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0例脑梗塞患者用蛇毒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和体感诱发电位(SEPs)进行了分析。治前全部异常,主要以患侧为主亦见对侧综合波电位减弱和峰波轮廓不清或消失。峰潜期延长,早和/或晚成分衰减。5例SEPs低平或缺如。6例未受侵侧见N_2~N_3波间潜期延长.N_3周期延长等特征波形。本组总有效率96.7%,临床改善与SEPs恢复之间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CT增强扫描中不同噪声指数(NI)联合迭代重组算法对肥胖患者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拟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84例肥胖(BMI指数≥21828kg/m~2)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设定N_1组(NI=11)、N_2组(NI=13)、N_3组(NI=15)、N_4组(NI=17)四组各21例,均行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以权重为50%的迭代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对四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记录其辐射剂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随NI增加,患者在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中图像质量评分均减少,N_4组评分最低,N_1组评分最高,N_4组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图像质量评分与N_1组、N_2组、N_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_2组、N_3组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低于N_1组(P0.05);动脉期N1组、N2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4组静脉期、延迟期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低于N_1组、N_2组、N_3组(P0.05),且同组内,静脉期与延迟期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高于动脉期(P0.05);随NI增加,CTDIvol、DLP、ED有下降趋势,N_3组CTDIvol、DLP低于N_1组,N_4组CTDIvol、DLP低于N_2组(P0.05),N_1组ED高于N_2组、N_3组、N_4组(P0.05),N_2组、N_3组、N_4组的ED分别较N_1组下降25.39%、28.04%、30.53%,N_2组、N_3组、N4组的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T增强扫描中,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设置不同NI指数联合应用迭代重组算法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均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证实500例患者中,T_1分期165例(33.0%),T_2分期160例(32.0%),T_3分期137例(27.4%),T_4分期38例(7.6%);N_0分期238例(47.6%),N_1分期187例(37.4%),N_2分期75例(15.0%)。螺旋CT诊断T1分期115例(23.0%),T_2分期65例(13.0%),T_3分期35例(7.0%),T_4分期34例(6.8%);N_0分期121例(24.2%),N_1分期94例(18.8%),N_2分期14例(2.8%)。MRI诊断正确T_1分期128例(25.6%),T_2分期78例(15.6%),T_3分期101例(20.2%),T_4分期28例(5.6%);N_0分期198例(39.6%),N1分期152例(30.4%),N_2分期36例(7.2%)。结论:实验表明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以及T1、T2、T3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诊断,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我院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收治的22例可手术的Ⅱ、Ⅲ期乳腺癌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24个月,平均8.59个月。按UICCTNM分期:Ⅱ期15例(T_1N_13例、T_2N_06例、T_2N_16例),Ⅲ期7例(T_3N_02例、T_3N_15例);组织学类型:浸润癌11例、管内癌4例、髓样癌3例、小叶癌1例,其它癌3例。手术方式 依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根治术组14例,其中Ⅱ期10例、Ⅲ期4例;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组8例,其中Ⅱ期5例、Ⅲ期3例。  相似文献   

5.
Ⅰ期:病人预后好,属T_1或T_2肿瘤,无转移。Ⅱ期:病人属T_1或T_2期,支气管周围或肺门淋巴结有转移。Ⅲa期:病人属T_2N_0或T_3N_1,及T_1、T_2或T_3,转移限于同侧纵隔淋巴结。Ⅲb期:为T_4原发肿瘤,有恶性胸膜渗出;或属N_2,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锁骨转移,或斜角肌的淋  相似文献   

6.
同时记录了30名健康老年人(60~83岁)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发现:BAEP的Ⅰ波峰潜时,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及SSEP的NCV、N_(20)-N_9-W、W值,在部分健康老年人可出现明显延长。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N_(20)-N_9-W值与W值的延长无同步关系。显示了中枢神经系统老化与实际年龄的不一致性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老化程度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1978年5—9月,我们对10例鼻咽癌患者分阶段选用中草药及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治疗。现将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测定的变化小结于下: 病例的基本情况鼻咽癌患者10例,男性8人,女性2人,年龄25—62岁(平均41岁)。其中,未经放疗或化疗的进展期患者5例,曾接受放疗或/和化疗后复发或可疑复发2例,经放疗或/和化疗后病情暂稳定患者3例。病理分类:鳞癌9例,未分化癌1例。 7例进展期患者临床分期:属于一期1例,二期1例,三期5例。临床TNM分期:T_1NoMo,T_1N_2Mo,T_2NoMo,T_2N_1Mo,T_2N_2Mo,T_3N_1Mo,T_3NoMo各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SEER数据库中接受术前新辅助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的T_3N_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从SEER中筛选2004年1—12月年接受术前新辅助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为T_3N_0期食管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匹配前后T_3N_0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共纳入1 227例食管癌患者(其中接受新辅助放疗983例,单纯手术244例)。新辅助放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放疗是T_3N_0期食管癌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单纯手术组肿瘤特异的死亡风险(CSS)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 417倍(95%CI 1. 146~1. 753,P=0. 001),总的死亡风险(OS)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 289倍(95%CI 1. 056~1. 574,P=0. 01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相比,新辅助放疗组能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但对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受术前放疗与切除淋巴结数目是影响T_3N_0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1倾向性匹配后分析结果显示,与匹配前类似,新辅助放疗组的CSS及OS优于单纯手术组(HR=1. 659,95%CI 1. 217~2. 262,P=0. 001; HR=1. 425,95%CI 1. 076~1. 887,P=0. 013)。结论新辅助放疗可以明显改善T_3N_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鳞癌患者,应作为食管鳞癌的一种常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实验用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对49只清醒麻痹大白鼠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波组成。P_1波可有双峰——P_(1-1)和P_(1-2)。刺激强度不同,诱发的CDP的组成也不尽相同。N_1和P_(1-1)由A_β纤维引起,而P_(1-2)是由A_δ纤维引起的,N_2波由A_β和A_δ纤维共同引起,P_2波由C类纤维诱发,N_3波主要由C纤维引起,A_δ纤维也参与了它的形成。②刺激的间隔时间不同,CDP的波幅也不相同。随着重复刺激间隔时间的加长,CDP的波幅也加大。这种影响,P_1波甚于N_1波。  相似文献   

10.
唐丽宇 《安徽医学》1998,19(5):64-65
<正>1994年至1997年3月,我科用PMC方案(DYM+MTX+CF)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鳞癌43例,疗效较好.现将其近期疗效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男27例,女16例;年龄28~69岁,平均51.6岁;发病部位:舌18例,颊粘膜13例,牙龈2例,口底3例,软腭5例,颌骨2例.临床分期、分类:Ⅰ、Ⅱ期患者5例,Ⅲ期26例,Ⅳ期12例;T_2 4例,T_3 29例,T_4 10例;N_0 6例,N_1 25例,N_2 8例,N_3 4例.治疗前病理分级:鳞癌Ⅰ级23例,Ⅱ级16例,Ⅲ级4例.  相似文献   

11.
在对正常人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议以F-VEP的初发反应、继发反应和250ms以前的全部反应期的校正平均峰潜时及平均振幅作为观察指标。将F-VEP的初发反应期、继发反应期和250ms以前的全部反应期内各自所包含的波的峰潜时相加,以相加后的和除以该期内的波峰数,即为该期的平均峰潜时。因要在分母上考虑到数学上相加问题以使同期内峰潜时不同的波的任一个都能较平等地作为一个平均峰潜时的作用因子,同时考虑到初发期中数值最大的第Ⅲ波的峰潜时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超过90ms,继发期中数值最大的第Ⅶ波的峰潜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其中男7例(43.75%),女9例(56.25%);患病年龄25~76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直径2.5~9 cm,中位数4.8 cm;病理分期:T_(1a)N_0M_0期6例(37.50%),p T_(1b)N_0M_0期4例(25.00%),p T_(2a)N_0M_0期3例(18.75%),p T_(2b)N_0M_0期2例(12.50%),p T_(3a)N_0M_0期1例(6.25%)。病变位于左肾9例,右肾7例。结果 16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其中腹腔镜下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例,腹腔镜下3例。术中均未见肾门淋巴结肿大。Fuhrman分级:Ⅰ级1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者。均未进行化疗。结论肾嫌色细胞癌(CR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的肾细胞癌,较少复发和转移,预后良好,但是确诊有赖于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尤其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经腹、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在GaNl所致FHF大鼠模型检测SEP_s,观察肝损害进程中SEP_s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注射GalN后24小时N_3与N_1-N_3显著缩短;48小时后N_1、P_1、N_2、P_2、N_1-N_2与N_1-P_2显著延长.说明N_2潜伏期延长可供评价HE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观察了对脖肠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的波形;延髓网状巨细胞核(NGC)对CDP的影响。实验发现,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N_4波组成。在同侧NGC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A_β纤维引起的N_1波无显著性改变,A_β和A_δ纤维引起的P_1波以及A_δ和C纤维引起的N_3波轻微减小,C类纤难引起的P_2和N_4波明显减小。结果提示:NGC对由细纤维诱发的CDP成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7月于我院肿瘤外科确诊的85例直肠癌患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检查,且于检查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以肠镜取样病理活检为病理金标准,将MRI常规成像结合DWI检查术前TN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成像序列诊断直肠术前T分期与病理一致77例,T_1期准确率为92.94%,T_2期准确率为96.47%,T_3期准确率为94.12%,T_4期准确率为97.65%,于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90.59%,Kappa值=0.812,一致性好;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成像序列诊断直肠术前N分期与病理一致66例,N_0期准确率为84.71%,N_1期准确率为83.53%,N_(2a)期准确率为92.94%,N_(2b)期准确率为94.12%,于N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77.65%,Kappa值=0.553,一致性较好。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成像检查是一种可信、准确度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准确评估术前TN分期,与术后病理比较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正常成年人体感、听觉脑干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3项诱发电位均各测定50人,体感诱发电位(SEP)出现P_1、N_1、P_2、N_2、P_3、N_3波,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出现Ⅰ、Ⅱ、Ⅲ、Ⅳ、Ⅴ波,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N_1、P_2、N_2波,各波的形态基本一致,波峰潜伏期均数值呈正态分布。发现男性SEP双侧P_1、N_1波峰潜伏期较女性延长(P<0.01),男女ABR右耳Ⅱ波峰潜伏期均较左耳延长(P<0.0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不同致伤时间和力量对脊髓诱发电位(SCE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致伤力为16g时,挤压3s、30s后N_1和P_2波明显减弱,3和10min时N_1和P_2波立即消失;挤压力为34、68和118g时N_1与P_2波立即消失。16g致伤力挤庄3s、30s伤后4周N_1和P_2波及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可恢复到伤前水平,34g致伤力大部分可恢复;68和118g致伤力恢复较差。16和34g致伤力挤压3min和10min时,伤后4周N_1、P_2波及后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68和118g致伤力则恢复极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查人和猪、鸭、鸡、兔血清中的人类流感病毒(A/Hsw_1N_1,A/H_1N_1,A/H_2N_2和A/H_3N_2)抗体,并用血抑抗体滴度较高的动物血清作单扩溶血试验复核,两种试验的结果悬殊很大,最后对这些结果的意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23-25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中对躯体感觉传导路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鉴别诊断为CAE患者进行SEP测定,采用上海海神医疗仪器公司NDI-092型诱发电位仪,记录P_1、N_1、P_2、N_2、P_3、N_3。结果 94例CAE患者SEP各波潜伏期比较,结果显示P_1波、N_1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0.05),P_2波、N_2波、P_3波、N_3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_0.01);94例CAE患者SEP各波波幅中P_1波、N_1波、P_2波、N_2波、P_3波、N_3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0.05)。结论 CAE患者SEP各波的潜伏时延迟中,尤以N_3波潜伏时延迟明显,本研究认为此病主要是对躯体传导路的大脑皮质损害,且呈现广泛性改变,SEP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32例单侧病变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并以5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N_9~N_20传导时间为重要判断标准。32例中异常诱发电位发生率为59.4%,18例有不同瘫痪之病人中异常率为78%,在诱发电位监测下一次大剂量注射烟酸可帮助选择手术病例及指导内科用药治疗,体感诱发电位还可作为颅外-颅内动脉吻合后效果的客观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