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佐  周武生  黄迎新 《安徽医药》2009,13(8):946-947
目的评价安徽省肥西县部分临床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胸廓起伏,同时记录开放气道、5组CPR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前检测中发现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培训,再行培训效果检测。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较低,尤其以开放气道生疏、按压过快为主,培训后明显提高了合格率。结论肥西县部分临床医师CPR操作水平不高,经培训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培训,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医护配合的急救技能.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采用医护同组配合模拟心肺复苏操作,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完成后理论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完成后心肺复苏的操作合格率较培训前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培训,护士的急救水平明显提高,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式在军队医院文职人员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文职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摸底考核,制定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拟案例,组织情景模拟培训及考核。结果对文职人员心肺复苏情景培训前后平均成绩比较的双侧t检验,得P值均小于0.01,显示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采取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式可大大提升文职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的掌握情况。方法对200名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模型操作考核。结果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存在许多细节问题。结论受试人员心肺复苏操作整体水平不高,需要强化观念、规范化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救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肺复苏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SCD患者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SCD前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心肺复苏的治疗措施。结果及时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的关键。结论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故应大力加强心肺复苏的普及和正确实施规范化CPR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360人进行调查并分批培训。结果培训前360名家属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 3年来我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出院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的掌握情况。方法在住院床位>50张的各级医疗机构成立考核组。考核2010心肺复苏国际指南理论知识和成人现场模拟心肺复苏操作的掌握情况。将856人分为执业组与助理组统计回答正确率。结果执业组现场模拟心肺复苏各项操作技能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助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执业组心肺复苏知识回答正确率略高于助理组,除应用阿托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执业组对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好于助理组,但两组的掌握情况均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CPR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2010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提供有效的考核评价系统,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方法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建立相关考核评分标准,依此培训并考核80名西藏大学医学本科在校学生。结果通过此考核评分标准,提高了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水平,规范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完善了心肺复苏的理论体系,使学生能更系统更有效的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结论使用规范的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可以更好的在医学生当中实现培训并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情景模式下心肺复苏培训考核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平  陈治国  张国良 《河北医药》2009,31(15):2007-2008
心肺复苏培训是医院“三基三严”训练中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近年来医院管理年等各种检查评比活动的必查项目。但是从住院患者心脏停搏的抢救实际效果上看,单纯强调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的规范程度其实用性较低。国际上评价心肺复苏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开始抢救时间、建立自主循环时间、出院存活率等[1]。我院自2007年3月按《200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2]要求,在进行全员常规培训基础上,添加以实战为目的、以不同现场情况为背景下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C活动在提高急诊护士对心肺复苏掌握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急诊科护士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影响急诊护士对心肺复苏掌握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业务学习培训效果不佳、75.9%的护士对美国心脏学会AHA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不全理解,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流程不完善,对此制订及实施相关对策,并对开展QC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QC活动后CPR相关理论考核平均(90.4±4.5)分,双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平均(92.0±3.9)分,急救现场平均评估准备时间(18.9±4.5)秒,较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QC活动,提高了急诊护士对2010年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翟雨  申建民  鲍萍  袁远 《安徽医药》2016,37(5):622-625
目的 通过对医师资格考试结果的分析,了解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现状。方法 收集2014年安徽省某考试基地参加临床医学类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信息,从考生来源及通过率等方面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共1 025人,执业医师考生971人,通过率89.39%,执业助理医师考生54人,通过率79.63%。三站考试通过率分布不均,心肺听诊通过率最低。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考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跨专业教育在临床医护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5年度实习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采取医护跨专业合作培训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并与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的上届学生对比理论及主要操作步骤的考核成绩.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七项主要的CPR技能动作中有五项实验组较对照组更规范、标准(P<0.05),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培训模式给予很高评价.结论 心肺复苏培训采取医护跨专业教育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团队抢救综合协作能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对实习医生的培训及管理,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方法:将120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由传统外科医生带教,观察组由手术室专职教学老师带教。对参加手术的实习医生可能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的无菌技术操作明显强于对照组,参与配合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习医生进行培训及管理,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级护士的临床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按照护士能级匹配的原则,划分初级护士的层级并制定该层级护士核心能力的标准,培训原则。结果:初级护士考核合格率逐年提高。结论:初级护士的临床培训是提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护士职业成长的基础,对促进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以问题/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CBL)教学法培养糖尿病专科药师(DSP);并探讨该教学法在培训中的效果。方法:以DSP组学员为试验组(DSP组),设计糖尿病临床药学PBL/CBL教学课程,并进行3个月的培训。根据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训标准,以内分泌专业和通科专业的临床药师学员为对照组(临床药师组);使用内分泌专业糖尿病理论考试,结合使用标准化病人模拟案例考核和知识技能雷达图评价两组学习效果的差异。结果:DSP组总共完成了25次培训课程,包含203个PBL和110例次CBL教学;临床药师组经过52学时基础/专业课和521个学时临床实践,完成了125例次的临床实践。前后考试考核对照,DSP组理论考试达标率40%,平均成绩从32.4分提升至56.85分,成绩增幅75.46%。临床药师组理论考试达标率为20%,平均成绩仅从41.8分提升至59.9分,增幅为43.30%。结论:DSP组学员在相对更少的时间内的培训效果高于对照组,在培训主动性、成绩提高率、时间成本效益比和经济成本效益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PBL/CBL培训相比于传统培训模式具有快速、高效、针对性强的特点,适用于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临床药师培养,对药师临床药学知识技能培养和训练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开始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仲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78-1479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开始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进行CPR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开始CPR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插管组(A组,210例)、及时插管组(B组,115例)和延时插管组(C组,95例),统计分析三组间CPR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经治疗后,CPR成功:A组43例(20.48%),B组17例(14.78%),C组6例(6.32%),C组CPR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x2=9.74、4.32,均P<0.05),B组CPR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x2=6.43,P<0.05);A组、B组、C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13±2.31)d、(22.73±1.82)d、(29.78±2.32)d,三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P<0.05.).结论 及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卫生干预措施对本地区触苯作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在本单位体检的辖区范围内8家触苯企业在岗作业工人为干预对象,实行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并于2014年、2015年对干预对象血常规的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和血小板减少率的检出结果作趋势分析.结果 干预后白细胞减少率(2014年为3.50%,2015年为2.23%)、中性粒细胞减少率(2014年为2.52%,2015年为1.39%)和血小板减少率(2014年为0.84%,2015年为0.70%)均呈下降趋势,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改善触苯作业人员劳动环境,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临床麻醉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60名作为带教研究对象,随机将60名实习生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30名采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比较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出科理论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并通过考核量化表及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36.5±3.2)、操作成绩(55.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3±4.7、48.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适应时间合格率、病情评估能力合格率、医患沟通能力合格率及独立工作能力合格率(90.0%、93.3%、96.7%、83.3%)均高于对照组(66.7%、70.0%、73.3%、56.7%),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临床麻醉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学生适应时间,提高考试成绩,增强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及独立工作能力,应在临床带教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见习、实习学生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进行帕累托分析,查找满意度低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因素,提出对策,以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方法 对见习、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后查出A类因素有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讲解专业知识不清晰、操作不规范、不能及时解答学生提问和疑难问题,B类因素有不能及时介绍新技术、新项目、新进展及未关注实习生学习和心理状况,C类因素有小讲课与病例讨论中对学生无指导与带教老师人文理念不足.结论 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加强管理,及时改进,使带教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