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与抚养人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武汉市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910名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抚养人进行铁营养知信行(KAP)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婴幼儿贫血患病率26.6%。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抚养人铁营养 KAP 得分随其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随家庭收入水平升高而升高,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随抚养人文化程度升高而递减,随家庭收入水平升高而递减。抚养人营养知识(K)平均分为(11.96±3.77)分,态度(A)平均分为(7.09±2.80)分,喂养行为(P)平均分为(18.05±3.60)分。抚养人的铁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开展多层面的铁营养知识专项宣传,提高对抚养人铁营养的认知水平,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0~3岁婴幼儿抚养人对维生素D的认知情况,为指导婴幼儿期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山东省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抽取0~3岁婴幼儿抚养人,对抚养人关于维生素D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抚养人对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认识不足,77.4%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骼肌肉系统疾病;51.8%的抚养人认为婴幼儿生后应该补充维生素D;31.3%的抚养人认为应持续补充维生素D制剂;54.6%的抚养人认为喂养方式及每天的喂养量与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相关;69.0%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64.3%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对婴幼儿整体健康很重要。结论抚养人对维生素D的认知状况有待提高,补充维生素D的行为需要改善。建议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对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其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960例门诊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家长常见症状认知总分及影响因素,并就不同文化程度组家长对12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所需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家长认知总分〈30分的占83.12%,30~57分仅有16.88%。填表人年龄、与宝宝的关系、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其认知总分有差异。认知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关系是否为父亲、是否是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文化程度对认知总分影响最显著(b’=0.54)。不同文化程度组的家长对12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高文化程度组的家长相关知识了解较好,两组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文化程度对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的影响显著,应了解家长欠缺的知识内容,结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特点,以最适宜的宣教方式指导其科学育儿行为,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旗  高铭云 《广西医学》2010,32(7):774-776
目的了解城市农民工家长喂养行为及其婴幼儿子女贫血状况的关系。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来诊的城市农民工婴幼儿按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干预组进行科学喂养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现场制作示范、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为传统方法喂养,不施加干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由两组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对照组比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家长添加辅食的喂养行为正确率较对照组家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市农民工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与其家长添加辅食的喂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65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前位于需求前两位的健康教育内容为母婴基本情况(94.5%)、临产征兆的需求(86.1%);产时各产程中的疼痛和生理知识(92.1%)、医护人员的服务技术及可用资源(66.1%);产后为新生儿护理及喂养(76.4%)和产后康复情况观察(62.4%)。初产妇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教育、手把手传授。结论: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需求不同,应结合不同健康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华苑某社区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为有效指导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华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包含12个喂养问题,要求当场即时做答。结果该社区共160人参与本次调查,回收有效答卷150份,回收率为93.75%。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为64.7%,"纯母乳喂养至少持续时间","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婴儿开始添加食盐的时间"正确率很低,特别是"婴儿开始添加食盐的时间"回答的正确率最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知识得分总分呈负相关,家庭身份、年龄与知识得分总分呈正相关。风俗习惯、亲戚朋友介绍和书报期刊是此社区婴幼儿家长获得喂养知识的主要来源。结论应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深圳特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母亲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本地区首次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注射的婴幼儿的母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含11个喂养问题,要求当场即时做答。结果共115人参与本次调查,有效答卷113份。年龄21~36岁(中位数=28岁),婴儿年龄1~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32.7%认为配方奶粉是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35.4%认为可于1岁以后添加辅食,69%未参加过科学喂养知识培训。结论本地区居民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及时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对婴幼儿肺炎护理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丽香 《吉林医学》2008,29(16):1346-134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前后婴幼儿肺炎护理者对疾病的护理知识水平及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儿护理者60例。调查对婴幼儿肺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常见的婴幼儿肺炎护理问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结果:健康教育后护理者对婴幼儿肺炎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肺炎护理者进行系统科学的住院健康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对婴幼儿肺炎的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提高婴幼儿肺炎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干预情况,为此类大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匿名方式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南充市1所师范院校和1所医学院校1 36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艾滋病知晓率方面,8条艾滋病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有6条医学院校新生均高于师范院校新生(P<0.01),2条问题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师范院校新生对家人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48.32%),高于医学院校新生的歧视率(31.42%)(P<0.01)。师范院校类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4.84%,与医学院校新生的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中存在不安全性行为。46.85%的师范院校和40.09%的医学院校新生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根据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在两类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专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和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远开展。  相似文献   

10.
梁友芳  朱丹  粱绍莲  宋红潮 《广西医学》2013,(11):1527-1529
目的了解婴幼儿期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对在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保健的843名健康婴幼儿(6—18月龄)及其喂养人进行喂养行为调查,并对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过30%的喂养人喂养时追着孩子喂食、进餐时看电彬玩玩具。多数喂养人在帮助和鼓励孩子独自进食方面存在不足,总是或经常如此的比例占29.4l%。23.84%喂养人经常强迫孩子进食。食物制备、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与体重、身长增长速度均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喂养行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喂养环境的评估,进行预见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hild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Nepal is a matter of serious concern as the prevalence of malnutrition among children continues to be high with 48.6% of children under five in Nepal being underweight. Since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adopted by mothers play a major role in influencing health of these children,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the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prevalent in different areas in order to have pragmatic approach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mothers who attended the immunization clinics of 18 wards of Pokhara municipality area. They were interviewed with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on various aspects of infant feeding. Result: A total of 168 mothers were interviewed and prevalence of breastfeeding was 99.4% (167). Only 43.5% of the mothers initiated breastfeeding within one hour of birth and 60.5% were practicing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t 5 months. Almost 40% of the mothers started complementary feeding before the recommended age of 6 months and 22.5 % delayed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beyond the recommended age. Conclusion: Breast feeding practices adopted by mothers of Pokhara urban area are still lacking in terms of late initiation of and early starting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There is a need to educate the mothers regarding proper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Key words: infant feeding, breastfeeding, wean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对130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等与喂养不耐受发生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0%,出生体重≤ 1500 g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出生体重>1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 34周与胎龄>34~36周,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2天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开始喂养日龄≤ 2天组(P<0.05);早产儿是否窒息、有无并发症及母亲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结论: 早产儿开始喂养过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期合适的喂养可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贫困农村小儿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小儿营养状况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农村12~18月龄的小儿家庭进行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照顾者进行询问,并测量小儿身长、体重.结果 (1)小儿生长迟缓率为35.3%,低体重率为4.4%,消瘦率为2.5%; (2)4月龄时和6月龄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0.59%和36.77%;小儿 4月龄时的辅食添加率为29.41%,6月龄时辅食添加率为77.21%,至小儿满1岁,仍有4.4%的小儿未添加辅食.至调查时,小儿还未添加动物肝脏、大豆制品和蛋类的比例分别为54.41%、38.24/%和24.27%; (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外出打工时间短、主要照顾者不是母亲、家庭人均肉蛋奶消费低、肉类添加频率少是发生小儿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边远农村小儿的生长发育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儿童营养不良与喂养不合理和家庭食品消费水平低有关,应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喂养指导及对贫困家庭小儿的营养救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后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的阳性率,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证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婴儿血清中的HBVM,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含量,并分析婴儿血清HBVM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关系.结果:67例HBsAg抗原阳性(大、小三阳),产妇中,HBV血清‘大三阳'的产妇血液、初乳中HBV-DNA阳性率较高.母亲血清HBVM为‘大三阳'者分别占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的41%和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婴儿在12~18个月时作血清HBVM检测,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对HBV携带产妇在孕期进行预防干预及对所产婴儿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防范措施,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法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维乐命方案(方案1)阻断HIV母婴传播26例,2008~2010年联合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方案2)阻断HIV母婴传播47例.所出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观察至18月龄.结果 两种方案出生的婴儿外观均未见畸形,方案1出现2例婴儿HIV阳性(母儿均服药及仅婴儿服药各1例);方案2出现1例婴儿HIV阳性(仅婴儿服药),母儿均服药均为阴性.结论 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儿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婴儿屏气发作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婴儿屏气发作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400名婴儿屏气发作行为及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包括<婴儿环境、行为调查问卷>:围产因素、父母亲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喂养方式、亲子交流项目及父母亲自评症状量表90项.结果:婴儿屏气发作的发生率为12%,城、乡婴儿屏气发作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16.5%,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1);婴儿屏气发作与父母亲子交流程度、母孕期胎教、母亲敌对、父亲焦虑和对婴儿的评价有关,结论:加强母亲孕期胎教、增进亲子交流、减少父母亲精神压力,指导家长提供适当的抚育方式,可防止和(或)减少婴儿屏气行为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0~2岁蒙、汉族婴幼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母亲关于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儿童喂养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04年4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查335名蒙汉族婴幼儿母亲。采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蒙古族婴幼儿平均于194d开始添加辅食,而汉族婴幼儿平均于218d开始添加辅食,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蒙汉族婴幼儿6~12个月龄喂养指数仅为4.24,喂养指数合格率仅为8.8%,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婴幼儿母亲对于合理添加辅食有积极的态度,但其缺乏合理添加辅食知识,仅有22.1%的婴幼儿母亲知道正确的开始添加辅食时间。结论:蒙汉族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晚、品种单调、次数不足,是儿童辅食添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婴幼儿母亲关于辅食添加知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婴儿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实际水平,并与非母乳喂养婴儿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集研究对象颈静脉血5ml,离心后取其血清,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结果:母乳喂养婴儿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硒和铬的含量与非母乳喂养婴儿比较:血清锌、铜、锰和硒含量均升高,而血清铁和铬的含量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为了维护婴儿健康,对非母乳喂养者应适当补充所缺乏的微量元素、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关蕴良  赵勇  刘达美  李廷玉 《重庆医学》2011,40(34):3484-3486
目的通过调查重庆市部分产妇关于婴幼儿喂养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母婴保健宣传项目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妇产科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对婴幼儿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与喂养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结果产妇对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平均得分率为(61.40±0.21)%,产妇对于哺乳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婴幼儿营养相关疾病预防了解较少。正性的关于婴幼儿喂养的态度和行为产妇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仅23.25%,超过半数的人对喂养没有信心。结论重庆产妇关于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不理想,喂养方面的健康宣教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