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p1(TGF—p1)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RI)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2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和临床蛋白尿组(UACR〉300mg/g),并设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GF—B1,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肾动脉阻力指数,同时测定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TGF—B1为(8.9±2.9)μg/L,RRI为(0.59±O.06),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血清TGF—B1水平分别为(11.±4-4.9)μg/L、(15.5±5.6)μg/L,RRl分别为(0.64±0.06)、(0.70±0.05),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TGF—B1水平和RRI呈正相关(r=-0.416,P〈0.05),微量白蛋白尿水平、TGFp1、RRI均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2、-0.394、-0.419,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清TGF—B1水平和肾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两者均与eGFR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尿mindin与糖尿病肾病(DN )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T2DM患者(A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B组)尿mindin水平。依据尿白蛋白/尿肌酐相对值(ACR)水平,A组再分为无蛋白尿(A1组)、微量蛋白尿(A2组)和大量蛋白尿(A3组)三个亚组。检测并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A组患者尿mindin相对值(MCR=尿mindin/尿肌酐)与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病程、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呈正相关( P<0.05或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95,P<0.01)。慢性肾脏病分期为1、2、3期患者的尿MCR递增:3期(16例)>2期(45例)>1期(24例)(P<0.01),且与ACR变化规律类似。结论尿mindin可能与T2DM患者肾损伤密切有关;联合检测尿mindin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发现早期 DN。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6例,根据尿微量蛋白将其分为3组:①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D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24h,49例;②微量白蛋白尿组(DM2),UAE30-300mg/24h,39例;③临床白蛋白尿组(DM3)UAE〉300mg/24h,18例;④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血肌酐、血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24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4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86例)和异常白蛋白尿组(60例)(包括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检测,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尿(micro - albuminuria,MAU)以及大量白蛋白尿三组间颈动脉IMT的差异。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颈动脉IMT和血肌酐(creatinine,Cr)是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病程长、甘油三酯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血肌酐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1.105,1.528.12.781,1.029)。③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三组间颈动脉IM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是白蛋白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2.871),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P=0.805)。  相似文献   

6.
单建香  黄益麒  沈伟钢 《江苏医药》2023,(11):1136-1139+114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白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8例T2DM合并DN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根据UACR将T2DM合并DN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A1)组(UACR<3 mg/g, 64例)、微量白蛋白尿(A2)组(3 mg/g≤UACR<30 mg/g, 5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A3)组(UACR≥30 mg/g, 22例)。根据估计肾小球过滤率(eGFR)将T2DM合并DN患者分为B1组(eGFR≥60 mL·min-1·1.73 m-2,90例)和B2组(eGFR<60 mL·min-1·1.73 m-2,48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UACR和eGFR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N患者白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A1组比较,A2组和A3组糖尿病病程较长,幽门螺杆菌(Hp)感染比例、UACR、SCr、BUN、同型半胱氨酸(Hcy)、HbA1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9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比。结果9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参考值者54例,阳性率为59.34%,与对照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阳性率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0)和微量清蛋白尿组(n=6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AG)水平,并分析hsCRP和α1-AAG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UAER、血清hsCRP、α1-AAG水平和SBP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585,7.383,2.896,9.989)。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血清hsCRP(1=0.410,P〈0.01)和α1-AAG(1=0.670,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1-AAG和SDP是UAER独立预期因子,均P〈0.01(γ=0.630,0.69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犁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对诊断T2DM有微量门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1g TG、HDL—C、LDL-C、HbA1C、1g FINS、1g ACR、BMI显著讵相炎(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1g hs—CRP、FBG、HbA1C、1g FINS、BMI、收缩脏是尿1g ACR独立影响因索(R=0.544,R^2=0.296)。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临测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h/cr)与趾臂指数(TBI)的关系。方法将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UAlb/cr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UAlb/cr〈20mg/g),B组22例(UAlb/cri〉20mg/g),分别测定TBI。结果A组TBI明显高于B组,A组〉B组(P〈0.05)。结论UAlb/cr与TBI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肾小球高滤过(GHF)的关系。方法以基于光抑素C(CysC)的Macisaac方程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筛选T2DM患者高滤过组30例及正常滤过组58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4例。常规方法测定肌酐、Cys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含量,EEISA及比浊法分别检测肾小管损伤因子NGAL、KIM-1、NAG等的水平。多因素分析各指标与高滤过组eGFR的相关性。结果高滤过组尿液NGAL、KIM-1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血浆NGAL含量却显著降低(均P〈0.05),尿液NAG水平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高滤过组eGFR与空腹血糖(r=0.250)、糖化血红蛋白(r=0.237)、尿液NGAL(r=0.388),KIM-1(r=-0.470)等成正相关,与血浆NGAL(r=-0.159)成负相关。结论尿液肾小管损伤因子在DM高滤过组的高水平表达,说明GHF可能直接导致肾小管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79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NUA)组656例和高尿酸(HUA)组13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UACR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了解SUA对蛋白尿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HUA组患者UACR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54.8%)高于NUA组(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UA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 mg/dL,发生蛋白尿的相对危险度为1.096(P=0.005)。结论 T2DM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引起UACR升高,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需监测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爱琴  何泱  汤正义  王卫庆  宁光 《安徽医药》2018,22(6):1031-103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异常与相应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临床观察和预防肾功能异常的关键点.方法 连续收集非急性并发症入院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381例,利用99mTc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脉显像检测GFR,根据检测值范围分为:GFR≥90 mL·min-1为正常组,GFR≥60~90 mL·min-1为轻度异常组,GFR≥30~60 mL·min-1为中度异常组,对各组进行病史分析、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了解各组的临床指标特点与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在入选的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中,GFR正常的占48.0%、轻度异常占40.8%、中度异常占11.2%;应用有序logistic(Ordinal)等级回归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 α1微球蛋白、尿肌酐、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是显著影响GFR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76、0.048、0.023、0.051、0.454、-0.072、0.324、-0.911,均P<0.05),校正影响因素发现GFR主要与HbA1c、血肌酐、尿蛋白有关.结论 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的GFR降低影响因素主要与高血糖有关,预防肾脏病变主要还是控制血糖,同时也要防止尿蛋白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尿Ig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Alb、IgG、β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2-M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肾小球Podocalyxin(PCX)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腹腔注射后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DM组,n=8)和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组(DR1、DR2、DR3组,PIO分别:10、20和30 mg.kg-1.d-1,各组n=8),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n=8)。于0周及8周末测尿白蛋白(U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沉渣PCX(UPCX)和尿肌酐(UCr)。每周监测血糖,8周末取血检测HbA1c,留取左肾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①各组糖尿病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及8周末HbA1c明显高于NC组(均P<0.01),各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8周末DR1、DR2和DR3组UACR、URCR、肾脏肥大指数(KI)、基底膜厚度(GBMT)、足突融合率(FPFR)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5),且DR2组和DR3组低于DR1组(均P<0.05);DR2组及DR3组UPCR明显低于DM组(P<0.01),DR1组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PIO组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1),且DR2组和DR3组PCX蛋白表达高于DR1组(P<0.05);③8周末,各糖尿病组大鼠Scr、BUN、TG、LDL-C均高于NC组,HDL-C低于NC组,各PIO组BUN、T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DR2及DR3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④UPCR与UACR和KI呈正相关(r=0.86,r=0.833,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该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增加肾小球足细胞PCX蛋白和mRNA表达,抑制PCX随尿排泄有关,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检测,探讨三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正常对照(N)组36例,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30 mg/g为糖尿病(DM)组56例,UAlb/UCR≥30 mg/g为糖尿病肾病(DN)组76例。检测尿PCX(UPCX),Nephrin(UNephrin),MCP-1(UMCP-1),白蛋白(UAlb)及尿肌酐(UCR)。比较各组UPCX/UCR,UNephrin/UCR,UMCP-1/UCR的差异及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UAlb/UCR的相关性,计算糖尿病患者UMCP-1/UCR,UNephrin/UCR,UPCX/UCR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与UAlb/UCR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PCX/UCR,UMCP-1/UCR水平糖尿病组分别为(37.37±22.83)μg/g和(47.19±29.98)ng/g,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Alb/UCR,UPCX/UCR和UMCP-1/UCR水平DN组比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Nephrin/UCR水平DN组较DM组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水平与UAlb/UCR呈正相关(r=0.619;0.568;0.535)(P<0.05);UPCX/UCR水平与UMCP-1/UCR和UNephrin/UCR呈正相关(r=0.799;0.718)(P<0.05),UNephrin/UCR水平与UMCP-1/UCR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5);UMCP-1/UCR,UNephrin/UCR and UPCX/UCR的阳性率较UAlb/UCR显著升高(χ2=9.818,6.673,5.395,P<0.05)。结论:尿PCX,Nephrin和MCP-1单独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四组:(1)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UACR〈30 mg/g)30例;(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UACR 30-300 mg/g)26例;(3)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UACR〉300 mg/g,血清肌酐(SCr)〈133μmol/L]36例;(4)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组(DN3组,UACR〉300 mg/g,SCr≥133μmol/L)32例。测定血清Hcy、SCr、BU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Hcy、SCr、BUN水平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Hcy水平在DM组和DN1组、DN2组、D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UACR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SCr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61,P<0.05),HbA1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203,P<0.05)。结论 Hcy高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文博  郭宇  袁园  胡建龙  张颖裕 《安徽医药》2022,26(12):2479-2484
目的探究 2型糖尿病( T2DM)病人外周血同源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诱导的激酶 1(PINK1)、 Parkin蛋白、视神经蛋白(OPTN)表达及与肾损伤程度关系。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21年 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56例 T2DM病人,根据糖尿病肾病( DN)诊断分期标准,分为非 DN组 92例、早期 DN组( EDN组) 38例、临床期 DN组( CDN组) 26例,另以同期 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四组病人外周血 PINK1、Parkin蛋白、 OPTN表达量(荧光定量 PCR法);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 PINK1、Parkin蛋白、 OPTN表达量与糖脂代谢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预估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UACR)、 24 h尿蛋白排泄率( UAER)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 DN发生影响因素,绘制 ROC曲线分析 PINK1、 Parkin蛋白、 OPTN表达量对 DN诊断价值。结果 CDN组、 EDN组、非 DN组、健康组外周血 PINK1 mRNA表达量分别为 0.31±0.17、0.44±0.20、0.69±0.35、0.73±0.34,Parkin蛋白 mRNA分别为 0.51±0.12、0.62±0.18、0.79±0.28、0.98±0.35,OPTN mRNA分别为 0.05±0.01、0.10±0.03、0.14±0.05、0.18±0.07,四组病人外周血 PINK1、Parkin蛋白、 OPTN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均表现为 CDN组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达格列净对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系列蛋白和早期肾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尿白蛋白/肌酐正常但尿β2微球蛋白(β2-MG)或尿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继续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R组)和达格列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10 mg,1次/d,DA组)40例。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变化,尿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AG水平,同时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变化。结果DA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NA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DA组治疗后尿NGAL、KIM-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血清AGEs显著下降(P<0.05);R组治疗后尿NGAL、KIM-1及血清AGEs均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AGEs与尿NAG、NGAL、KIM-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达格列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可能与抑制AGEs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性黄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3例T2DM患者,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分为两组,T2DM无黄斑水肿组及T2DM黄斑水肿组,另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阴性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肌酐(Cre)、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CysC、Hcy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各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无黄斑水肿组、T2DM黄斑水肿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黄斑水肿组的CysC、Hcy水平均高于T2DM无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血清CysC、Hcy升高与T2DM性黄斑水肿呈正相关,并可能是T2DM患者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