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生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原因,为完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4例HIV-1抗体不确定者WB试验的条带特征。对其中的20名不确定者继续跟踪随访,采集血样,进行抗体确证试验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537例HIV-1抗体复筛阳性的血样进行了确证试验,不确定者34例,不确定比为6.33%;不确定者带型主要集中在p24(38.24%)、gp160(29.41%)、gp160p24(11.76%)、p24p17(11.76%)。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检测咨询这4种人群特征不确定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孕产妇和学生的不确定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01);对20例不确定者跟踪随访检测,有5例转为阳性结果,15例转为阴性结果。结论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慎重处理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根据WB确证条带,及时进行HIV病毒核酸的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可以缩短不确定者的随访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探析广东省某HIV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试验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468例,符合率为93.6%;阴性11例,占2.2%;不确定结果 21例,占4.2%。468例HIV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160出现率为97.86%(458/468);gp120的出现率为98.72%(462/468);p17出现率为80.34%(376/468);p55出现率为56.41%(264/468)。2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中,共发现9种带型,其中以p24出现率最高,为71.43%(15/21);全部患者均随访成功,转阳样品8例,占38.10%(8/21);带型主要为p24、p66、gp160组合模式;转阴样品2例,占9.52%(2/21);带型无进展样品11例,占52.38%(11/21)。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经WB确证,阳性结果负荷率较高,但阳性者反应条带各带型的出现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提高对确证结果判读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导致电化学发光法筛查假阳性且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107例患者的带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WB随访结果的患者47例以WB随访结果进行判断,无WB随访结果的患者60例,结合核酸(HIV-1 RNA)或HIV-1 P24抗原定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107例WB确证不确定患者共有16种带型,p24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gp160+p24,占15.89%。env类、pol类、gag类分别占28.97%、6.54%、64.49%。在env类中,阳性患者的出现率最高,为67.74%,pol类和gag类分别为14.29%、2.90%。16例HIV抗体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筛查阳性的患者,其最终结果为阳性的发生率为93.75%。83例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肿瘤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占27.71%。结论 在HIV抗体WB确证不确定的结果当中,env类提示HIV感染的作用最大;gag类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反应。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阳性时提示HIV阳性的可能性较大。疾病因素与HIV抗体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厦门市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北京万泰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以及雅培公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MP生物亚太公司的HIV-1/2 blot确证试剂盒(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873例WB实验,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4例(81.6%),HIV抗体不确定202例(7.1%),HIV抗体阴性为327例(11.4%)。在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检测反应条带gp160、gp120和gp41的出现率最高,均为100%(2344/2344),条带p55以及p17出现的概率较低,分别为38.7%(907/2344)和46.4%(1088/2344)。完成随访的202例样本中,env类和gag类带型的阳转率分别为95%(96/101)和18.5%(5/27)。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假阳性结果,必须通过WB实验确认是否为HIV抗体阳性;要加强对不确定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病例确证情况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带型分布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B进行HIV抗体确证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感染途径人群确证带型差异。结果2012—2013年,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率0.056%,经WB确证,228例为HIV-1抗体阳性病例,确证阳性率87.35%,主要为男性(89.47%)、已婚(75.44%);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39.91%)和住院及术前检测者(34.21%);主要感染途径为经性接触(97.37%)。HIV-1抗体阳性者、不确定者及阴性者初筛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160阳性率最高(100.00%),p55最低(32.89%)。全带型占24.12%,不同感染途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5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经随访为阳性,其早期带型均为gp160和p24。结论 HIV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须经复检、WB确证。不确定病例中,应将早期出现gp160和p24带型的病例作为高度疑似HIV感染者进行重点随访。建议加强HIV的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PITC,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实验与确证实验结果符合率,为提高实验室HIV抗体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清远市2010-2011年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的273份标本HIV抗体阳性及可疑阳性的结果与确证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3份标本,经蛋白印迹(WB)试验确证HIV-1阳性257例,占94.14%;不确定9例,占3.3%;阴性7例,占2.56%.筛查阳性与确证阳性总体符合率为94.14%,确证条带gp160、gp120、p24出现率均有95%以上;出现8条以上条带的有166份,出现率为64.59%.结论 初筛试剂检测HIV抗体与WB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但判断HIV抗体阳性或艾滋病必须经WB试验确证,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反应样本与确证试验结果的关系,并对HIV-1抗体阳性和不确定条带进行分析。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呈阳性反应的样本S/CO值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9份筛查阳性样本经确证试验检测,阳性115份,不确定10份,阴性4份,ELISA法与WB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9.15%,确证阳性样本条带gp160、gp120出现的百分比为100.00%,gp41、p66和p24出现百分比均90%,p55出现的百分比最少,只有55.65%;不确定结果样本条带gp160出现的百分比为80.00%,p24出现的百分比为40.00%。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ELISA法存在假阳性,筛查阳性反应样本必须经确证试验检测结果为准,应重视对不确定结果检测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范炜  燕清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6,(17):3210-3212
目的 了解2015年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11份初筛阳性标本经复检,有200份待确证(200/211,94.8%),除去10份既往阳性,最终使用WB确证试验检测19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0.5%;HIV抗体阴性38份,阴性率为20.0%;HIV抗体不确定18份,占9.5%。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分别为48.5%和38.1%。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单一条带最多占44.4%。结论 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不可避免,必须通过WB试验确认是否感染HIV;对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淮安市231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结果 231例筛查阳性样本经WB确证,阳性151例(占56.37%),阴性44例(占19.05%),不确定36例(占15.58%)。不同机构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采供血机构的确证阳性率最低,为11.11%。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出现7条以上带型139份(占92.05%);条带gp160、gp120和p24出现率最高,为100.00%,条带p39出现率最低,为64.24%。不确定的样本中,条带gp160出现率最高,占61.11%;33例成功随访,其中2例HIV抗体转阳。结论通过WB确证实验可以排除筛查实验中的假阳性,对于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减少潜在新发感染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类特殊WB带型的病例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IV抗体确证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断和解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合初筛试验结果、WB条带特点、病毒载量结果、抗体转归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结合分析。结果 2例初检呈gp160、gp120带型的病例,1例随访仍为gp160、gp120,最终结合病毒载量和流行病学资料判为阳性,1例转为阴性;12例初检呈gp160、p24、p17或gp160、p24带型的病例,10例转阳,2例转阴;4例初检呈无特异性条带的病例,随访转阳。转阳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阳性,随访阴性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于HIV抗体确证试验WB反应不强、刚满足判阳标准时,不能直接出具HIV-1抗体阳性报告,而对于第四代包含抗原检测试剂呈强阳性反应,即使确证试验为阴性,也必须进行随访。这3类样本应慎重对待,不能单纯依赖于HIV抗体检测,需结合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辅助鉴别HI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IV抗体艾滋病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Determine)进行HIV抗体筛查,免疫印迹法(WB)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证,对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9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HIV-1抗体81份(占68.07%);确证HIV抗体阴性24份(占20.17%);HIV抗体不确定14份(占11.76%)。ELISA和硒标或金标的结果均阳性者,81份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为100%,24份确证HIV抗体阴性者为4.17%,14份HIV抗体不确定者为35.71%。ELISA方法S/CO值>6者,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占98.76%;反应条带gp160、gp120、gp41出现率最高,为100%。[结论]两种筛查方法结果均阳性且S/CO值高时,预示HIV-1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而筛查结果一阴一阳且S/CO值较低时,H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筛查试验有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探析某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英简 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本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 HIV 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约为93.6%;阴性11例,约为2.2%;不确定结果21例,约为4.2%。468例 HIV 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 160出现率约为97.86%(458/468);gp 120 的出现率约为98.72%(462/468);p 17出现率约为80.34%(376/468);p 55出现率约为56.41%(264/468)。结论 确定为 HIV-1 抗体阳性者带型,且各带型的出现率各不相同;HIV 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V抗体筛查(ELISA)与免疫印迹(WB)试验之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实施,对于HIV抗体初筛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样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 468例HIV抗体复核样本中,两种ELISA都呈阳性反应的464例,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9.13%;复核实验一阴一阳4例,与WB的阳性符合率0%;S/CO值落在1~6之间,阳性符合率为92.50%;S/CO值在6~10之间,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9.17%;S/CO值≥10,确证试验符合率为99.63%;所有的确证样本中,HIV-1抗体特异带的gp160、gp120、gp41、p24的出现都在98.00%以上,其中有4例同时出现HIV-2型抗体条带gp36。结论 ELISA诊断试剂存在有一定的假阳性,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将升高,但是,高S/CO值的样本并不代表感染HIV,低S/CO值也不能代表HIV阴性,所以,HIV抗体阳性的报告应以确证试验的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9-2013年宿州市454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待确证样本进行免疫印迹(WB)条带分析,增强对WB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方法采用WB试验对454份宿州市辖区HIV抗体待确证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454例HIV抗体待确证样本中,WB试验阳性235份,占51.76%;95份为不确定,占20.93%;124份为阴性,占27.31%。WB带型分布:7条带及以上222份,占94.47%;抗env基因编码蛋白的条带较多,gp160、gp120分别为98.72%和98.32%;除p24外的抗gag基因编码蛋白的条带最少;在95份HIV确证不确定样品和124份HIV确证阴性样品中,采供血机构送检的样本比例均最高,分别是66.32%、79.84%。结论两种试剂复检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应引入病毒载量或核酸检测技术缩短HIV抗体检测中的不确定样本的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者的WB带型,了解HIV不确定人群WB带型的变化特征,为HIV抗体不确定者的随访处理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2019年本实验室的27例初次WB试验"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访1年,观察HIV抗体WB带型进展。结果 27例的WB试验条带中p24和p17单独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5%和37.0%,27名HIV抗体不确定者中有17名在随访期间判断为HIV感染。结论 WB试验出现gp160、P24、p66条带时,感染HIV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随访,并结合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玉林市5年来HIV抗体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结果进行跟踪随访检测分析,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玉林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送检的HIV筛查阳性血液样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抗体试剂进行复检试验,任意一种方法复检有反应的样本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抗体确证试验,HIV抗体WB不确定结果4周后跟踪随访再进行检测,同时使用HIV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结果复检4 798份样本,WB检测4 263份,131例受检者为不确定结果,不确定率为3.07%;成功随访检测了76例(随访率为58.02%),失访55例(失访率为41.98%);阳转53例,阳转率为69.74%;带型gp160p24(43/131)以及gp160(37/131)出现频率位居前2位;主要带型中阳转率最高的是gp160gp120gp41为90.91%(10/11),其次是gp160p24为83.33%(25/30);随访了4例HIV抗体不确定孕产妇,阳转例数为0,均为阴性;HIV核酸定量(VL)检测5 000CPs/ml的患者WB试验阳转率为100.00%(53/53),VL5 000CPs/ml者最终排除了HIV感染;首次复检单反应结果随访阴转率为91.11%,阳转率为9.09%(2/22)(P0.05)。结论双试剂快速法复检试验可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不确定人群失访率较高;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时采用HIV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方法作为补充实验可更早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标本的复核及确证试验,探讨其对早发现、早诊断艾滋病感染者的影响.方法 对2018-2020年宣城市辖区所有艾滋病筛查有反应的血清标本进行复核、确证和补充试验,分析HIV抗体检测复核与确证结果,了解HIV感染状况.结果 2018-2020年宣城市共发现556份筛查有反应标本,复核有反应540份,一致率为97.12%.首次确证试验HIV抗体阳性的413份,占74.28%,413份HIV-1抗体确认阳性标本中,gp160条带和p24条带分别为100%和99.74%;首次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53份标本,占9.53%,gp160条带出现频率最高,占45.28%.对40例HIV抗体不确定者进行追踪随访,发现HIV抗体阳性28例.结论 艾滋病筛查有反应标本需进行复核、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人群需进行随访和核酸检测补充试验,确保潜在HIV感染者的及时、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