gal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膜性肾病患者,但高于IgA肾病患者(P0.05);GNA识别的Manα1-3Man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微小病变患者(P0.05);SNA识别的Sia2-6Gal/GalNAc糖链相对丰度在晚期DN组明显高于NDRD组(P0.05);DSA识别的β-D-GlcNAc糖链相对丰度在晚期DN组明显高于NDRD组(P0.05)。结论 DN与NDRD患者尿蛋白糖链谱存在明显差异,凝集素PWM识别的β(1,4)-linked GlcNAc寡聚体糖链可有效区分DN与ND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