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揭示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凝固时间法测定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Ⅸ∶C)、F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FⅪ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结果患者血浆中APTT、PT、TT、Fbg含量、FⅧ∶C、FⅨ∶C、FⅪ∶C及FⅫ:C分别为64.2s、12.8s、17.9s、3.8g/L、87.4%、71.2%、16.6%及80.2%,其FⅪ基因第13号外显子编码482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杂合性的错义突变TGC→TGG(Cys482Trp)。结论 Cys482Trp的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FⅪ缺乏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探讨儿童APTT延长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8例新生儿、49例婴儿、1 308例1~18岁儿童APTT情况,并以697例成人(同期行择期非感染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测定部分APTT延长儿童的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FⅧ:C、FⅨ:C、FⅪ:C、FⅫ:C)和狼疮抗凝物(LAC),以探讨差异形成原因.结果:新生儿APTT最长,6~12个月婴儿APTT向成人水平接近,但与成人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7);3岁后APTT又有延长趋势,9岁以后APTT又趋向缩短,至18岁较为接近成人水平,但与成人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8).APTT延长的儿童FⅫ:C、FⅨ:C显著低于成人对照组[JL童FⅫ:C和FⅨ:C分别为43.86%(28.92%~61.08%)和(74.45±14.93)%;成人FⅫ:C和FⅨ:C分别为83.48%(47.24%~113.8%)和(99.71±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0.01水平,APTT与FⅫ:C和FⅨ:C呈负相关,与LAC筛选比率(IAC-SR)呈弱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9、-0.695、0.401(P均<0.01);APTT与FⅨ:C和FⅧ:C不相关.FⅫ:C降低与LAC-SR呈弱负相关(r0.01=-0.379,P=0.008).结论:儿童APTT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动态变化;FⅫ:C和FⅨ:C低水平是儿童APTT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量化评估4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剂的FⅧ、FⅨ、FⅪ、FⅫ敏感性,分析其临床适用范围。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H47-A2的APTT试剂敏感性评估方法,检测由标准血浆和单因子缺乏血浆配制的1%~100%不同因子水平混合血浆的APTT值。APTT试剂敏感性由非线性回归曲线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的交叉点确定,并用百分活度(%)表示。结果试剂A(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鞣花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54.0%,FⅨ37.3%,FⅪ56.5%,FⅫ36.4%;试剂B(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白陶土)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25.6%,FⅨ16.5%,FⅪ23.8%,FⅫ18.6%;试剂C(西门子公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42.9%,FⅨ30.0%,FⅪ45.3%,FⅫ28.4%;试剂D(思塔高公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26.1%,FⅨ17.6%,FⅪ19.1%,FⅫ21.0%。结论 4种APTT试剂的内源性因子敏感性差异较大。试剂A适用于亚临床型血友病A、B的筛查;试剂C适用于术前筛查;试剂B和试剂D适用于内源性单因子缺乏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检验诊断方法.方法 检测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包括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5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天疱疹1例、原因未明5例)、1O例血友病A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以及凝血酶的生成.结果 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Ⅸ、Ⅺ活性(FⅧ∶C、FⅨ∶C、FⅪ∶C)降低,针对这些凝血因子的抗体及LA均为阳性,6例ACA为阳性.其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组中,11例无出血患者的凝血酶生成试验(TGT)的延迟时间值为(5.60±1.18)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达峰时间值为(8.11±1.9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值为(1640.87±279.80)nmol·L-1·min-1,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734.59±118.30)nmol·L-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ETP比值为(86.00±14.66)%,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38.5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达峰时问值为(8.01±1.8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而延迟时间值为(2.01±0.84)min,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是以APTT、PT、PLT和APTT纠正试验作为筛选试验;以LA、FⅧ∶C、FⅨ∶C、FⅪ∶C和它们的抗体检测作为确诊试验;检测LA和ACA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ETP值和ETP比值是判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临床是否出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Ⅺ因子(FⅪ)缺乏属于少见病例,因为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严重的自发出血经常患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往往在手术时进行术前凝血功能检查APTT明显延长而发现,对于此类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如何输血也无明确指南,本文报告1例FⅪ缺乏患者剖宮产围术期的输血。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宫内孕38+6周,单活胎,孕2产1。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FⅧ:158.5%,FⅨ:109.1%,FⅪ:2.0%,FⅫ:85%,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36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多项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的原因。方法 4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对其进行纠正试验、狼疮抗凝物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检测,并对活性降低的凝血因子稀释不同倍数后复检,对稀释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的凝血因子进行相应的抑制物筛查。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多项凝血因子降低,纠正试验提示不纠正,狼疮抗凝物检测提示超出检测限,经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后,除凝血因子Ⅴ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大幅升高,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检测阳性。结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患者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干扰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血友病分为遗传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友病。前者是一组先天性单基因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Ⅸ(FⅨ)或者Ⅺ(FⅪ)缺乏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而后者一般同时缺乏2种或者多种凝血因子,常继发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转移等肝脏疾病,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利用即刻法与孵育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差值预测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的临界诊断点。方法回顾分析172例血友病A患儿的APTT纠正试验及抑制物定量监测结果,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0.908(95%CI:0.875~0.941,P0.05),Youden值为0.679,所对应的APTT差值为2.6s,为有无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此时敏感度为80.4%,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 2.6s的APTT纠正试验秒值差可作为儿童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FⅨArg327Ile (R327I)及Arg327 Ala(R327A)突变蛋白功能,探讨R327I突变导致血友病B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ELISA法筛选高效表达FⅨ重组蛋白细胞株,采用快流速Q琼脂糖凝胶和离子交换两步法分离纯化重组蛋白.ELISA和SDS-PAGE电泳分别检测重组蛋白含量和纯度.FⅦa/TF/Ca2+和FⅪa/Ca2+活化野生型及R327I和R327A突变FⅨ蛋白,用WB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内活化生成的FⅨa.野生型及两种突变FⅨa在不同FⅧa浓度下活化激活FX,以此计算野生型及两种突变FⅨa与FⅧa的解离常数;在含或不含FⅧa的条件下,检测野生型及两种突变FⅨa对不同浓度FX的激活能力,以此计算其催化效率.结果 表达分离纯化野生型、R327I和R327A FⅨ重组蛋白总量分别为450、210和64 μg,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纯度符合要求.两种突变蛋白均能被FⅦa/TF/Ca2+和FⅪa/Ca2+正常激活.R327I与R327A两种FⅨa突变蛋白与FⅧa的结合力分别为野生型的1/4和1/5.在含FⅧa条件下,R327I和R327I突变FⅨa对FX催化效率分别为野生型的1/6和1/8.而不含FⅧa条件下,催化效率分别为野生型的1/3和1/7.4.结论 R327I和R327A两种突变FⅨa与FⅧa结合异常,R327位点参与FⅧa结合,同时也与底物活化相关.R327I突变与FⅧa结合力降低导致重型血友病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例临床出血表现与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结果明显不符的血友病A患者表型、基因型诊断及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FⅧ:C,ELISA法检测FⅧ的抗原(FⅧ: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实验筛查FⅧ抑制物;PCR扩增先证者F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利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外显子基因检测;定点突变法构建B亚基缺失(760aa~1639aa)的人FⅧ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突变的表达质粒(pRC/RS Ⅴ-BDhFⅦcDNA),两种突变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FⅧ:C和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FⅧ:Ag。结果 先证者APTT 延长,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的F Ⅷ:C均低于1.0%,血浆FⅧ:Ag为120.0%。APTT纠正试验阴性,其他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检测均未见异常。诊断为交叉反应阳性(CRM+)的血友病A。患者F8基因直接核苷酸测序发现3号外显子存在28828A→G突变,导致His99Arg氨基酸改变,其母亲该位点为杂合突变。体外表达研究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His99Arg突变蛋白FⅧ:Ag及F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180.0%及5.8%,His99Ala突变蛋白FⅧ:Ag及F 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45.0%和20.0%。Western blot显示,His99Arg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中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明显增高,而His99Ala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减少。提示His99Arg为CRM+血友病A突变而His99Ala为CRM-血友病A突变。结论 体外检测发现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FⅧ能够表达,但常规凝血检测Hi99Arg突变FⅧ基本无功能,而His99Ala凝血功能也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IX,FIX)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融合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V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l;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IX: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纯化人血浆中凝血因子Ⅺ(FⅪ),为制备该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McAb)提供抗原。方法将血浆进行前处理后,采用CM-Sepharose fast flow和Heparin CL-6B 2步层析法,从人血浆中粗纯FⅪ。结果FⅪ回收率为(21.02±5.04)%,比活性为(17.59±1.96)U/mg,浓缩倍数为(1162.29±129.64)倍(n=7)。结论2步层析法能较有效地浓缩血浆中的FⅪ,从而满足制备FⅪ单克隆抗体所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激活剂作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试剂时对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两种激活剂分别在LG-PABER-1型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APTT检测,并在血浆中分别加入肝素钠和乏因子血浆进行APTT检测。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在LG血凝仪上运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37例临床标本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白陶土作为激活剂测得的结果高于鞣花酸测得的结果(P0.05)。⑵同一批号的鞣花酸作为激活剂在Sysmex血凝仪和LG血凝仪上分别对40例临床标本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LG血凝仪上测得的结果高于Sysmex血凝仪测得的结果(P0.05)。⑶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含有不同浓度肝素钠的血浆35例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肝素钠浓度的增加,两种激活剂的APTT结果明显延长,与未加肝素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鞣花酸组变化比白陶土组变化更明显。⑷运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加入不同乏凝血因子的血浆后的血浆33例进行APTT测定显示:随着血浆中加入乏因子血浆的比例增多,两种激活剂的APTT结果延长也明显,与未加乏因子血浆的血浆的APT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白陶土组变化比鞣花酸组更明显。结论不同激活剂APTT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且对肝素或乏因子血浆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激活剂在不同仪器上APTT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建议不同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照 《临床医学》2009,29(8):31-32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IX)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TT(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