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芪总甙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索黄芪总甙(AST)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角叉菜胶气囊炎症模型,测定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蛋白质、PGE2、IL-8、NO、PLAa含量以及O2的生成量。结果AST40、80mg·kg-1可使角叉菜胶诱导大鼠气囊炎症的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降低渗出液及中性白细胞中PLA2活性,减少渗出液中IL-8含量及中性白细胞Oi的生成。AST也可明显减少渗出液中PGF2、NO的含量。结论AST的抗炎作用机理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白细胞游出、降低PLA2活性、减少IL-8、PGE2、NO等炎症介质的产生与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钟淼  郭颖  邓建云  王文杰  程桂芳 《药学学报》1998,33(11):812-815
目的旨在研究异丹叶大黄素和白藜芦醇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从兔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检测用炎性四肽(fMLPP)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及β-葡糖醛酸酶活性。结果显示:fMLPP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的最适浓度为5×10-10mol·L-1。在10-10~10-6mol·L-1的浓度范围内,fMLPP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中性粒细胞β-葡糖醛酸酶释放。异丹叶大黄素与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抑制fMLP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提示二者均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可能是他们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测定大鼠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及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结果侧柏总黄酮在 12 5~ 5 0 0mg·kg-1内呈剂量依赖地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 ,2 5 0mg·kg-1剂量能显著抑制大鼠足爪肿胀 ,其作用强于2 0mg·kg-1的地塞米松。侧柏总黄酮能抑制大鼠炎症足爪组织NO及PGE2 的生物合成。结论侧柏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NO及PGE2 的生物合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模型观察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猪胆干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大鼠足跖肿胀,并降低炎症组织PGE2和NO含量,增强血清SOD活性.结论 猪胆干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PGE2、组胺、5 羟色胺等)的影响,探讨连钱草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作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组织炎症等模型,考察连钱草水提物(1 g·mL-1)和醇提物(1 g·mL-1)对模型小鼠组织中炎症递质的影响,测定炎症组织中PGE2、5-羟色胺和组胺相对含量。结果连钱草水提物与醇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亦有显著抑制效果;连钱草醇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PGE2释放无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钱草水提物对蛋清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组胺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但连钱草醇提物无该作用;连钱草水提物对蛋清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5 羟色胺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连钱草醇提物作用较水提物小。结论 连钱草提取物通过抑制内源性炎症递质5 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水提物抗炎作用较醇提物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隐孔菌多糖(cryptoporus polysaccharide,CP)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LPS气管内滴入诱导小鼠ALI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隐孔菌多糖(1、10、30mg·kg-1)组和地塞米松(0·5mg·kg-1)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比色法测定伊文氏兰渗出量及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根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及肺湿重/干重比值改变,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10含量。结果隐孔菌多糖(1、10、30mg·kg-1)尾静脉给药能够抑制BALF MPO活性,改善ALI小鼠BALF及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的聚集和肺水肿程度,降低肺组织中TNF-α水平及升高IL-10/TNF-α比值。结论隐孔菌多糖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趋化、减轻肺水肿等改善LPS诱导的小鼠ALI。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以黄芩苷元为主要成分的黄芩提取物SBM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SBM体外对PGE2合成、COX-2酶活性,COX-2蛋白表达、p3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观察给药后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SBM可抑制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PGE2合成、COX-2酶活性及COX-2蛋白表达;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p38蛋白磷酸化;并可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及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黄芩提取物SBM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功能、炎症介质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腺苷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苷是一内源性嘌吟核苷酸,由正常细胞代谢释放。在炎症时,大量ATP降解,腺苷局部浓度达到1200nmol·L~(-1),而在此水平,腺苷有抗炎作用。试验中,加入外源性腺苷、腺苷类似物及抑制腺苷的降解可缓解动物炎症模型的损伤。腺苷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粘附、呼吸爆发及吞噬功能,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聚集及其损伤。抗炎机制涉及:①激活细胞表面的AdoA_2受体;②抑制胶原酶基因表达,使胶原酶合成减少;③阻断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和β_2整合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毛细血管的粘附作用;④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⑤增强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分泌IL-10;③免疫抑制等作用。与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关系:目前作为有效治疗类风湿及炎症性疾病的药物,其作用部分是由腺苷介导的:①甲氨蝶吟(MTX)和柳氮磺胺吡陡(SASP)通过抑制AICAR转甲酰基酶的活性,使Ado在炎症部位浓度增加。②硫唑嘌呤及其有效代谢物抑制腺苷激酶(AK),使Ado转变AMP减少,从而增加Ado浓度。综上所述,存在一类新的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通过影响腺苷的代谢而成为有效的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9.
杭白菊总黄酮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杭白菊总黄酮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气囊炎炎症模型,观察杭白菊总黄酮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蛋白质、白细胞数(WBC)、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杭白菊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炎症组织PGE2含量,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渗出液中总蛋白质含量和白细胞数,降低血浆MDA含量,增强血浆SOD活性。结论:杭白菊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合成鱼腥草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进一步研究合成鱼腥草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及去肾上腺大鼠足肿胀的测定;大鼠胸膜炎模型炎症渗出和白细胞游走的测定;大鼠巴豆油气囊肿测定;大鼠肾上腺重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炎症渗出物中PGE含量的测定;SRS-A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测定。结果合成鱼腥草素(HOU)ig对角叉菜胶致正常大鼠及去肾上腺大鼠足肿胀、大鼠白细胞游走和巴豆油所致向芽组织增生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明显降低炎症渗出物中PGE含量;体外给药可以拮抗SRS-A(LTC4、LTD4、LTE4三者混和物)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其IC50为6×10-6mol·L-1;对肾上腺重量及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HOU对炎症3种不同时相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和抑制炎症介质PGE、SRS-A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小豆蔻明对人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为无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增殖抑制剂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健康人静脉血淋巴细胞,制得淋巴细胞混悬液,实验细胞按正常培养及植物血凝素刺激培养后,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小豆蔻明、雷帕霉素、环孢素、槲皮素、葛根素、黄豆苷元及黄芩苷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人淋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水平.结果 对于植物血凝素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剂量小豆蔻明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高剂量小豆蔻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小豆蔻明是一种潜在的细胞增殖抑制剂,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体外研究了地塞米松(Dex)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的影响。CaCl2和组胺(His)引起了气管条明显的收缩,pD2分别为3.9及5.92。用地塞米松温育后,氯化钙和组胺的量效曲线均明显降低,pD'2分别为4.74和6.67。Dex对Ach3×10-6mmol·L-1和前列腺素F2α3mmol·L-1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也有逆转作用,IC50分别为2.41×10-5mol·L-1和4.26×10-4mol·L-1,提示Dex有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的哇巴因引起豚鼠心室肌细胞内钙增高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哇巴因(ouabain,OU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酶解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负载Fluo3-A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术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Ca2+]i的荧光密度,结果用相对荧光强度(FI-FI0)/FI0(%)表示,其中,FI0:给药前的荧光密度值,FI:给药后的荧光密度值。结果在正常台氏液及无钙台氏液中,OUA(1×10-9~1×10-6mol·L-1)浓度依赖性地升高细胞内钙浓度,在正常台氏液分别为16.7±6.8(P<0.01)、26.0±4.7(P<0.01)、183.0±101.0(P<0.01)、295.0±172.0(P<0.01),而在无钙台氏液中OUA升高[Ca2+]i不如在正常台氏液中,分别为9.19±4.73(P<0.05)、20.75±5.2(P<0.05)、85.79±64.7(P<0.05)、231.0±26.0(P<0.05)。肌浆网钙通道抑制剂理阿诺碱Ryanodine(1×10-5mol·L-1)可部分抑制正常台氏液时OUA的效应5.3±2.1(P<0.01)。在无钠无钾台氏液中,OUA(1×10-9~1×10-6mol·L-1)对心室肌细胞[Ca2+]i的影响分别为16.5±6.5、25.0±5.0、162.0±45.0、280.0±96.0与正常台氏液比较无差别(P>0.05)。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1、10、50、100μmol·L-1)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正常台氏液中的OUA效应,分别为17.5±3.1、14.2±8.9、0.8±7.6(P<0.05)、-1.9±6.7(P<0.01)。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K8644,肌浆网钙通道开放剂Ryanodine(1×10-7mol.L-1)在正常台氏液中均可提高[Ca2+]i为13.3±3.2(P<0.05)、6.4±5.6(P<0.05)。三羟异黄酮可取消其效应为-13.0±21.0(P<0.01)、-1.6±5.9(P<0.01)。结论低浓度的OUA升高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此作用与其开放钙通道及促进内钙释放有关,且信号转导通过此二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连素对P-糖蛋白底物在Caco-2和L-MDR1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素(berberine,Ber)对P-糖蛋白底物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和地高辛在Caco-2和L-MDR1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以Caco-2、L-MDR1细胞为模型,在50μmol·L-1~5mmol·L-1Ber作用后,测定地高辛和CsA跨膜转运的转运率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Ber在50μmol·L-1~5mmol·L-1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地高辛在Caco-2和L-MDR1细胞单层底端(B侧)至顶端(A侧)的转运。对于CsA在Caco-2细胞的转运,50μmol·L-1~5mmol·L-1的Ber不但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sA从B→A方向的转运,而且也明显增加其在A→B方向的转运。在Caco-2和L-MDR1细胞,Ber抑制地高辛B→A方向转运的IC50值分别为1.44mmol·L-1和1.24mmol·L-1。Ber抑制CsA在Caco-2细胞转运的IC50值为607μmol·L-1。结论Ber和CsA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P-gp功能的抑制和饱和。  相似文献   

15.
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和非典型β受体激动剂BRL37344作用于大鼠脂肪细胞,测定所产生的cAMP含量,结果二种激动剂的量效曲线相似。ISOP和BRL37344的EC50分别为2.3×10-7mol·L-1和2.0×10-7mol·L-1,二者的EC80都是10-6mol·L-1。在普萘洛尔(PROP)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CGP20712A存在的情况下,ISOP的作用被阻断,PROP与CGP20712A的IC50分别为2.0×10-7mol·L-1和5.0×10-8mol·L-1。但PROP及CGP20712A却难以阻断BRL37344的作用,只有在很高浓度(10-4mol·L-1)时才能阻断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脂肪细胞上存在着β1受体和非典型的β受体。  相似文献   

16.
大黄酸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人工动情期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的作用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子宫平滑肌条悬挂于离体平滑肌灌流肌槽装置内,采用累积加药的方法以观察大黄酸对肌条自发运动的影响。结果大黄酸能够抑制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酚妥拉明、苯海拉明不能阻断大黄酸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而异搏定、吲哚美辛可完全阻断大黄酸的作用。结论大黄酸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运动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膜的L-型钙通道及细胞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宋斯贞  李洪娟 《中国药房》2007,18(28):2177-2179
目的:建立测定卵磷脂(PC)含量的荧光光度法。方法:以多西环素(DC)-铕(Eu3+)为荧光探针,在pH7.1条件下,扫描不同浓度的PC与DC-Eu3+的荧光光谱,优化测定PC含量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主要试验条件最佳值为DC浓度3.0×10-6mol.L-1,Eu3+浓度1.0×10-5mol.L-1,PC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4.0×10-7~2.4×10-5mol.L-1,检测限为3.1×10-7mol.L-1。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龙葵碱对HepG_2人肝癌细胞NAT酶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HepG2细胞NAT酶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龙葵碱对消化系统SGC-7901人胃癌、HepG2人肝癌、Ls-174人大肠癌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2-AF为底物,以2-AF的浓度为底物浓度,在以HepG2完整细胞及细胞质内2-AF被NAT酶乙酰化为2-AAF的速度为NAT酶的反应速率,采用双倒数作图法,以底物2-AF浓度的倒数1/S对NAT反应速率的倒数1/V作直线,得出回归方程,计算Km和Vmax。结果MTT法测定表明龙葵碱对HepG2人肝癌细胞比较敏感,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以2-AF为底物,对于HepG2完整细胞,阴性对照组的Km和Vmax分别为(2.37×10-3±8.37×10-5)mmol.L-1、(9.16×10-4±7.54×10-5)nmol.106cells-1,龙葵碱组的Km和Vmax分别为(2.22×10-3±9.05×10-5)mmol.L-1和(5.14×10-4±3.72×10-5)nmol.106cells-1。对于HepG2细胞质,阴性对照组的Km和Vmax分别为(8.95×10-3±2.61×10-4)mmol.L-1、(2.55×10-6±1.92×10-8)μmol.min-1g-1Pro,龙葵碱组的Km和Vmax分别为(9.48×10-3±3.63×10-4)mmol.L-1和(2.43×10-6±1.32×10-8)μmol.min-1g-1Pro,统计学表明对于HepG2完整细胞和细胞质,阴性对照组和龙葵碱组的Km没有差异,而Vmax差异有显著性(完整细胞P<0.01,细胞质P<0.05)。结论龙葵碱是HepG2人肝癌细胞NAT酶2-AF底物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去甲乌药碱的药理作用与心脏β-AR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5,11(2):113-116
附子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DMC)的药理作用以及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β-AR)的关系的研究表明,0.5mg·kg-1的DMC可使正常小鼠心肌β-AR轻度上调,与异丙肾上腺素(ISO)相比,DMC能轻度激动cAMP,使其血浆含量升高,升高的峰值时间在10min左右。DMC的最小激动量为0.5mg·kg-1,最大激动量为5mg·kg-1。DMC对125I-PIN的竞争抑制实验表明,在1×10-6~1×10-5mol·L-1时,DMC可抑制125I-PIN与β-AR结合,与心得安比较抑制浓度大4~5个数量级。与ISO合并用药观察血浆cAMP浓度变化提示,0.5mg·kg-1DMC与小剂量(0.1mg·kg-1)和较大剂量(1mg·kg-1)的ISO合用时,既无协同作用,也未见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片类药物是否对体外培养正常女性成骨细胞增殖有影响。方法:用胰酶-胶原酶消化法从正常女性松质骨中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用茜素红染色法、改良Gomonri钙钴法鉴定成骨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人正常成骨细胞上,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吗啡对其的影响;通过RT-PCR法半定量分析不同浓度的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对成骨细胞骨钙素(BGP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用酶消化法分离的人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合成碱性磷酸酶(ALP)、形成钙化结节。不同浓度的吗啡组与对照组OD490(optical density,OD)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1×10-7mol·L-1、1×10-6mol·L-1、1×10-5mol·L-1和1×10-4mol·L-1吗啡组的细胞增殖速度依次降低(P<0.001);而吗啡(10-5mol·L-1)+纳洛酮(10-5mol·L-1)组与对照组OD490值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吗啡作用24 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BGPmRNA的表达。结论:用酶消化法进行人成骨细胞培养,简捷易行,可培养大量高纯度人成骨细胞供研究使用;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可直接抑制人成骨细胞的增殖。阿片类物质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内BGP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