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卒中和全身性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患者临床上最重要的并发症。亚洲人口快速老龄化,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致死致残率高。心房颤动患者适当的卒中预防在亚洲至关重要。目前亚洲人群与非亚洲人群抗凝治疗风险、获益及策略仍存在争议,现对这两类人群抗凝现状及抗凝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吸烟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会增高卒中风险,而戒烟后卒中风险可能会降低,甚至与非吸烟者无显著差异.吸烟人群因年龄、性别、吸烟量、烟龄和地区的不同,其卒中和各卒中亚型的风险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分析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状况及卒中风险水平。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对上海奉贤区某农村社区50-74岁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分析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并以CVHI积分值作为评价卒中风险的指标。选择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基本一致,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相邻社区2003年的资料,对比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结果纳入调查且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8350人(男3585人,女4765人)。①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高血压50.1%、心脏病7.3%、糖尿病4.5%、血脂异常4.4%、肥胖10.0%、卒中家族史7.3%;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男性为53.5%,女性为47.5%)和血脂异常(男性为5.4%,女性为3.7%),均P〈0.01。②CVHI积分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CVHI积分值低于男性,P〈0.01。该人群中23.9%(1993/8350)存在脑血流动力学(CVHI积分值〈75分)异常;男性为21.1%(758/3585),女性为25.9%(1235/4765);8350人中,脑血流动力学重度异常者(CVHI积分值〈25分)占4.8%(404/8350)。男性发生率为4.4%(156/3585),女性为5.2%(248/4765)。③与2003年相邻社区的调查绡果相比,除心脏病外,其他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居首位;近1/4人群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为卒中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发生、复发密切相关,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预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性别因素是否为独立的卒中危险因素,仍存在较大争议。有些研究提示女性房颤患者较男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高,故认为女性性别可以作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另有些研究发现,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年龄≥65岁),男女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卒中的性别差异具有年龄依赖性,并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基于我国人群的多中心、大样本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龄人群(≥80岁)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其他人群(<80岁)不尽相同.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高龄人群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传统危险因素以心房颤动和高血压更为多见,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洒则较为少见,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肌酐水平是否会增高其缺血性卒中风险尚不确定.总体而言,传统危险因素对高龄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综合积分,分析积分变化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在整群抽取的社区自然人群中选择10 565名年龄≥40岁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和CVHP检测,以统一的方法对CVHP进行积分,随访卒中发病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人、单个危险因素暴露、多个危险因素暴露、随访中新发卒中组,按年龄、性别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人群CVHP积分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从正常人到新发卒中组4组人群中,男性CVHP积分分别为86.44±20.69、72.07±28.10、60.82±34.64和42.01±29.36,女性分别为83.95±22.19、67.97±29.73、59.91±31.34和42.64±28.00,呈逐渐降低趋势.同一年龄层上述4组人群CVHP积分及其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一因素各年龄组间CVHP积分及其分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从正常人、危险因素暴露到卒中前的高危状态,CVHP积分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积分降低与卒中风险上升密切相关,可作为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卒中危险因素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综合评估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根据10 565人前瞻性队列人群基线调查资料和7年随访卒中发病资料,分析各危险因素及脑血流动力学积分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按性别建立传统危险因素联合脑血流动力学积分综合的预测模型。采用另一独立样本队列人群(回代队列)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和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以检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①建模队列人群中男女随访分别为28 341.61人年和39 544.12人年,男女卒中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28‰和2.58‰。②卒中预测模型的方程,男性为Y=0.159×心血管病史+0.375×糖尿病史+0.634×卒中家族史+0.609×高血压病史+0.037×体质量指数+0.068×年龄-0.022×血流动力学积分值+0.186×吸烟+0.408×饮酒。女性为Y=0.096×心血管病史+0.161×糖尿病史+0.392×卒中家族史+0.139×高血压病史+0.034×体质量指数+0.057×年龄-0.021×血流动力学积分值。年龄、血流动力学积分是男女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病史是男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③将预测模型方程回代到建模队列,男、女ROC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0;回代到回代队列,男、女ROC下面积分别为0.795、0.787。结论传统危险因素联合血流动力学积分综合预测卒中风险具有较好的效能,脑血流动力学积分是卒中较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2014年2月6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女性卒中预防指南》使我们对女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反思.与男性相比,某些危险因素为女性独有或在女性人群中更加普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深入认识对女性缺血性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卒中是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据报道,在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其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在美国,估计每年有40000~60000例新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相当多的普通人群在脑成像上有临床无症状的卒中,此类损害可能会引起症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流行病学系Howard等在无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人群中对卒中症状的患病率以及卒中症状与由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分评定的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的角度看亚洲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矿物质密度及骨折的危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脊椎和前臂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在高加索人群、亚洲中部人群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在黑人人群中最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女性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大多数脊椎骨折在临床上均不易发现,但却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在发达国家,用于髋部骨折的直接医疗费用非常高,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个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据最近的Stroke报道,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MRFIT)表明,抑郁症状看来能增加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男性的卒中风险,抑郁对卒中病死率的影响可能比吸烟或胆固醇水平更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病因,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卒中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由糖尿病引起的卒中风险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到何种程度尚不清楚。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Peters等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汇总分析,旨在评估糖尿病对不同性别人群卒中风险的相对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4-02-06,Stroke在线发表了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制定的首部女性卒中预防指南(简称指南)。指南通过文献荟萃分析,综述了女性独有(如生育方面的因素)或较男性更常见(包括先兆性偏头痛、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的卒中危险因素。指南最后提出建立一项专为女性设计的卒中风险评分以更准确反映女性一生的卒中风险程度并填补目前已有评分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的角度看亚洲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矿物质密度及骨折的危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脊椎和前臂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在高加索人群、亚洲中部人群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在黑人人群中最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女性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大多数脊椎骨折在临床上均不易发现,但却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在发达国家,用于髋部骨折的直接医疗费用非常高,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个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脑出血的许多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和既往缺血性卒中史,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脑出血存活者同时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复发性脑出血的高危风险。尽管在非脑出血人群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卒中预防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于脑出血存活者,临床医生通常因  相似文献   

17.
据最近的Stroke报道,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ultipleRiskFactorInterventionTrial,MRFIT)表明,抑郁 症状看来能增加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男性的卒中风险,抑郁对卒中病死率的影响可能比吸烟或胆固醇水平更 大。 过去针对抑郁和卒中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互相矛盾的。由纽约州立大学的 心理学家Gump等进行的MRFIT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这类研究之一,它采用非常标准化的抑郁评价量 表,在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中年男性中评价抑郁症状与长期病死率之间的联系,随访时间长达18年。试验 纳入了11216例男性受试者,均采用…  相似文献   

18.
尽管已经证实胆固醇是一种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它与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明确炎症敏感血浆蛋白(ISP)是否会影响胆固醇相关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Engstrom等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检测了6063名28~61岁健康男性的血浆胆固醇和5种ISP(纤维蛋白原。α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血清黏蛋白)的浓度,并对不同胆固醇和ISP水平男性的卒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Af)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均多。而Af又极易引发卒中。既往发现某些生物指标及临床特征等可预测卒中并发Af风险。然而既往关于卒中并发Af的危险积分系统在评估其风险中的有效性尚不清楚。现就ABC卒中危险积分系统在评估和预测卒中并发Af中的可靠性等进行相关大样本分析。受测对象为14 701例Af患者,基线年龄69~70岁,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群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7年5至7月,对在北京等5个城市社区所选取的35岁以上无卒中队列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1998至2000年对入选的队列人群进行全面复查,共10093例完成基线血脂调查及队列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估计基线TC和TG中、高三分位组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平均随访8年,新发卒中491例.舒张压模型调整舒张压、年龄和性别等多因素后,与低TC组相比,中、高TC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61%(HR:1.61,95% CI:1.14~2.27)和58%(HR:1.58,95%CI:1.12~2.22).与低TG组相比,高TG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3%(HR:1.43,95%CI:1.02~2.00).TC与出血性卒中呈负相关,与低TC组相比,中、高TC组人群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分别减少了12%(HR:0.88,95%CI:0.64~1.22)和33%(HR:0.67,95%CI:0.48~0.95).结论 血清TC和TG升高均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但TC过低却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