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下肢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因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郁阻肌肤而成,大多兼挟湿热,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丹毒的治疗中有独特的疗效.<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归纳近几年的外治疗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48例患者的不同证型,分别给予中药外洗和内服.结果:48例中治愈38例,占79.16%;好转8例,占16.67%;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结论: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Ⅰ度和Ⅱ度脱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吴峰  梁鹤  邢栋 《中医研究》2012,25(5):38-39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本院门诊就诊的下肢丹毒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2组抗生素均选用注射用青霉素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根据药敏培养结果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组53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中药(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牛膝、车前子、赤芍、牡丹皮、艾叶、大黄、甘草组成)外洗,每日1剂,水煎,取药汁1000 mL,温度保持在40℃,将患肢置于药液中,以纱布淋洗患处30 min,再以纱布浸湿药液敷于患处20 min,每日2次.对照组48例采用硫酸镁粉100 g溶于200 mL温热水中,热敷患处,每次45 min,每日2次.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34%;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72.92%;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下肢丹毒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信息8     
中华跌打丸具有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一般以内服常用。笔者临证多年来,根据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之意.以酒化跌打丸治疗腰扭伤37例,落枕17例.脚后跟疼29例,收到良好效果。兹不揣浅陋,择典型病例,公诸于同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中药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丹毒患者75例,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25例,选择常规抗生素治疗;中药治疗组分为西药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组25例与西药联合中药外用组25例,分别采用抗生素及中药外用联合或不联合中药内服。结果治疗组患者50例,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治者25例,显效者12例,有效9例,好转3例,未愈1例;抗生素联合中药内外治者25例,显效者19例,有效者4例,好转者2例;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25例,其中显效者7例,有效3例,好转者11例,未愈者4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尤其西药联合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药内服金黄膏外敷配合微波照射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下肢丹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用中西药内治,患处金黄膏外敷配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西药内治,患处50%硫酸镁溶液湿敷配合微波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6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 25%。对照组中,治愈44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 7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结合西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将153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另予中药内服和外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年月至2012年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病历中的中药外洗方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洗方剂50首,涉及中药87种。方中温性、寒性药所占比例较大,以辛药和苦药为主,主要归肝经和脾经。以苏木、伸筋草药物组合为代表的祛风散寒、除湿消肿、祛瘀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19首。结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外洗方剂以祛风散寒、除湿消肿、祛瘀活血为主,其核心药组与新处方,可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表现以肢端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针刺样疼痛或烧灼感,袜套样痛觉为主,夜间尤甚。DPN的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止痛等。中药熏洗疗法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依“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选药制方。  相似文献   

10.
<正>熏蒸疗法是中医治疗眼病的外治特色之一,其原理在于眼部黏膜中具有丰富的血管,能够充分吸收中药煎剂在雾化状态下转化的药气离子,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追溯至《黄帝内经》有"摩之浴之"之说,《理瀹骈文》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有研究表明治疗眼部疾病运用熏蒸疗法,局部组织内所吸收的药物浓度要高于内服吸收的药物浓度,药物直达病所,效专力宏,效如桴鼓。用中药熏蒸眼部可以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临证30年,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之旨,既重内服,又崇外治,或两者取一,或两者并行;内服外用虽各有所主、各有所归、各有特点,但理本同一,惟以治疗所需为务。"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内治之药,即外治之药",病在内,治在外,医理法则药理无二,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更有单独内服所不及的诸多优点。现举临证浅验,请同道指正。1中药电离子导入法该法是融中药、穴位及电流等综合物理作用为一体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苗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医学诊治方法,特别重视外治。苗医的外治法,在认识上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道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苗医的外治疗法种类很多,熏洗类为外治法中的一大类,能代表苗族医药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用中药内服、外洗加西药栓剂阴道给药治疗。结果:治愈5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内服配合清凉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均予清凉膏外敷配合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的清热凉血方内服.结果 总有效率85.71%.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眼药面、眼药膏、眼药锭、滴眼液、熏洗药、枕药(药枕)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中药眼罩、中药药膜、药囊、眼局部中药注射液、喷雾及离子导入液等,都属于眼科外用中药范畴。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强调内服与外治有“殊途同归”之妙,确定了外用药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地位。为了加强眼科外用中药的临床与科研,下面试就两方面的问题作一论述,供同道参考。1 眼科外用中药的现状 眼科外用中药的现状不容乐观,它主要表现在生产、供销、临床使用与科研诸方面。1.1 货源缺乏 定州眼药如“八宝眼药”、“拨云散”等从问世到建国前的两百年间,以它卓越的疗效,传统的配方面蜚声中外,经久不衰;其他如白敬宇眼药、马应龙眼药也同样享誉海内外。解放初期,这些眼药尚有生产、销售,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眼药逐渐减少,直至货源缺乏,目前已近消声匿迹。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下肢而导致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下肢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红肿热痛区,特点是病变肌肤色如丹涂之状。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伴有高热,多数患者先有周围皮肤病损[1]。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中医称下肢丹毒为"流火",认为其由于素体血分热盛,加之患者下肢肌肤破损,火毒侵入人体而阻塞经络,气血蓄热而发[2]。中医治法以清热利湿为主,凉血解毒为辅。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相比内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内服中药健脾除湿、活血凉血、养血滋阴、疏风止痒治疗,并外用洗方,对照组患者单用外洗中药。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湿疹有效率明显由于单独外洗法,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半硫丸外治刍议江西省乐安县中医诊所(344300)董国良关键词半硫丸/中毒性腹痛《局方》半硫丸,医者临床多以内服为主,其药性峻烈,虽为救危妙方,但内服量颇难恰到适度,临床未免出现毒副与偏盛之弊。笔者崇尚吴师机所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  相似文献   

19.
吴宗德  陈永艳 《陕西中医》2004,25(8):691-692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 ,祛风活血类中药配伍内服外洗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桑白皮汤 (桑白皮、黄芩、黄连、丹参、川芎、刺蒺藜、防风等 )内服外洗治疗本病 6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0 .5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心肺郁热 ,除湿化痰 ,活血散结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刘惠芸 《光明中医》2007,22(12):84-85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兼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250例,随机分两组各125例,治疗组:醋酸泼尼松注射液、或曲安奈德局封,每7d一次,3次为一疗程.并每天内服中药一剂,每剂药渣煎后外洗患处.对照组:只单纯内服中药之剂,药渣外洗.每日一剂.两组治疗时间都以3周为一疗程.结论:治疗组局部封闭兼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节性痒疹,优于对照组单纯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