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 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39例患者脊髓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2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脊髓MR复查,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3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37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复发.结论:脊髓MRI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显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经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17例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以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显微手术治疗。结果病灶位于颈段1例,胸段9例,腰段7例。瘘口均为单动脉供血。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15例获随访6个月-2年,其中10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术前行MRI及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均行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处理。结果16例均为单发,其中颈段2例,胸段8例,腰段6例。瘘口除2例多支动脉供血,余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其中1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稳定。结论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增强临床医师对影像不典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认识,并加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理解。方法回顾分析2例SDAVF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SDAVF差异不大,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术后复查脊髓造影,显示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改善。结论脊髓血管畸形的准确诊断有赖于全面的脊髓血管造影;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提供了有力帮助;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X线根动脉造影(DSA)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临床资料、MRI表现、DSA表现,对其临床特点、MRI征象、DSA征象进行分析。结果: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均发生于老年男性,2例发生于下胸段,2例发生于腰段,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和感觉障碍、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T2脊髓周围低信号,随内高信号,MRI对比增强扫描矢状位T1WI显示:扩张的软膜静脉表现为缓慢血流的高信号和延脊髓腹侧、背侧的流空信号,可见脊髓内斑片状强化,选择性根动脉造影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充盈根动脉和早期分流进入软膜静脉系统。结论: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脊髓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无创筛选检查,而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以期提高对SDAVF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6例SDAVF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确诊年龄22~74岁,病程2~24个月.累及双下肢肌力5例,累及双下肢或四肢感觉6例,累及大便和(或)小便功能4例,其中2例需留置导尿管.5例患者术前行脊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脊髓MR可见脊髓长T1、长T2信号,脊髓表面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后可见部分强化.6例患者均行脊髓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显示5例瘘口在胸段,1例行3次脊髓血管造影均未见瘘口,手术时发现瘘口.5例患者于手术下行瘘口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SDAVF有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磁共振检查可作为初筛标准,脊髓血管造影为其诊断金标准.手术为其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明确诊断 ,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 ,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 18例 (占64 .3 % )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 ,10例 (占 3 5 .7% )位于右侧 ;2 3例瘘口 (占 82 .1% )位于胸 3与腰 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 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 ,其中 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 11例(占 64 .7% ) ,病情稳定者 4例 (占 2 3 .5 % ) ,病情加重者 2例 (占 11.8% )。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安全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前辅以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2例SDAVF患者术前行CTA检查和脊髓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显微手术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敏感度.采用Aminoff和Logu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 CTA对52例SDAVF均做出正确诊断,对供血动脉及瘘口诊断的敏感度为100%.随访中有42例(87.5%)术后症状改善,无症状加重及复发者.结论 CTA可以准确定位诊断SDAVF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是手术前必要的辅助检查.显微手术直接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2例SDAVF病例,全部行MRI检查及DSA证实.结果 胸段2例,均呈长T1WI长T2WI信号,病灶沿脊髓长轴走形,呈蚯蚓状,团状改变,可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改变,相应脊髓稍有受压1例,脊髓稍有增粗1例.结论 DSA显示SDAVF瘘口部位、供血血管以及引流静脉情况,是SDAVF确诊的金标准.MRI是SDAVF主要的筛选检查,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少见的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就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告1例曾2次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资料。结果该病例为老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情进行性加重,脊髓MRI检查可见脊髓水肿及脊髓软化坏死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呈串珠样改变。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根据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脊髓MRI的特点,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王嵇  殷焱  陶静  潘耀华  许建荣 《上海医学》2008,31(2):128-129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类似于颅内硬膜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其诊断的金标准[1-2].  相似文献   

12.
陈胜利  周杰  张书琼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7,36(16):1686-1686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是一种少见疾病,特别是颈髓动静脉瘘发病率更低.SDAVF指供养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在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直接交通,导致脊髓静脉回流受阻、充血水肿及继发性坏死,最终形成脊髓的不可逆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本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近期收治1例经DSA等检查和手术确诊为SDAV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 lae,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类似于颅内硬膜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其诊断的金标准。与传统的模拟数字采集技术相比,GE Innova 3100可采集数字图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划手术节段前X线定位,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半侧椎板,切开硬脊膜,显微镜下探查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在硬脊膜内灼闭血管瘘口并剪断,缝合硬脊膜。结果11例术后症状改善,其中运动功能改善最明显,感觉障碍改善次之,1例无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创伤小、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肢运动障碍8例(100.0%)、浅感觉障碍(痛温觉)6例(75.0%)、深感觉异常3例(37.5%)及大小便功能障碍8例(100.0%)。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2例(40.0%),增高3例(60.0%);蛋白含量正常1例(20.0%),增高4例(80.0%)。脊髓MRI检查示7例(87.5%)有脊髓增粗,8例(100.0%)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5例(62.5%)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肢运动障碍8例(100.0%)、浅感觉障碍(痛温觉)6例(75.0%)、深感觉异常3例(37.5%)及大小便功能障碍8例(100.0%).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2例( 40.0%),增高3例(60.0%);蛋白含量正常1例(20.0%),增高4例(80.0%).脊髓MRI检查示7例(87.5%)有脊髓增粗,8例( 100.0%)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5例(62.5%)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术前患者皆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将血管造影检查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脊髓血管畸形当中应用诊断的准确率、瘘口位置判断准确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本组20例患者作出下述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漏诊1例、髓周动静脉瘘漏诊1例。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是90%。同时,经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瘘口位置做出正确判断的有15例,准确率是75%。结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与瘘口位置正确判断皆具良好价值,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罕见疾病,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脊髓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为代表的无创/微创血管成像技术在协助诊断SDAVF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自然转归较差,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其症状将呈波动性加重,最终可导致永久性的脊髓损伤。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SDAVF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两种治疗方式均较以往取得较大进展,手术治疗准确性更高、创伤更小、效果更好。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应力争早期正确诊断SDAVF,并根据病情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脊髓血管畸形DSA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XL  Yu B  Wang W  Feng XY  Geng DY  Shen T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935-1936
脊髓血管畸形一般分为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髓周动静脉瘘(PMAVF)和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广义上还包括肿瘤增生性血管病变,如血管母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由于脊髓血管畸形复杂的解剖,漏诊、误诊的可能比较大。本研究回顾我院全脊髓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误诊和漏诊的病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痿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