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8,(1):38-40
目的:观察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分别为(13.01±1.34)、(57.19±9.84)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窄谱紫外线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89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44例对照组(接受普瑞巴林治疗)和45例研究组(接受窄谱紫外线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79.55%比较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紫外线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能够显著缓解神经疼,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电针内麻点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一组)、电针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二组)和硬膜外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硬膜外组).观察3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并对治疗期间补救药物奥施康定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3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VAS评分、SF-MPQ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下降(P<0.01);两两比较显示硬膜外组和电针二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均低于电针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二组与硬膜外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补救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结论电针针刺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与普瑞巴林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神经痛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30例。分别应用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制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普瑞巴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普瑞巴林组VAS、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9,P<0.05);普瑞巴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43.3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8,P<0.05)。结果:普瑞巴林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VAS评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VAS评分、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仅为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中,除了泼尼松治疗之外加用普瑞巴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治疗疗效,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梁潇  裴保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48-1550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癌性疼痛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使用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5):593-595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胶囊联合丁丙诺啡透皮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5例。A组选用普瑞巴林胶囊75mg口服,2次/d;B组选用普瑞巴林胶囊150mg口服,2次/d;C组选用普瑞巴林胶囊75mg口服,2次/d,并将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贴于上臂外侧治疗,5 mg/贴,1贴/7d。观察比较三组疼痛评分、焦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B、C三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且B、C组低于A组(P<0.05);B、C组患者在7~28d的疼痛程度及疼痛缓解明显优于A组(P<0.05);各组HA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焦虑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与A组比较,B、C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C组患者的SF-36结果优于A组和B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口干及尿潴留,B组患者的头晕、口干及嗜睡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结论:瑞巴林胶囊联合丁丙诺啡透皮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依据性别、年龄、病程进行配对分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足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的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VAS积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3.10±0.48)分、(4.61±3.61)分;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6.72±0.75)分、(3.28±2.98)分;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对治疗组3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时间20min,每2天一次,同时口服普瑞巴林150mg/d。对照组38例口服普瑞巴林150mg/d。两组均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2l例(68%),对照组治愈7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且睡眠改善情况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阿米替林片与普瑞巴林胶囊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与普瑞巴林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疼痛减轻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开始治疗后第1、2、3周VAS评分均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0.05),生存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米替林片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在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洛芬待因缓释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普瑞巴林、洛芬待因缓释片口服.分别于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采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于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7.27%(48/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洛芬待因缓释片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镇痛及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以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加以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镇痛效果、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18±1.06分,观察组为2.85±0.84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4.50±1.21 d,短于对照组的5.96±1.3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ADS量表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5±2.35分和8.82±1.96分,观察组分别为6.84±1.93分和6.15±1.08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13.04%,观察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相比,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增强镇痛效果,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行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口服盐酸舍曲林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生活量表(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8,P<0.05)。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2组V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研究组在食欲、睡眠、情绪、精神状态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舍曲林联合普瑞巴林能显著改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皮肤科接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与传统组各62例,基础治疗为吗啉胍片+维生素C片,传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普瑞巴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和2周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普瑞巴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11.273,P0.05),两组患者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变长变化明显(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P=0.001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χ2=9.02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具有提高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快速缩小疼痛面积、减轻疼痛程度、延长晚间睡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普瑞巴林联合红蓝光光子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11日至2018年6月11日我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红蓝光光子治疗仪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普瑞巴林联合红蓝光光子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周VAS评分(3.12±0.22)分、治疗后两周VAS评分(1.48±0.39)分、治疗后三周VAS评分(0.15±0.06)分、治疗后一周PSQI评分(10.22±1.74)分、治疗后两周PSQI评分(8.47±0.15)分、治疗后三周PSQI评分(6.62±0.15)分、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全部脱痂时间(11.15±1.65)d、开始结痂时间(1.41±0.38)d、水疱停止时间(1.33±0.51)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普瑞巴林联合红蓝光光子治疗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文拉法辛组和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普瑞巴林组患者单用普瑞巴林胶囊,起始剂量为150 mg·d-1,每日2次,口服,1周内无不良反应将剂量增加至450 mg·d-1;文拉法辛组患者单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起始剂量为37.5 mg·d-1,每日1次,口服,1周内无不良反应将剂量增加至75 mg·d-1;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和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用法分别与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僵持续时间及压痛点数量的改变;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普瑞巴林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P<0.05),压痛点数量减少(P<0.05);文拉法辛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缩短(P<0.05);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缩短(P<0.05),VAS评分降低(P<0.01),压痛点数量减少(P<0.01)。治疗后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晨僵时间、VAS评分、压痛点数量均较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降低(P<0.05)。普瑞巴林组、文拉法辛组、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9%、84.2%、95.0%,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例)与研究组(n=104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泻、皮肤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觉,减轻炎症水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丹丹  姜慧丽  扬程  朱阿立 《医学综述》2014,(10):1899-190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PHN)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PHN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普瑞巴林、曲马多、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曲马多、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治疗后3个月抽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痛发生率和PHN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普瑞巴林治疗PHN可以有效提高PHN的治疗效果,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所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普瑞巴林基础上联合泼尼松,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8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Q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3、4周VAS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VAS和Q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效快,疼痛缓解率高,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