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联合诺顿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又称NORTON评分)在ICU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3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每天进行动态APACHEⅡ及NORTON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调整护理人员配置和实施护理对策;对照组患者按疾病种类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危重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压疮发生率、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自身成就感、压力感及护士长对护理质量检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自身的成就感以及护士长对其护理质量检查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压力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NORTON评分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士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能力,并指导护理人力的合理调配,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自身的成就感以及护士长对护理质量检查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压力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PDCA循环模式管理下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能明显改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士与家属沟通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焦虑程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为建立监护室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2例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6例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由经过培训的专门责任组成员应用健康教育记录单与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连续的沟通,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出院介绍、健康宣教、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的主要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并记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沟通方式,由每班的责任护士常规开展相关内容介绍。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99.1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99±2.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评分(57.96±9.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15±9.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4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规范化护士与家属沟通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梁芬芳  刘倩 《当代护士》2016,(8):170-172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的实施成效。方法通过实行病房分级分类管理,分层设置各类及子类护理岗位,并实施护士绩效管理。统计分析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安全生产评分差异,分析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护士岗位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安全生产较实施前各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较实施前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在临床护理岗位分级、岗位培训和绩效分配基础上的护士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系统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人力资源整合的有效性。[方法]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系统5个病房(普儿科、PICU、NICU、儿科急诊、儿保科)实行分层级护士配置,并进行儿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将整合前后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力数量、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士负荷自评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医院各护理质量检查排名及各护理单元护理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分层级护士配置前后,除PICU、NICU病人满意度和儿保科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儿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前后,除NICU护理人力成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护理单元护士负荷自评得分、各护理单元成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系统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资源整合具有协同作用,可提升护士职业生命质量,降低护士负荷自评分数,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及护理成本,从而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将尘肺病区作为分层护理管理的试点科室,并与同期常规护理管理的综合病区作为对照,对两个科室工作质量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服务质量、病区管理五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尘肺病区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服务质量、病区管理五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综合病区,两种管理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对病房卫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区患者在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综合病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护士的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对危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前后危重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参与CNP标准化管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患者出院前使用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因子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与对照组NOSIE因子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爱生随访平台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10月于本院进行就诊并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及随访方式,实验组患者使用爱生患者随访平台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20d,干预结束后使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采用考核的方式对责任护士进行知识测评,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干预前满意度评分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评分均升高,并且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人员干预结束后成绩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护理人员成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用量和发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生患者随方平台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42名责任护士为手术观摩护士,将2014年7~12月择期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择期手术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责任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比较两组护士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素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得分(9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合格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分为(97.4±3.3)分与(97.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6±2.9)分与(9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及ISBAR沟通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10月,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内科病房A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200),呼吸内科病房B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200)。对照组以常规形式进行病情观察、向医师报告病情,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病情,护士采用ISBAR沟通模式向医师报告病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医师、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医师、患者与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医护合作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3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观察组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合作决策患者的护理等级,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分级实施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级别、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分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三级护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健康教育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医嘱执行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工作效率、主动服务、病房环境、护患关系及健康教育等项目的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技术、服务质量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医护合作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适合临床护理的发展,可提高分级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入家属结对式认知辅以情景演练对心功能康复状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家属结对式认知辅以情景演练。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LVEF和NT-pro BN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LVEF值较对照组高,NT-pro BNP值较对照组低,经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经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引入家属结对式认知辅以情景演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的认知程度及干预措施。方法针对40名责任护士开展关于病区危重患者"八知道"调查。结果分别有26名(65.0%)、29名(72.5%)、30名(75.0%)和26名(65.0%)的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意识状态、心理状态、排泄困难处理基本认知;3名(7.5%)责任护士对护理措施完全认知,20名(50.0%)责任护士对阳性体征未认知,29名(72.5%)责任护士对治疗方法部分认知;本科学历总分高于中专学历和大专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管0~20个床位护士的认知程度均分高于21~30个和30个以上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学历的责任护士有助于提高危重病情的认知程度,合理的分配责任护士所分管的危重患者数,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报告卡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危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形式,观察组采用危重病人报告卡的形式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床单元、病人手卫生、导管护理等护理质量查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报告卡规范了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手术室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达标情况;患者、医生、护士、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水平;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达标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医生、护士、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2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达标率,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与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5,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合格率,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无陪伴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的综合效果,分析对家属护理满意度、患者心理状态、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为家属陪伴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无家属陪伴护理。入院第14天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癌性疼痛和心理状态,并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VAS、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陪伴护理模式能够调节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减轻癌性相关疼痛,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转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上半年60例转至呼吸科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出科护理,下半年60例转至呼吸科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访视护理模式,了解患儿家属对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用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访视护理组患儿家属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扬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114;P0.05);访视护理组家属SAS、SDS评分分别为(47.77±4.93)分、(47.81±4.32)分,对照组分别为(52.94±5.68)分、(53.10±4.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735、47.195,P均0.05);访视护理组组家属疾病认知达标及治疗方案接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4、5.175;P0.05),访视组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将访视护理模式应用于监护室转出患儿,可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