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采用改良的大鼠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研究了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单克隆抗体单独和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TⅡ)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鼠DCs单抗单独和联合TⅡ两治疗组间无明显区别,但两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生理盐水和TⅡ组(P〈0.01);而且病理切片显示以慢性排斥反应改变为主。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TⅡ组皆表现为急性排斥反应。提示DC单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与单抗应用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体内应用雷公藤多甙(TⅡ),Ia单抗(21-2)及树突状细胞单抗(WZD3)分别处理SD大鼠(连续10d),以观察其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Ⅱ灌胃和21-2,WDZ3静脉注射各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和对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此外TⅡ灌胃与WDZ3静脉注射联合应用显示较强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在MLR中与TⅡ单独处理相比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对同种异体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应用32只胰腺移植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TⅡ组;分别于术后每日监测血糖,ELISA检测术后3、7天血清IL-2浓度,取移植物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Ⅱ组大鼠移植后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清IL-2浓度对照组明显高于TⅡ组;TⅡ组移植胰腺排斥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 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 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 d 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 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比较雷公藤多甙(T)滴眼液及雷公藤内酯醇(T10)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封闭群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为受体,Wistar为供体,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1 mg/L T10滴眼液组、C组为0.03%(300 mg/L)T滴眼液组,另设D组为SD-SD对照组,即SD大鼠间同种异体移植组和E组为SD大鼠自体角膜移植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移植排斥指数(RI),包括:角膜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以及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术后各组角膜植片透明度、植片水肿度、角膜新生血管以及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D组和E组两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B、C组15 d时的角膜植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少于A组,新生血管减少;免疫组化显示:ICAM-1和IL-2表达在15 d的B、C组角膜植片上明显少于A组。结论:T滴眼液可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0.03% T比1 mg/L T10滴眼液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雷公藤是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其免疫抑制作用被多项研究所证实,被认为可以作为肺移植后的免疫调节剂。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外周血细胞间黏附分子1、活化T细胞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5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空白组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三袖套法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移植后空白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 mL/d),治疗组用雷公藤多苷(50 mg/kg•d)灌胃,连续灌胃5 d。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移植肺排斥反应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组外周血CD25+T细胞数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高于空白组(P < 0.05),而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可见雷公藤多苷可抑制大鼠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CD25+T细胞数,拮抗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小鼠自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基础上,研究雷公藤多甙和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小鼠AIT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雷公藤多甙,DC单抗单独及联合应用,与未用药组相比,血清中TgAb水平、Tg刺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脾淋巴细胞产生TNF水平无显著降低,其中以联合应用组尤为明显,病理学检查亦之相符。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 监测56 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s V C A M 1 ) 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 肾移植患者术后s V C A M 1 水平呈规律性变化, 急性排斥反应组s V C A M 1 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环胞素 A( Cs A) 肾中毒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01 ) ; 与排斥反应前水平比较, 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01 ) 。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排斥反应, s V C A M 1 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耐激素的排斥反应应用 A T G 治疗后, s V C A M 1 在排斥反应后1 个月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Cs A 肾中毒组, s V C A M 1 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s V C A M 1 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抗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抗移植排斥反应机理。方法:C57BL/6小鼠接受BALB/c小鼠移植皮片后,在992%O2,025mPa条件下每天1h直至皮片排斥。动态观察移植局部T细胞及亚群,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情况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细胞杀伤活性(LMC)等。结果:高压氧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移植局部Thy-1,L3T4,Lyt-2及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LC及LMC均降低。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抑制移植局部T淋巴细胞浸润及IL-2R表达以及H-2诱导的增殖反应及杀伤活性,从而抑制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0靶向小干扰RNA(即短发夹RNA,shRNA)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注射梭华一Sofast(15μl)-siCD40—2,pSilencer(100μg)载体复合物600μl;空载体对照组,在肢体移植后,即注射Sofast(15μl)-pSilencer4.1-CMVneo(100μg)空载体复合物6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肢体移植注射生理盐水600μl。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于第7天对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其他组相比.实验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13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其他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生排斥反应;实验组大鼠对供体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体同系大鼠的肢体得以存活。实验组移植物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组。结论在术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CD40靶向的shRNA干扰可以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排斥反应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阻断T细胞活化来达到抑制排斥反应。而在众多体外试验中,落新妇甙及其类似物显示了典型的选择性免疫抑制特色。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大鼠移植肺活化T细胞的影响及动态变化,探讨落新妇甙对大鼠移植肺活化T细胞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10只不做移植,抽取外周血设为空白组。剩余40只大鼠随机均分供、受体,左侧单肺原位移植建模后再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肺移植后,用生理盐水灌胃;落新妇甙组移植后用落新妇甙灌胃。移植前、移植后第2,5天,分别用荧光标记抗体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阶段大鼠T细胞表达的活化抗原CD69、CD25和CD7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2天,落新妇甙组检测的CD69、CD25和CD71抗原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第5天,落新妇甙组CD69、CD25和CD71抗原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落新妇甙能显著抑制急性排斥反应诱导的T细胞活化,对肺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学疗法对大鼠W256移植瘤的生长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W256移植瘤进行治疗,并观察W256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和检测大鼠血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如下:(1)接受PDT治疗组大鼠W256移植瘤生长缓慢P〈0.05),(2)接受PDT治疗组大鼠血和肝组织中的GSH-PX活性显著低于肿瘤对照组大鼠(P〈0.01),而肿瘤对照组大鼠血和肝组织中GSH-PX活性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慢性常压缺氧(Ⅱ组)、缺氧伴CO2潴留(Ⅲ组)及对照组(I组)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Ⅱ、Ⅲ组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SP-D、SP-T相对含量与I组均有显著差异,且Ⅱ、Ⅲ组的DI与SP-D/SP-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膜收缩蛋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慢性缺氧和伴CO2潴留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大鼠肺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单肺移植模型。随机将肺移植后的40只大鼠分为4组:A组肺移植后用生理盐水(1ml/天)灌胃,B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5mg/kg/天)灌胃,C组肺移植后用落新妇甙(1ml/kg/天)灌胃,D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2.5mg/kg/天)及落新妇甙(1ml/kg/天)灌胃。术后第10天切取移植肺观察肺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情况。结果:B组、C组及D组移植肺排斥反应分级均低于A组(P<0.05~0.01);D组移植肺急性排斥反应最轻,优于C组(P<0.05)和B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对肺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与环孢素A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慢性常压缺氧(Ⅱ组)、缺氧伴CO-2潴留(Ⅲ组)及对照组(Ⅰ组)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Ⅱ、Ⅲ组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SP-D、SP-T相对含量与Ⅰ组均有显著差异,且Ⅱ、Ⅲ组的DI与SP-D/SP-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膜收缩蛋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慢性缺氧和伴CO-2潴留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孢素A 和高压氧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D+3 、CD+4 、CD+8 细胞百分率及T 淋巴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 1(CD11a/CD18) 表达的影响。结果:高压氧组、环孢素A 组、高压氧+ 环孢素A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1) ,且环孢素A+ 高压氧组与环孢素A 组、高压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和环孢素A 均能抑制小鼠移植排斥反应,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雷公藤多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应用鸡Ⅱ型胶原蛋白,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观察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大鼠血液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IL-10含量明显减低,而雷公藤多甙可以升高IL-10的浓度,使之趋向正常。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有效减轻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病变,并能使CIA大鼠血清、关节浸液IL-10分子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8.
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加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大鼠前,鼻腔给予AChR可有效地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C)。本文结果表明,与非耐受对照组比,鼻腔AChR耐受组大鼠免疫后,国窝、腹股沟淋巴结(PILN)的单个核细胞(MNC)AChR特异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受到明显抑 制,鼻腔耐受组PILN中AChR特异的CD4~+/CD8~-克隆增生也明显受抑制,差异均有显著性。此外,鼻腔耐受组AChR特异性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DTH)也显著降低。提示鼻腔AChR耐受后引起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低调可能是临床肌无力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体和胎鼠骨骼肌桥接脊髓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长满 Marc.  R 《解剖学报》1995,26(1):23-28,T003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A、B组在T8~T10做脊髓半横断切损2.0mm;C、D组在T8~T10做脊髓全横断切损2.0mm。A、C组接受成体竖脊肌的移植体,B、D组接受胎鼠(E18)股部肌肉的移植体。E组,为无移植体的脊髓完全横断对照组。术后2个月的CT-HRP示踪及组织学(Glees)银染色方法显示,在各实验组动物的骨骼肌移植体与受体脊髓间呈不同程度的组织愈合,特别是在胎鼠骨骼肌移植体内,都  相似文献   

20.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血清中NO和TNF水平的变化许化溪王卉放李良菊王胜军曹友清刘恭植实验选用体重250g左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别于福氏佐剂诱导形成模型前尾静脉注射新鲜分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DC)或WZDs(DC单抗),隔日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