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已从一个医学研究的理念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和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桥梁。本文以转化医学在海上医疗救治研究的实例,分析海上医疗救治对转化医学的需求,结合近年来我们开展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治科学研究,探讨海上医疗救治中转化医学实践,促进海军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对伤病医疗后送的影响,我军海上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现状与需要的差距,探讨了建立海上伤病员医疗后送系统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注重平时性的灾害医疗救援训练有助于提高海上医疗救援水平。文中参照美国海上灾害医疗救援训练的先进做法,对我国海上医疗救援训练的主要现状进行深刻剖析,并对海上医疗救援培训模式提出新观点,为我国未来海上救援训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庆莹  陈晨 《解放军健康》2009,(1):I0004-I0004
根据总部部署,去年10月,济南军区组织第401,404医院海上医疗队分别在某海域进行了海上医疗救护训练。这次训练以战时海上卫勤保障需求为牵引,以提升战时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护能力为目的,内容丰富,贴近实战。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上特定条件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只有针对海上的特点,从各方面入手,抵消或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完成立体救护条件下全方位的检验工作。一、稳妥有效地固定仪器设备舰船在航行中,民大浪高,船体的摇摆、震荡,易使各种检验仪器设备滑动倾倒。不仅工作无法进行,而且仪器设备也易碰撞损坏。因此,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稳妥的固定,这是在舰船上开展检验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本要求。根据海上的特点,显微镜、光电比色计、天平等可用泡沫板海绵垫固定在特制的活动台柜上,用卡槽、卡钩…  相似文献   

6.
陈伯华  龚国川 《人民军医》2008,51(4):200-201
海上救生装备是保障落水人员得到及时援救的一系列配套装备,它既不同于援潜救生装备,又不同于一般落水人员救捞设备。国外海军在海上救生方面的技术和装备,包括水面舰艇人员、潜艇人员和飞行人员落水后的搜索、定位、寻找、治疗技术与装备等,基本采用民用技术和装备,实现各层次不同海域、不同方式的立体式救生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黔 《西南军医》2006,8(5):107-107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医技学科,是医技系统的重要骨干和生力军。检验医学要发展,一靠医疗,二靠教学,三靠科研。在检验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重要的衡量标准。鉴于检验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特色,本文出版了撰写高质量检验医学科研论文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平时的医疗救援训练是提高海上灾害医学救援效果的有效途径。文中以借鉴美国海上灾害医学救援训练的先进做法,通过对国内的海上医学救援训练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对我国海上救援训练的发展形成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医学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库为核心,采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本系统具有遇险船只救援及落水人员搜救、卫生防疫、药材补给和伤病员医疗后送辅助决策的功能,能实现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学地理信息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执行航天员海上救援任务的民用救捞船上加改装医疗救护模块的技术与方法.方法 根据任务的需要,对2型6艘民用救捞船船型,采用3种不同的加改装设计方案.依据快速救护性、布局合理性和经济实用性3个主要性能指标,对3种方案作出评估.结果 实践证明,3种加改装方案都明显提高救捞船的海上医疗救护能力,其中方案2最佳.结论 根据载人航天任务海上应急医疗救护的需要,经加改装实践和海上3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检验,此加改装技术与方法科学合理,能满足性能要求,对完成航天员海上救援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以初浅探讨。1立足专业需要,打牢三个基础11科学文化基础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现在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一般为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就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卫勤训练是提高卫勤力量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卫勤各专业完成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由于受多种因素、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训练效果与实际保障要求尚存在差距。要使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效果达到平时训练有素,战时保障有力,必须克服诸多困难,着力解决编制体制、训练模式、设备性能、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现状,对面临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海上立体救护条件下的麻醉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海上立体救护条件下的麻醉特点(一)全方位的麻醉工作保障海上立体救护就是将海、陆、空战伤救治手段和技术融为一体,对海上战区的伤员实施航空、水面、岛礁以及陆地等合成医疗救护,实现“早期救治,快速后送”的救护原则,达到快救、快治、快送的目的。这就对海上立体救护条件下的麻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海上麻醉工作不仅要完成医院般水面救护住务,还要担负航空医疗后送中的麻醉工作,及危重伤员的监护和给O2、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急救工作,同时还要担负岛礁,滩头、码头的卫勤工援任务。(二)高节奏运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科学和航海事业的飞跃发展,平时各种海损事故随之增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在海难中丧生〔1〕。近百年来突发性灾害层出不穷,所造成的危害巨大,海上灾害救援业已成为医疗救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方向。因海上灾害救援时间紧、任务重、环境艰苦、伤情多样,所以,做好海上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工作任重道远〔2〕。相比陆上灾害救援,国家和军队尚缺乏海上灾害救援的经验。为了应对海上突发灾害,尽量减少伤亡、降低损失、防止灾害扩散和消除影响等,需尽快摸清我国海上灾害救援工作的现状,明确海上灾害救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野战医疗所检验装备及开展项目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的自动化、床边化、分子化的迅速发展,为野战卫勤装备中检验仪器的列装创造了良好基础。为将先进检验设备带上战场,通过改造和研发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仪器尽可能满足战时需要。本文对目前野战医疗所的检验工作现状作一介绍,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灾害救援检验医学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发生里氏9.2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亚齐省的班达亚齐市是这次海啸受灾最重地区。到2005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先后派2批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救援,以医疗救助为主。医务人员全部由武警总医院派出,其中2名检验专业人员参加救援。1检验医学专业首次参与海啸重灾区救援1.1一般情况灾区受灾情况严重,大量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抢救仅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处理,急需检验技术人员和设备。由于我们在出国前做了充分准备,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对灾区病情、疫情估计充分。自带设备和试剂完全能在野营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与海军战略转型的不断深入,海上多样化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对海上医疗救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从海上救护特点与需求出发,在调研资料、典型病案、方案预案、文件案例等资料基础上,运用管理科学、动物实验、统计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构建对医院船方案制定、技术筛选和救治效率形成实际支撑的“三个技术支撑与一个优化工具”,并形成工作手册、卫勤手册、任务手册等指导性文本,在历次重大任务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医疗救护艇伤员分类演练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海上医疗救护保障能力,我们于2008-2010年进行了3次海上卫勤演练和2次陆上模拟演练。演练场设在某医疗救护艇和我院自行研制1∶1的陆地训练模型[1]上。医疗救护艇编配医护人员10名,其中外科医师3名、麻醉师1名、内科医师2名、护士4名。设分类组、抢救组、医护组及复温组[2],  相似文献   

19.
赵川 《人民军医》2006,49(6):367-367
2005年7~8月,某部1500余名官兵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徒手游泳、武装泅渡和海上抗眩晕训练),发生水母皮炎342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某部海上训练前后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海上训练部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及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炮兵某部海上训练官兵513人,海上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海上训练前患19种皮肤病,152例(29.6%),其中患两种以上皮肤病28例;海上训练后患32种皮肤病,268例(52.2%),其中患两种以上皮肤病59例。海上训练后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居发病前3位分别为感染性皮肤病(21.4%)、季节性皮肤病(19.7%)及心身性皮肤病(6.6%)。结论:部队在海上训练时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皮肤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