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世杏  肖淑宁 《微创医学》2006,25(3):488-489
院内病人转送的工作是急诊科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为加强护送病人的服务,笔者对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院内病人转送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于2003年开始进行护理干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使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从0.25%下降至0.03%,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转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分析后勤公司接管我科院内转送病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了急诊病人院内转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于家庭中发病 ,因此家庭急救及转送中的护理尤为重要 ,并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先后对 8例 AMI病人实行家庭救护及安全转运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AMI病人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5 2~ 81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 6例 ,广泛前壁梗死 1例 ,急性高侧壁梗死 1例。因发现及时 ,急救正确 ,护理措施有效 ,无 1例出现并发症 ,并安全转移到心内科病房。2 护理体会2 .1 家庭急救中的护理要点(1)首先应尽快明确诊断 ,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诊PCI术患者在院内转送的无缝隙交接.方法 通过召开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强化急诊预检分诊、规范转送制度与流程、完善信息系统、设备和设施、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等方式.结果 患者转送交接时间由2014年的7 min缩短到3 min,两年内未发生一起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投诉.结论 急诊PCI术患者在院内转送的无缝隙交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46例院前急救与转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社区中较常见的危急重症。既往认为对此类疾病应以就地救治为原则[1] ,但近年来随着对其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2 ] ,以及随着院内CT、MRI等影像诊断的普及以及城乡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 ,患者自院前至院内抢救时空的缩短 ,如何对ACVD进行院前急救与转送需要有一个重新统一认识的问题。为此 ,我们对遇到的 46例进行总结 ,并对其院前诊断、治疗及转送提出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7年4月~ 2 0 0 1年 3月在本院医疗覆盖区域发病并经现场救治后转送…  相似文献   

6.
刘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6-4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科转运的4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11年1月-2013年5月转运的5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转运:确定转运目标、风险评估、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0.93%、护理纠纷0.19%、转运时间(18.33±6.43)min。均少于对照组的5.63%、1.67%和(23.67±7.34)min(P〈0.01);转送科间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7.92%(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建妙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74-674,680
总结院内转送严重多发伤的护理经验.认为转送前应积极准备,转送途中应严密监测,不中断治疗及精心护理,以减少转送途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留置导尿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但应用过程中常有许多因索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昏迷尿路导管伴随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c)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霍红旭报告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其中37.3%-56.0%为UTIc。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死亡率13%-30%。因此,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除尿管。但对于拔除尿管后存在尿失禁病人的小便管理又成为困扰护理工作者及病人家属的问题之一。我院自2002年8月至今,对110例男性尿失禁病人采用一次性PE保鲜袋充当接尿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人院前急救和转送的体会校部保健科赵淑华王松林哈尔滨理工大学卫生所姚万刚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增加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现谈几点体会。1转送指征...  相似文献   

10.
特大面积烧伤在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低,为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成功转送上级医院,成为基层医生的重要任务。1989年3月-2008年1月,我院成功转送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母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是98%,对照组是82%,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观察组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是9%,对照组是1%,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强化急诊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健全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和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规范仪器设施的应用和管理。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05年的2.9%(7/238)降至2006年的0.7%(1/150),护理投诉降至为零,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由95.0%提高至98.9%,急救物品完好率由98.8%提高至100.0%,护理质量由95.7分提高至98.0分。结论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院内常规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对照组仅给予院内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仅为79.5%,观察组则高达92.3%,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急救转运途中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的危重早产儿多由病儿家属或基层医院直接转送上级医院,车内缺乏必要的抢救设备,加之不具备早产儿急救知识与技术,部分病儿在途中发生危急情况往往无法及时抢救而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抵达三级医院时已失去宝贵的抢救机会。我院自1999年3月建立了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即把流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及时地将基层医院中的高危早产儿经就地抢救,稳定病情后转送回NICU,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使高危早产儿得到最好的诊疗与护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与致残率。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尿毒症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消除或减轻其心理障碍的目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150例尿毒症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存在焦虑心理52例(34.7%),精神紧张恐惧心理42例(28.0%),沉默抑郁心理32例(21.3%),悲观绝望心理24例(16.0%)。通过相应的护理对策,均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结论对尿毒症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病人生存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非模式病房开展整体护理的逢轻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与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比重较大的科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改变原运作程序,调动支持系统的积极性:结果再建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倍增,还原了原有工作分功偏颇的状态,病人得到了实惠,开展整体护理前后病人满意度有显性差异P<0.05(原78%,现98%);结论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去除了护理人员的非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熊丽  唐海兰  蒋明珉 《西部医学》2009,21(5):881-882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风险管理前与执行风险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比较,评估护理工作加强风险管理的价值。结果护理综合评分由95.2%上升至97.8%,病人满意度由91.0%上升至97.0%,一般差错由5起降至2起。无护理投诉发生。结论在产科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按照护理管理评价方法,比较实施整体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院内感染率,护士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后,基础护理,护理书,病区管理三项护理质量合格率依次提高了5.043、3.16、6.18个百分点,护士工作和 度满意率由92%上升到98.6%, 纠纷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X^2=36.42,P<0.01)。结论:在精神实施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俞中勤 《中外医疗》2012,31(10):123+125-123,125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病人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52倒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和同期212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的患者满意率(96.4%)高于对照组(86.8%),而并发症发生率(4.8%)则低于后者(15.6%),P=0.0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景较好,病人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护理伦理学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护理伦理学的应用情况.为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上查阅及图书馆查阅.分析有关护理伦理学方面的论文。结果 在所查阅的3135篇论文中.有关护理伦理学方面的仅占总数的0.32%,其中一般疾患的护理伦理占0.19%,临终病人的护理伦理占0.13%。结论 护理伦理学在整个护理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尤其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护理伦理学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