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颖  张志广 《临床荟萃》2010,25(8):665-66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单纯腹水39例(无SBP组),肝硬化合并SBP 34例(SBP组),进行腹水和血清的PCT以及血清的CRP水平检测.结果 SBP组和无SBP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6.00±60.75)mg/L和(16.00±43.00)mg/L(P<0.01);以PCT≥2μg/L为阳性标准,SBP组血清和腹水PCT阳性率高于无SBP组(血清79.4%VS 10.3 %,腹水29.4%vs 5.1%,P<0.01);SBP组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清和腹水的PCT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7%vs 3.3%,P<0.01).血清CRP及PCT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SB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血清和腹水PCT及血清CRP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PCT )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腹水中PCT 并与腹水常规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BP组及非SB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血清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89.3%,腹水中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1.4%。结论血清及腹水PCT 水平对肝硬化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血清PCT 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和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3201医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患者384例纳入SBP组,另外377例无SBP,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腹水与血清标本,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酶联免疫法检测MIP-1β。比较2项指标在血清和腹水检测中的意义,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及MIP-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BP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腹水中MIP-1β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中MIP-1β和PCT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早期肝硬化失代偿期SBP,血清中PCT检测优于MIP-1β指标,腹水中MIP-1β检测优于PCT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SBP 组)30例、单纯性腹水肝硬化患者(非 SBP 组)30例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 PCT 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的水平。比较 PCT、CRP 及 PCT+CRP 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 PCT 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 SBP 组比较,SBP 组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在诊断肝硬化合并 SBP感染中,PCT、CRP 及 PCT+CRP 的敏感性分别为93.3%、90.0%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0.0%、75.0%和9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PCT 和 CRP 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太平 《临床医学》2015,35(2):36-3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按照并发SBP情况分为两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伴SBP组和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之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在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将肝硬化患者分为非SBP组和并发SBP组,普通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并发SBP组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和普通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CT在最佳临界值为0.51ng/mL时对肝硬化SBP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IL-6,PCT在并发SBP组、非SBP组与普通肝炎组中诊断肝硬化SBP的敏感性为62.68%,特异性为76.59%,准确性为80.01%。结论血清PCT对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LPS)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40例,非SBP组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及LPS水平,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患者血清PCT、CRP及LPS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0.05)。SBP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CRP及LP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单独检测中,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P0.05);在单项及联合检测中,PCT、CRP、LPS 3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90.00%)、特异度(95.00%)及准确度(92.5%)最高(P0.05)。结论 PCT、CRP和LPS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检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堵一乔  徐刚  杨振华 《检验医学》2012,27(5):376-378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的水平。方法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包括单纯腹水16例(非SBP组)、合并SBP者14例(SBP组)]及2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PCT和血清CRP水平。以患者第1次测定值作为基线值。结果 SBP组血浆PCT和血清CRP水平在SBP发生后3、6、12 h均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并明显高于非SBP组及对照组(P<0.01)。治疗后SBP组和非SBP组中存活的患者血浆PCT水平分别为0.48±0.25和(0.49±0.14)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基线值(P<0.01)。死亡患者的血浆PCT水平治疗后反而继续升高,SBP组[4例,(37.67±15.48)ng/mL]明显高于非SBP组[4例,(14.75±7.89)ng/mL]。结论血浆PCT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的发生,若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体征之一,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又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的合并症,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报告测定腹水pH值作为诊断SBP,认为其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1],死亡率20%。SBP病原菌多为单株细菌,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肠杆菌为主,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很少,如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感染;肠道细菌直接外移渗入腹水;淋巴途径感染。起病有急有缓,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腹痛、腹水、腹膜炎等表现。起病隐匿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SBP组)、无细菌性腹水组(非SBP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NP水平,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PC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CP-1水平,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分析SBP组患者经抗菌药物有效治疗后其血清HNP、PCT及MCP-1水平变化。结果 SBP组血清HNP、PCT及MCP-1水平均显著上升,与非SBP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三者水平均显著下降;HNP、PCT及MCP-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NP、PCT及MCP-1对于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血清降钙素原(PCT)是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诊疗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肝硬化患者与未并发SBP的肝硬化患者体内不同时点血清PCT水平的变化情况,为并发SBP的肝硬化患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该院8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肝硬化腹水感染组)和8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单纯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CT、CRP、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以及联合指标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CRP、IL-6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对PCT、CRP、IL-6单独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PCT、CRP、IL-6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51、0.599、0.6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CRP、PCT+CRP、PCT+IL-6、PCT+IL-6+CRP联合检测的AUC分别是0.764、0.797、0.848、0.908;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9%,诊断符合率为90.8%,阳性预测值为0.941,阴性预测值为0.889。结论血清PCT、CRP、IL-6等指标均能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作出诊断,单项指标以PCT的诊断价值最高。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灵敏度,同时也能弥补单项指标诊断率不高的缺点,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时病情明显加重,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关键。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近年发现的评判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1,2]。泰能(T IENAM)是临床上治疗SBP的敏感抗生素。本研究即应用泰能治疗SBP,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水中G-CSF、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泰能对腹水G-CSF、TNF-α水平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2006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SBP患者34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以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漏出性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对照组未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CRP、全血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PCT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血清CRP、全血WBC(P0.05)。全血WBC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灵敏度显著低于血清PCT、CRP(P0.05)。血清CRP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特异度显著低于血清PCT、全血WBC(P0.05)。结论治疗前检测血清PC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阳性)9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肝硬化患者(阴性)9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PCT、CRP、IL-6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血清PCT、CRP、IL-6单独与联合诊断肝硬化腹水感染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IL-6水平联合诊断肝硬化腹水感染准确率为90.71%(166/183),分别高于血清PCT、CRP、IL-6水平单独诊断80.87%(148/183)、77.05%(141/183)、79.23%(145/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可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化腹水感染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年  沈杨  范旭 《临床医学》2007,27(5):78-80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肝炎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作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检测,所有SBP患者腹水均作细菌培养。结果97例SBP患者腹水LPS、TNFα、PCT水平明显高于86例无SBP患者(P均〈0.01),G-菌SBP腹水中的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菌SBP腹水(P均〈0.01)。结论腹水LPS、TNFα、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并且腹水LPS、TNFα水平的检测还有助于SBP病原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69-437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4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病因、合并症、外周血和腹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4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发生率为40.89%。生存组和死亡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血清钠水平降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升高、总蛋白水平降低,高Child-Pugh评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是SBP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高Child-Pugh评分、血清PCT水平升高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SB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中,血清PCT、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合并症发生情况均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加以重视和及时处理,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昌凤 《临床荟萃》1996,11(14):628-629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SB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超过15%,占所有肝硬化并发感染的5%~30%,占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T)、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肝硬化患者241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d检测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将SBP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比较两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分析血清HPT、PCT和IL-6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241例肝硬化患者中合并SBP者105例(43.57%),其中治疗后病情恶化者24例(22.86%)。SBP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恶化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AUC分别为0.820、0.881、0.785和0.937,其中PCT以4.83 m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9%和88.97%,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91.91%;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5、0.690、0.728和0.860,其中HPT以2.21 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2.84%,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77.78%。结论血清HPT、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