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现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龚志准  冯守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90-1791
目的:观察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应用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5例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采用自创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CT片定位法.结果:治疗组穿中靶点者31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死亡9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轻型¨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重型5例,对照组8例,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采用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能提高穿中靶点命中率,有利于血肿清除,降低死亡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ADL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率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达到了92.34%;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83.5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且创伤较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脑室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脑室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脑室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理想,对机体带来创伤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89-3690
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1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清除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与B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脑出血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96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标准、出血量均>30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则联合实施亚低温治疗,各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另外比较两组FMA评分、N 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得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肿量为30-40mL的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2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B组19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C组21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A组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5例,死亡Ⅰ例;B组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2例,死亡2例;C组Ⅰ级16例,Ⅱ级3例,Ⅲ级2例。C组分别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其他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止血确切,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CT定位微创术组,对照组应用内科传统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GCS评分差异;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清除血肿的差异;同时按ADL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清除血肿的能力及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P〈0.05),有效率为80.O%,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后的C,C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安全性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分别进行检查,记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NSE,确定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同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的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血清IL-6和血清NSE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时研究组的SSS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概率低,对患者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引流术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后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引流组与小骨窗组血肿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3%,明显低于常规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组与小骨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再出血发生率5.6%明显低于引流组的16.7%和常规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别为(11.9±2.7)分和(12.3±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术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9%、16.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的NIHS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后NIHS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1、0.857,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观察组在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同时联合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同时对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评分,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SHH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65.0%,对照组4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促进脑水肿的吸收,有效降低颅内压,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50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消散时间,病死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比较。结果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术组的血肿消散时间比药物保守治疗组明显缩短,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预后ADL分级评估,可见微创穿刺术组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肖鹏  朱宝成  万鹏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17-1819
目的:比较定向软通道微创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和术后4周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损伤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29例有效(93.5%),死亡2例(6.5%)。结论应用简易精确体表定位法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有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适应征宽、并发症少、保全神经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