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4%碘海醇精粉糊状造影剂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在诊断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30%碘海醇注射液10 mL用95℃以上开水稀释成4%低浓度碘剂75 mL,加入魔芋精粉10 g充分搅拌,即制成4%碘海醇精粉黏稠糊剂.患者先口服1/2量糊状造影剂,再将剩下造影剂嘱咐患者大口含于口中,定位像准备好后,嘱患者快速咽下后立即屏气扫描.结果:113例食管癌患者全部行4%碘海醇精粉糊状造影螺旋CT扫描.其中初诊食管癌71例,诊断准确64例,准确率90.1%,显著高于常规CT平扫68%:术后复查15例,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局部复发1例:放疗后复查21例,13例可见管壁僵硬,其中11例伴有肿块及管壁增厚,支架植入术后6例;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37例,肺内转移23例.螺旋CT造影对腔内外病变,肿块形态、大小,邻近侵犯及肿块与大血管的关系,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等均显示清楚.但对管壁增厚不明显、肿块形成不明显的早期食管癌显示有限.对内镜插管困难和食管外压性病变所示食管梗阻,螺旋CT扫描明显优于内镜检查.结论:4%碘海醇精粉糊可用作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诊断食管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中27例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小肠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27例小肠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81.5%(22/27),强化增加88.9%(24/27),多节段性病变74.1%(20/27),肠腔不规则狭窄70.4%(19/27),系膜区淋巴结肿大33.3%(9/2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29.6%(8/27),腹腔内脓肿14.8%(4/27),炎性包块11.1%(3/27),不全性肠梗阻33.3%(9/27),腹腔积液40.7%(11/27),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7.4%(2/27)。其中9例腹腔内有脓肿、炎性包块、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病例在CD正规治疗3~6月后,复查CT小肠造影,有2例复查两次,均显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小肠造影可帮助全面评价小肠的病变范围和并发症,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跟踪复查,是辅助小肠C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作为小肠C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 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 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 min操作时间和50 ml造影剂.结论 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相似文献   

4.
韩新巍  马骥  吴刚 《山东医药》2008,48(9):131-132
分析5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颅外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 显示,颈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颈部出现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有特异性征象对其进行诊断.认为颈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其中螺旋CT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脓肿患者超声造影(CEUS)检查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脓肿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穿刺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EUS和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肝脓肿病灶的一致性。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脓肿炎性期22例,脓肿形成初期42例和脓肿形成期56例;常规二维超声检出107例(89.2%),其中脓肿炎性期和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或规则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或清晰,病灶内未见液性暗区,可见血流信号,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或规则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或清晰,病灶内见液性暗区,无血流信号;CEUS检出肝脓肿117例(95.0%),其中脓肿炎性期和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明显增大,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低增强现象减少,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明显增大;CEUS诊断肝脓肿病灶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6.9%,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33.3%,Kappa值为0.88。结论 不同病程的肝脓肿CEUS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其诊断肝脓肿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在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EH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院CT检查发现,其后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手术等确诊为EHH的患者20例,并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 20例EHH患者螺旋CT扫描可清楚显示膈上疝囊的存在,表现为食管下端的管腔扩张或囊性、实性肿块影,并下端与胃腔相延续。其中表现为软组织团块影13例、囊性肿块影3例、管腔扩张改变4例。结论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EHH的膈上疝囊,是EHH的重要检查手段,是对不耐受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患者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1例病人中有4例肿瘤位于左肺门,3例位于右肺门,右上肺和左上肺各2例。平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2例可见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位于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分界清楚或呈宽基底相贴,边缘不规则,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选择 2 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进行了 2 5人次螺旋CT检查 ,层厚 10mm、螺距为 1.5。CT影像表现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特异性征象显示 :主动脉真假双腔 2 2例 (95 .7% ) ,分离移位的内膜瓣 2 2例 (95 .7% ) ;非特异性征象显示 :主动脉不规则扩张 2 3例 (10 0 % ) ,主动脉壁增厚钙化 2 1例 (91.3% ) ,附壁血栓 4例 (17.4% ) ,诊断准确率 95 .7%。提示螺旋CT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并为食管结核的内镜、超声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中39例食管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归纳食管结核患者的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结果 3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7岁;结核病变发生于食管中段29例,食管上段、下段各5例;内镜表现为隆起型30例,溃疡型9例;超声内镜表现为食管壁增厚9例,壁内占位17例,壁外占位累及食管13例;其中28例(78%)伴有食管旁及纵隔钙化淋巴结,且多数病变处食管外膜中断与壁外钙化淋巴结相互融合.结论 食管结核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可表现为隆起型和溃疡型,超声内镜最主要特点是食管壁内或壁外占位或管壁的全层增厚,往往伴有食管壁外或纵隔多发肿大的钙化淋巴结,这一特点为食管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初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组共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0 .8岁。检查部位包括冠状动脉 6例 ,胸主动脉 8例 ,腹主动脉 6例 ,颈动脉 2例 ,髂动脉 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 1~ 3mm ,间隔 1mm ,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 ,用量 80~ 12 0mL ,注射速度为 3~ 4mL s。延迟时间为 16~ 2 5s。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法显示、容积漫游成像、血管腔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CT所见 :血管壁钙化2 4例 78处 ,表现为血管壁点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 ;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0~ 99分共 4例 ,≥ 10 0分 2例 ;CT血管造影成像见血管狭窄 2 1例 ,表现为血管腔内径变窄 ,狭窄的范围可长可短 ,亦有多处狭窄的 ;血管仿真内窥镜显示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 2 4例 ,其中 15例 4 8处可见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 ,导致动脉失去弹性 ,管壁增厚、变硬、钙化 ,管腔狭窄变小 ;常累及心脏、脑、肾及四肢动脉。本组资料表明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 ,以及有丰富且先进的后处理软件 ;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进一步提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 ,协助诊断冠心病。CT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血管腔狭窄 ,且动脉壁的钙化与管腔狭窄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