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王洁  李红霞  徐波  杨尚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14-2915
目的:探讨顶侧联合两指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8年来行顶侧联合两指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21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21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项侧联合两指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2017年6~12月9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膜内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5±5.2)min]、术中出血量[(172.5±12.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8±1.0)h]均优于对照组[(55.3±6.0)min、(246.5±12.5)mL、(15.0±1.2)h],并发症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院一直沿用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近两年,我院开展了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我们随机抽取两种剖宫产患者81例对其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站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4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及腹膜内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体温、产后病率、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术中出血量(185.5±34.4m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7.7±2.3h)、住院时间(3.68±0.28d)均低于腹膜内组(253.6±52.7ml、41.4±3.9h、6.4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妇女选择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优于腹膜内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胎膜早破剖宫产不同术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胎膜早破腹膜外剖宫产术和50例腹膜内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新生儿评分及手术不良损伤情况. 结果 2种术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膜外剖宫产术可减少对腹腔内脏器的干扰,是对有羊水污染、绒毛膜羊膜炎、易导致宫腔感染的宫颈炎及阴道炎病例更为适合的剖宫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优缺点,证实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本院2002年12月~2006年6月行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进行比较,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手术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组织损伤小,时间短,副作用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在提倡微创手术的今天,除非有探查盆、腹腔的要求,采用这种腹膜外剖宫产术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廖翠  谢晓华 《健康必读》2009,8(4):25-26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t3例需手术的产妇采用液压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结果与传统的剖宫产相比较,腹膜外剖宫产出血少,盆腔粘连少,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产褥病发生率低。结论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先兆子宫破裂或已发生子宫破裂的产妇外,几乎所有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均可行腹膜外剖宫产,该术式腹腔粘连少、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和新式子宫下段两种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产妇146例,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3±2.6)、(201.13±10.32),对照组分别为(26.2±2.4)、(198.64±1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8.8±1.4)、(16.3±2.3),对照组分别为(19.7±1.6)、(33.2±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隔绝腹膜剖宫产术的可能性。方法:对120例有剖宫产指征、存在宫内感染因素的产妇分别采取隔绝腹膜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隔绝腹膜剖宫产术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快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且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术式易于掌握,在目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为减少剖宫产术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该术式为一种安全、可靠、适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腹膜外组)及同期选取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0例(新式组)做对照分析,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 腹膜外组与新式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胎儿娩出时间、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平均术后疼痛时间、腹胀患者比例分别为(40±4.7) min、(12±5.5) min、(24±2.2) h、10 %、(15.5±2.2) h和18 %及(25±3.5) min、(5±2.2) min、(48±4.5) h、30 %、(30.6±2.8) h和52 %,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外组和新式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0±32) ml和(154±3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5~7分、8~10分者,腹膜外组分别占8 %(4/50)和92 %(46/50),新式组分别占12 %(6/50)和88 %(4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小,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1041例剖宫产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8年海南省3家中心卫生院的1 04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其剖宫产比率、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总剖宫产率为39.12%。以疤痕子宫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分别占23.63%和11.82%,居前5位;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占总剖宫产手术的93.08%;二次剖宫产从开腹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及手术平均时间均长于一次剖宫产;有一次剖宫产史者再次剖宫产率为95.18%,有二次剖宫产史者的剖宫产率为100%,阴道分娩率为4.82%。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机与术后母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将选择性剖宫产产妇1 019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为观察组501例,对照组518例。观察组断脐后5 min用抗生素一剂;对照组在切皮前30 min开始用抗生素,共用24~48 h。观察两组母儿感染率及抗生素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及新生儿黄疸与败血症发生率、入重症监护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并不影响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单剂量抗生素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花  韩素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12-35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单胎剖宫产数为2392例,其中134例为再次剖宫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再次剖宫产组的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前置胎盘率、胎盘植入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1.04%、8.21%、10.45%、3.73%、2.99%、2.99%,均比初次剖宫产组显著升高(前5项P<0.01,最后一项P<0.05);有2例子宫切除均为再次剖宫产者。②术后间隔时间≤2年的发生子宫破裂率明显高于间隔时间>2年的(P=0.01)。③再次剖宫产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总手术平均时间分别比初次剖宫产组延长4.82、9.69min(P<0.01)。结论:再次剖宫产易发生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切除子宫,故应降低剖宫产率,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HIV感染剖宫产术中职业暴露的特点,探讨职业暴露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4月-2013年12月开展的282例HIV感染剖宫产术中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观察、比较自2008—2013年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前后HIV感染剖宫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类型差异等。结果282例HIV感染剖宫产术中有6例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2.13%。开展HIV感染剖宫产职业防护培训前(2008年以前)职业暴露发生率13.16%(5/38),明显高于职业防护培训后(2008年1月-2013年12月)0.41%(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4例为针刺伤引起、2例为无保护接触引起。结论本研究HIV感染剖宫产发生职业暴露更易在未经职业防护培训的早期发生,且以针刺伤为主。经职业防护培训后,通过规范手术操作、减慢手术速度、严格执行普遍性防护措施等可减少HIV感染剖宫产术中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Stark剖宫产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8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Stark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影响。方法:对Stark剖宫产术后在本站行输卵管结扎术的896例(RS组)和同期传统剖宫产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的104例(CS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S组发生腹壁粘连、大网膜与腹壁粘连、子宫与腹壁粘连等的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结论:Stark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率高,子宫与腹壁粘连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对术后宫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168例胎膜早破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及切口;实验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观察两组术后发热时间、血常规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753、7.181,均P<0.05),且实验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75、14.521、12.813、4.484,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发热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为存在术后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感染者,分析患者产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术后感染高危因素中包括体质量高、病房患者数量多、夏季季节、阴道检查频次高、血红蛋白水平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没有运用抗感染药物以及备皮后未尽快手术等。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要针对性相关问题做好对应的护理处理才能有效保证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高玉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14-19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青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依据首次剖宫产采用的不同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横切口组长于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腔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均愈合良好29例,愈合不良1例,合并前置胎盘7例,其中中央性4例,广泛植入2例,经各种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无产妇死亡。早产儿死亡2例,余全部存活。结论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时,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应娴熟,以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对手术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进行试产,以使二次剖宫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 探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的可行性。  [方法 ] 选择性剖宫产病例 40 7例以不同给药方法分成两组 ,对术后病率、腹部伤口感染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作比较。  [结果 ] 预防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合理 ,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