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胆囊癌发生的病因及术前误诊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对十二年间收治的23例病案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对胆囊癌怎样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提出观点看法。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超声检查为胆囊息肉或胆囊占位性病变,绝大部分伴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并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辅以化疗后五年生存率达28.6%,十年生存率达11.5%。结论: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必要的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是胆管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女性多见,胆囊癌无明确病因,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关系密切[1];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右上腹痛、黄疸及消瘦等为主要表现,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失去早期手术治疗机会。随着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步,胆囊癌的诊断水平和准确率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相互关系的分析,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了14个可能对胆囊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采用 Kplan-Meier 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K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切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在胆囊中位置(颈、体、底部)、组织学分化、术中失血、术前黄疸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 P<0.05);进一步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肿瘤在胆囊中位置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度分别为1.841、1.852、0.568( P=0.003、0.002、0.002)。结论胆囊癌是胆道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此项研究发现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为胆囊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黄疸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但是若选择合适的病例,存在黄疸并不是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证(当总切除是可以实现R0)。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囊癌是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病人发生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近期胆囊癌发现有发展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有所下降。该病早期症状隐匿,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状极其相似,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旦明确诊断,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我院1997年1月到2006年12月,共60例(其中32例胴囊癌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另28例失去手术机会)胆囊癌的CT检查和CT表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原因探讨安徽省立医院[230001]陈炯,谷新珠原发性胆囊癌由于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如何提高该病的术后五年存活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我院十二年来收治原发性胆囊癌39例,误诊23例,本文报道...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分子基因学研究对寻找胆囊癌的血清标志物以及判断其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学路径及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胆囊癌临床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和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胆囊腺肌症术前诊断困难,既往多发现于胆囊切除术后标本中。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倾向,可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影像学诊断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笔者就此主要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胆囊癌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患者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及体征,仅在体检或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行超声检查被发现,故超声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意义。本研究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声像图特点,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李波 《华西医学》2002,17(3):441-442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恶性肿瘤之一 ,约占胆道肿瘤的 2 / 3左右 ,占所有癌的 1 %左右。它常发生在 50~ 70岁的老年人 ,女性较男性常见。胆囊癌虽然属于少见肿瘤 ,但病人因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 ,缺乏自身特异性症状 ,因此绝大多数就诊时已属进展期 ,手术切除率低 ,术后五年生存率不到5 % 〔1〕。因此 ,对胆囊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就尤为重要。近十年来 ,胆囊癌病人的预后已有较大改善 ,这与胆囊癌诊断的进展是分不开的。胆囊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影像学诊断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 ,基因诊断的探索正蓬…  相似文献   

10.
胆囊腺肌瘤病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囊腺肌瘤病因常伴发胆囊慢性炎症和胆结石,术前难以确诊.在各种影像检查上因胆囊壁增厚,亦不易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等相鉴别.关于该病的B超及CT报道较多,而MRI表现少有报道,我们分析12例胆囊腺肌瘤病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胆囊癌起病隐匿,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属晚期,外科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有效手段,且早期胆囊癌有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可能,所以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胆囊是常规组织学活检难以到达的器官,所以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癌的诊断、分期及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胡国庆  王学志 《中国临床医学》2002,9(3):272-273,27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在我院的诊治状况,探讨提高该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4-2001年35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胆囊癌占同期胆道外科疾病的1.7%,术前诊断率为51.43%(18/35),误诊率为48.57%(17/35),手术切除率为14.28%(5/35)。急诊手术26例,占74.28%。结论: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由于B 超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成为一种并非少见的胆囊壁病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于鉴别早期胆囊癌,正确诊断及处理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60-2060,2062
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12例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诊治情况。结果行胆囊切除术及胆道探查术10例,胆囊癌根治术2例,术后生存1年6例,生存2年及2年以上6例。结论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应重视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螺旋CT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和增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造影和CT增强的影像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和CT增强具有相似的表现。26例中,厚壁型14例,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5例。超声造影确诊23例,CT增强确诊22例,两者结合确诊25例,误诊1例。结论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均很敏感且价值很高,结合两者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而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国外报告[1]NevinⅠ、Ⅱ期原发性胆囊癌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85%~95%,而NevinⅢ期以上则<40%.国内报告[2]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20%~30%,5年生存率3%~5%.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改善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46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癌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56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2%;胆囊腔内结节21%;胆囊区肿块46%;肝侵犯52%;胆管扩张53%;胆结石27%;淋巴转移34%。结论:1、胆囊癌CT分型为厚壁型、腔内结节型、肿块型,各型为病理发展中不同的阶段。2、直接侵犯肝脏及胆管受侵扩散为胆囊癌主要转移方式。3、CT对诊断中晚期胆囊癌及判断浸润范围有价值,尤其是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8.
以往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在超声下的诊断有一定困难,尤其肿瘤性息肉在超声图像上与早期胆囊癌更加难以鉴别。由于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灵敏而准确,不但提高了对胆囊增生性病变和炎性病变的认识,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胆囊癌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本研究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彩色超声图像、血流信号及频谱特点,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胆囊破裂、第一次手术及是否再手术、胆囊结石病程长短和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11例意外胆囊癌术后诊断,1例尸检诊断,3例术中诊断。术后诊断的时间1周到2年不等,4例有胆囊破裂,术后7个月死于胆囊癌,11例无胆囊破裂术后存活。本组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TNM分期或Nevin分期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P=0.0007,与胆囊破裂的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P=0.0003。术后较早诊断的意外胆囊癌以早期胆囊癌多,术后较晚诊断的多是晚期胆囊癌。晚期意外胆囊癌多见于胆囊结石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结论意外胆囊癌的发现时间、TNM或Nevin分期、第一次手术方式和再手术、有无胆囊破裂、胆囊结石的病程、患者年龄是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和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立荣 《临床医学》2003,23(9):41-42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88~ 2 0 0 2年发现的 6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B超、CT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 ,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对高危胆囊结石、胆癌息肉患者宜积极行胆囊切除术 ,术中行冰冻检查。误诊原因是对胆囊癌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