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599例高危孕产妇转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转诊病种分布和母儿结局,并总结转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转诊至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的599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转诊医院、病种分布以及母儿预后等指标.结果 (1)转诊医院为一级医院所占比例最大(80.6%),二级医院占比为10.9%,三级医院为8.5%;(2)病种分布前5位依次为: 先兆早产103例,胎膜早破92 例,妊娠糖尿病83例,先兆流产81例,瘢痕子宫79例;(3)母儿结局:阴道分娩289例(53.5%),剖宫产251例(46.5%),终止妊娠21例(3.5%),孕妇引产放弃胎儿8例,无孕产妇死亡.对胎儿来说,565例活产新生儿,早产202例,其中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2例(26.3%),新生儿肺炎31例,新生儿黄疸22例,新生儿窒息4例,死亡3例(0.9%).结论 高危孕产妇转诊与规范化救治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应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的高危孕产妇三级转诊网络和提高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乙醇中毒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病历资料,总结其急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后,116例患者中110例(94.8%)治疗48 h后完全恢复出院;6例由于合并骨折或上消化道出血而需住院继续治疗.患者清醒时间为38 min~410 min,平均(154.0±33.7)min;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以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金志萍  于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10):975-977
目的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区中心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转诊患者的临床状况,以改进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9~2010年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糖尿病患者46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6例患者中,直接转诊组138例(29.61%),间接转诊组328例(70.38%)。并发急性并发症90例(19.31%)、慢性并发症311例(66.74%),合并感染者101例(21.67%)、其他疾病者93例(19.96%),血糖控制不良需要强化治疗者330例(70.82%)。直接转诊组收缩压明显升高、低血糖症显著增多(P<0.05),而间接转诊组血清肌酐升高、周围血管病变、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显著多于直接转诊组(P<0.05)。结论某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多数已经出现并发症或合并感染等。提示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院与区中心医院之间糖尿病患者的转诊亟待规范,以减少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合并症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黄烁精  刘玉英 《海南医学》2011,22(17):148-149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除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骨折、2例脑出血(1例住院后死亡)、2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继续治疗外,其余135例均在急诊于48b内治愈。结论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应积极抢救,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安全防护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产科高危孕产妇转诊ICU的因素与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产科就诊并转ICU患者的80例病例资料,将人口统计学特征、孕产史、转诊因素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产科相关疾病转诊因素为:高血压疾病26例(32.50%)、出血性疾病15例(18.7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并发症2例(2.5%)、感染性疾病2例(2.5%);非产科相关疾病为:妊娠合并心肌病10例(12.50%)、肺部感染4例(5.00%)、妊娠合并外科疾病6例(7.50%).结论 应当着重加强妊娠晚期和产后的监护,完善与严格执行转诊制度和规划化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诊治经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0例(92.1%),收住院观察3例(4.0%),转上级医院2例(2.6%),窒息死亡1例(1.3%).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较好,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辅助检查和治疗,特别要注要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低钾、低血糖、脑出血以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陆锦新  何金海 《吉林医学》2014,(22):4851-4852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在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按照1∶1的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均为44例,治疗组进行究醒脑静静脉滴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对照组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清醒时间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酒后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消失时间要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痊愈35例(79.5%),有效6例(13.6%),无效3例(6.9%);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22例(50%),有效15例(34.1%),无效的有7例(15.9%),治疗组总有效率(93.1%)要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在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纳洛酮。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 (naloxone,NX)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一般用于解除因麻醉性镇痛药过量所致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常见用 NX治疗休克、急性乙醇中毒等急症的文献 ,唯鲜见用该药治疗乙醇中毒并发休克之报道。为观察 NX对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 ,我们于1 998年以来 ,应用 NX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休克3 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住院或急诊观察的急性乙醇中毒病人 2 1 8例 ,其中急性重度 (昏迷期 )乙醇中毒者 98例 ,取其中并发休克者 3 6例进行分析。所取病例均符合急性乙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朝阳区施行"双诊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北京市朝阳区"双诊制"深入开展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100名二三级医院医生和21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采取医生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与二三级医院医生的学历、职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级医院有下转经历的医生比例(54.00%)显著低于社区有向上转诊经历的医生比例(8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向转诊的原因主要为技术、设备条件限制和社区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没有统一的转诊制度和标准、患者不理解双向转诊制度和患者不相信社区的医疗水平是双向转诊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医生认为首诊制存在困难的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医疗水平有限,难以承担首诊重任(70.33%),社区医疗机构和医院间转诊不顺畅(65.07%).结论 社区首诊制的完善需要人才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沟通机制,建立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首诊制的制度建设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8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于入院就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时分别进行心电图、血压等项目的检查,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轻、中、重毒中毒者分别为39例、32例、15例,分别占45.35%,37.21%,17.44%。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均有显著差异,QTc、QTcd、JTc治疗后均缩短,PTF-V1绝对值明显减小,而P-R间期则显著增加。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心率改变均有显著差异,舒张压治疗后显著升高,心率显著变慢;收缩压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86例患者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49例,各种早搏19例,房颤6例,阵发室速1例,室上速3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ST-T改变56例。部分患者合并2种以上情况。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以对心脏造成一定损害,治疗后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102 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查.[ 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病人中心电图异常占77 % ,与中毒程度成正相关;在异常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为ST T 改变(52 % ) 和Q T 间期延长(19 % ) .[ 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电图动态检查可以作为判定中毒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2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性(P〉0.05)。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纳络酮0.4mg-0.8mg静推,严重患者间隔30min可重复使用1次,随后给予10%Gs500ml+纳络酮0.8mg-1.2mg静滴。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25例确诊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急救处理与护理方法。早期诊断,快速急救,高效护理可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为治疗组,28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5±0.2)小时,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0±0.2)小时,而对照组分别为(2.9±0.8)小时、(11.05±2.2)小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6.4%)。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奥美拉唑在急性酒精中毒中应用,探讨其预防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102例临床诊断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治疗组(55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其临床预防急性胃黏膜损害的疗效。结果:运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出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疗效优于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间收治An病员500例.病因:胆源性254例、暴饮暴食139例,其它107例。有AEP339例,AHNP161例;124例发生并发症共163次,死亡38例.作者认为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是发生AGP的高危因素;高脂饮食,酗酒是胆囊结石者发生AGP的主要诱因;早期处理恰当已使AP疗效改善,尚应加强对AP后期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近20年药物治疗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进展。方法分别统计该院1989年1月-1999年12月402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和2000年1月-2010年12月414例(B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比例和疗效,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进展。结果 A组402例,应用阿司匹林380例,使用率为94.5%,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262例,使用率为65.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应用132例,使用率为57.7%,应用他汀类药物240例,使用率为59.7%,B组应用阿司匹林412例,使用率为99.5%,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408例,使用率为98.6%,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302例,使用率为72.9%,应用他汀类药物396例,使用率为95.7%。B组住院天数减少,院内并发症死亡率降低。结论最近10年阿司匹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提示该院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水平也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并发神志不清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将48例急性酒精中毒伴有神志不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醒脑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从治疗开始到完全清醒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差异有显著性,醒脑静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短(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明显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念珠菌感染类型、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 分离培养真菌,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培养出的599株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并用微生物药敏进行真菌药敏分析.结果 (1) 599株念珠菌标本来源构成比,念珠菌的检出率以痰液为主(89.8%),其次为尿液(4.5%),念珠菌的检出率在血液中最少(0.7%).(2) 599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检出最多,为372株(62.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61株(10.2%)、光滑念珠菌59株(9.8%)、克柔念珠菌21株(3.5%)、近平滑念珠菌16株(2.7%)、其他念珠菌70株(11.7%).(3)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5-FC)、伏力康唑(VRC)的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念珠菌在医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药敏监测非常必要,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和耐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20.
周宝鑫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397-397,485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昆明理工大学校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396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9例,对照组197例。两组动作失调、躁动、语无伦次、眼球震颤、呕吐、嗜睡、昏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用纳洛酮,纳洛酮首次用量为: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0.4~0.8 mg,一般无需重复用药。昏睡或昏迷期用纳洛酮0.8 mg,根据病情1 h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 mg直至清醒并准确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150±50)m in,对照组清醒时间(280±70)m in,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表明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