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314-316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抗心力衰竭药、强心药、利尿药、硝酸酯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qd,第2周剂量增加至5.0 mg、口服、qd+阿替洛尔片12.5 mg、口服、qd,第2周剂量增加至25 mg、口服、q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3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评分(MLHFQ)、心脏彩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8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MLHFQ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和LVEDD均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LVESD、LVEDD、LVEF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s-CRP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临床症状以及检查化验指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7):3767-3769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限盐、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赖诺普利片初始剂量10 mg,口服,每日1次,每1~2周后剂量增加1倍,至最大剂量不超过4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片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胸比、LVEDD、LVESD、HR、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赖诺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CHF较单用赖诺普利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单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用药方案.评估两组血压指标与心脏彩超指标变化,并对比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数值改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LVEDD、LVESD、LVEF、6MWT有显著改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确切,降压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螺内酯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福辛普利、螺内酯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对照组43例(福辛普利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减少;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P<0.05)、两组LVEDD比较P<0.01、两组LVESD比较P<0.01.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滕凌 《黑龙江医药》2015,(3):560-56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LVESD及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35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起始剂量为2 mg,根据患者情况每间隔12周加量2 mg,靶剂量为22周加量2 mg,靶剂量为24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起始剂量为2 mg,根据患者情况每间隔14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起始剂量为2 mg,根据患者情况每间隔12周加量2 mg,靶剂量为82周加量2 mg,靶剂量为810 mg/d。如果加量过程中出现咳嗽、血压降低时则维持原有剂量。两组患者至靶剂量后均维持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BN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钾、肌酐、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6 min步行距离、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BNP、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肌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景宝 《安徽医药》2012,16(10):1512-1513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9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的心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SBP、DB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2%)高于对照组(69.3%).治疗组SBP、DBP、HR、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明显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成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及贝那普利组(简称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药除了无卡维地洛外余用药同治疗组。观察随访12个月。观察指标包括血压(SBP,DBP)、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博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SBP、DBP、HR、LVEDd均显著下降,SV、LVEF显著提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尤为显著。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对CHF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胺碘酮与予厄贝沙坦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每分钟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每分钟心输出量为(4.19±0.22)L/min,LVEF为(45.0±0.9)%,LVEDD为(60.0±3.1)mm,LVESD为(55.0±2.6)mm;观察组患者的每分钟心输出量为(4.70±0.20)L/min,LVEF为(50.1±1.1)%,LVEDD为(55.9±3.0)mm,LVESD为(51.1±2.2)mm。两组患者的每分钟心输出量、LVEF、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每分钟心输出量、LVEF、LVEDD、LVESD的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疗法能够让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更为显著的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右心系统的先心病病人 ,各 19例给予浅低温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不停跳组手术时间短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心律失常、心肌酶改变等明显优于停跳组 (P <0 0 1)。结论 该手术时间短 ,心肌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少 ,是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胶原样血浆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无合并心功能不全组与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NTproBNP的关系,及探讨脂联素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连续入院的冠心病合并NYHAⅡ-Ⅳ级患者60例和冠心病无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的血清和临床资料,选取性别与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对照组25例,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N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ortion of proBNP,NTproBNP)、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及生化指标,比较各组间脂联素水平及与NTproBNP、hsCRP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中无心功能不全组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组显著高于冠心病无心功能不全组及对照组,且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组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增加,脂联素水平是升高的。S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及BMI校正后冠心病组脂联素水平与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与LVEF、TC、TG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HDL-C、TC是影响血浆APN的独立因素。结论本文研究发现冠心病无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组血清脂联素是明显高于其他二组,且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增加而明显递增,同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关,提示脂联素可能参与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其确凿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证明,血清脂联素的变化趋势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进展及转归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碟脉灵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碟脉灵注射液40 ml,加人液体中静脉点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46例,4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46例,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71.7%.两组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碟脉灵注射液可有效控制肺心病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孕期处理、分娩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分娩方式与时机等资料。结果 1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87例(55.8%)发生心力衰竭,其中中、重度心力衰竭38例(43.7%);发生心力衰竭的87例患者中,有明显诱因52例(59.8%),其中肺部感染1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贫血8例,精神紧张8例,血压升高6例,分娩时用力过大3例;心功能Ⅰ~Ⅱ级孕产妇与心功能Ⅲ~Ⅳ级孕产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孕期密切监测心功能,麻醉以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为宜,孕晚期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内、产科医生积极治疗24~72 h后可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孕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CHF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对比分析其HRV,并比较不同程度CHF患者HRV的差异.结果 HRV指标中,CHF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相似文献   

16.
银杏达莫与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与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单用酚妥拉明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和87.1%(P〈0.05),发绀消退时间、心率减慢时间、水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银杏达莫有扩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活血化淤之功效,银杏达莫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非洛地平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 50例(男性 40例,女性 10例;年龄 68a± s8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洛地平5mg,po,qd,连用 7 d。另有常规治疗组 50例(男性 38例,女性 12例;年龄 65 a± 7 a),仅用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等常规处理。结果:治疗7d后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 98%与常规治疗对照组 46%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1), 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洛地平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呋塞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呋塞米+依那普利)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43例,其中显效33例(76.74%),有效8例(18.60%),无效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例,其中显效20例(46.51%),有效15例(34.88%),无效8例(18.60%),总有效率为81.4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O2、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呋塞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成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纠正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重度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静滴乌司他丁10万U/d,1次,d,7天后观察患者心功能以及CRP、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2%,较对照组85.0%有明显提高,两组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较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提高,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够显著地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评价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32例健康人,34例不同原因致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征。结果Holter结果提示24h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和HRV三角指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健康组明显降低;频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频和高频成分也明显降低。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受损,前者更明显。提示及时纠正体内神经激素的过渡激活,有利于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