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0例围绝经期组、40例绝经后期组和30例育龄期组PBMC中CD28、CTLA-4、PD-1、PD-L1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CD28 mRNA表达分别为6.64±0.57和6.84±0.56,与育龄期组(6.37±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围绝经期组CTLA-4 mRNA表达(5.32±0.90)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6.80±1.01)和育龄期组(5.8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绝经后期组和围绝经期组PD-1 mRNA表达量分别为5.46±0.68和5.07±0.88,与育龄期组(4.43±0.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PD-L1 mRNA表达量分别为4.52±0.68和5.07±0.85,与育龄期组(3.82±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PBMC中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异常,可能在免疫功能紊乱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肿瘤组织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特征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入我院经病理确诊的TNBC患者76例(TNBC组),非TNBC患者124例(非TNBC组),乳腺良性肿瘤50例(良性组)。分别检测3组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探讨3组PD-1和PDL-1定量表达与CD4+、CD8+和Treg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TNBC组PD-1和PDL-1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TNBC组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和定量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TNBC组和良性组,非TNBC组亦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CD4+、CD8+和Treg百分比均明显低于非TNBC组和良性组,非TNBC组亦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PD-1和PDL-1定量表达水平与CD4+、CD8+和Treg百分比呈负相关性(P<0.01)。TNBC组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PD-1/PDL-1异常高表达可能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er-1, 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索 PD-1 抑制剂治疗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 2021 年1 月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144 例接受4 个周期治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D-1单抗+ 化疗(联合治疗)组(n=54)、PD-1 单抗组(n=38)和化疗组(n=52)。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每周期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 细胞(CD3+, CD4+, CD8+),B 细胞(CD19+)及 NK 细胞(CD16+CD56+)数量,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获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趋势。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治疗前及第4 周期治疗后瘤体大小,根据临床效果评价分为治疗有效组(CR 和 PR)和无效组(SD 和 PD),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 PD-1 单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 CD3+T, CD4+T, CD4+/CD8+ 细胞数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联合治疗组=44.978~315.579, FPD-1 单抗治疗组= 15.174~87.558, 均 P<0.05),CD8+T 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联合治疗组=636.362, FPD-1 单抗治疗组=189.966, 均 P<0.05)。经过4 个周期治疗,联合治疗组和 PD-1 单抗治疗组患者CD4+T ,CD4+/CD8+ 细胞与化疗组相比显著升高,CD8+T 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5~5.362, 均 P<0.05);联合治疗组 NK 细胞数量与其他两组治疗方案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2,P<0.05);三组治疗方案 B 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34, P>0.05)。联合治疗组和 PD-1 单抗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化疗组(81.48 %, 84.21 % vs 63.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0, P<0.05)。结论  PD-1 抑制剂联合化疗或单独使用能显著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化疗组,临床获益优于化疗。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抗原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下调(P<0.01),Bcl-2抗原的表达以及CD4+亚群、CD4+/CD8+比值上升(P<0.01);其中,治疗后Fas抗原表达的下调、CD4+亚群及CD4+/CD8+比值的上升在黄芪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趋于正常,可以作为提高SLE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种负性共刺激分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治、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AML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细胞PD-1、VISTA、TIM-3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治AML组患者CD4~+和CD8~+T细胞PD-1、VISTA、TIM-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CR组CD4~+和CD8~+T细胞PD-1、TIM-3、VISTA表达水平均较初治组及NR组显著降低(P0.05);初治AML患者CD4~+和CD8~+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VISTA表达水平正相关(r=0.85,r=0.73);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未缓解组及高危组患者CD4~+T细胞PD-1、VIST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危组CD8~+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CBFβ-MYH11突变阳性组CD8~+T细胞VIST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PD-1、TIM-3、VISTA在AML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可能参与AML的免疫逃逸,并可能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其亚群表型CD45RO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手术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NSCLC患者和20例对照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CD8+CD28+T细胞亚群比率,并对其亚群表型CD45RO进行检测。结果 NSCLC组CD4+CD25+,CD4+CD25+CD45RO+,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SCLC组手术后CD4+CD25+细胞亚群比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D8+CD28+细胞亚群比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5+,CD8+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比率的改变可能与肺癌免疫耐受和抗肿瘤能力下降有关;手术治疗可下调患者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CTLA4)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对CD28和CD152(CTLA4)的表达。结果尿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增加,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CTLA4)在CD4+和CD8+T细胞上表达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尿毒症患者CD4+T细胞表达的CD28明显高于CD8+T细胞,两组间T细胞亚群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率差值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CD152分子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较CD8+T细胞上明显减少(P=0.027)。结论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共刺激分子对CD28、CD152(CTLA4)在CD4+和CD8+T细胞上表达均增加,提示可能存在T细胞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T细胞亚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组织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级别、T3~T4期组织中PD-1、PD-L1、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分别明显高于低级别、Ta~T2期的组织;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D-L1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0.05)。CD4~+淋巴细胞与PD-1、PD-L1、CD8~+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257、0.312、0.329,P0.05),PD-1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 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级别、浸润深度相关,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共抑制分子表达水平对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行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依据治疗4个周期后的效果分为缓解组(n=22)和未缓解组(n=2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共抑制分子(CD3+、CD4+、CD8+、PD-1)、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分析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共抑制分子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及NSCLC患者疗效影响因素,评价外周血各指标对治疗NSCLC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外周血CD3+、CD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缓解组高于未缓解组,外周血CD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T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T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上诊断为DLBCL的患者经手术切除的标本54例: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类,IPI<2分的31例,IPI>2分的23例,瘤周正常淋巴组织14例,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DLBCL组织和正常淋巴组织中PD-1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比分析上述两种组织中PD-1+CD8+T比例及IFN-γ/IL-2双阳性的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DLBCL组织及正常淋巴组织均表达PD-1,而肿瘤组织中PD-1的表达水平高;正常淋巴组织PD-1+CD8+T细胞比例低于肿瘤组织(P<0.01),IPI<2 DLBCL组织中PD-1+CD8+T细胞比例较IPI>2分的DLBCL组织低(P<0.01);正常淋巴组织中PD-1+CD8+T细胞和PD-1-CD8+T细胞中IFN-γ/IL-2双阳性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DLBCL组织中PD-1+CD8+T细胞较PD-1-CD8+T细胞中IFN-γ/IL-2双阳性比例低(P<0.01),且IPI>2分的DLBCL组织中PD-1+CD8+T细胞比IPI<2分PD-1+CD8+T细胞中IFN-γ/IL-2双阳性比例低(P<0.01).结论 DLBCL组织中PD-1表达增多,且IFN-γ/IL-2双阳性比例减少,且随着IPI增加,上述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2例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内生场热疗+放疗治疗组;放疗组(对照)。用钴60治疗机常规放射治疗,DT 60~66 Gy/30~33 F;综合组加内生场热疗,2 F/W,8~10 F。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综合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单放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下降(P<0.05),CD4+/CD8+下降(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放射反应减轻。结论内生场热疗可能减轻食管癌患者的急性反应,改善放疗所致的T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23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消化系统各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百分率下降(P<0.01);T4/T8(CD3+CD4+/CD3+CD8+)比值降低(P<0.05);T8细胞(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消化系统各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抗瘤疗效和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SLE、RA和MCTD患者T淋巴胞亚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期患者 70例 ,稳定期患者 71例 ,6 6例类风湿关节炎 (RA)以及 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 ,γδ—TCR细胞的百分率 ,并对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LE患者CD3+CD4 +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 (P <0 0 1) ,CD3+CD8+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比值也明显降低 (P <0 0 1)。CD3+ CD4 -CD8-/CD3-CD4 -CD8+ 即γδ—TCR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SLE活动组与稳定期比较 ,CD4 4 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组 (P <0 0 5 ) ,CD8+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组 (P <0 0 1) ,CD4 /CD8活动组明显低于稳定组 (P <0 0 1)。 (CD3-CD4 -CD8+ )细胞百分率活动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 <0 0 1;R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CD3和CD3+CD4 +的结果明显降低 ,MCTD病人CD3+CD4 +细胞降低CD3+CD8+反而增高。结论 :SLE、RA以及MCTD病人T细胞表达是异常的 ,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 ,对临床治疗和观察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RTI患儿(观察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4+与CD8+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82±7.25)%、(32.87±6.73)%及(20.39±3.7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1.65±0.4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CD3+、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和CD4+、CD8+上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快速、简便、准确评估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建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比参考范围。方法 67例健康对照组、169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后1周清晨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同时按年龄段划分为3组进行统计:≤30岁(青年组)、31~49岁(中年组)、≥50岁(老年组)。结果 (1)建立了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参考范围:CD3+56.80%~64.54%;CD4+30.82%~36.43%;CD8+23.45%~27.32%;CD3+CD4+/CD3+CD8+1.35~1.68;NK 6.04%~8.35%。(2)肾移植术后不同性别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移植术后不同年龄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肾移植术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肾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参考范围,同时发现肾移植术后随年龄增长CD8+细胞百分比降低,而CD3+CD4+/CD3+CD8+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接受阴道镜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另取同期于该院接受阴道镜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宫颈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组,将其按照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CIN1组30例,CIN2~3组30例,宫颈癌组30例。分别比较各组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年龄、HPV感染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CD8~+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外周血CD4~+CD25~+CD127~-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D8~+、CD4~+CD25~+CD127~-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逐渐加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越明显。可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从而有效判断宫颈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及6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CD4+PDL1+、CD8+PD-L1+、CD4+PD-1+、CD8+PD-1+的百分比。结果 NSCLC患者术前与健康对照组CD4+PD-L1+、CD8+PD-L1+、CD4+PD-1+、CD8+PD-1+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14±1.69 vs 4.99±1.14)、(4.56±0.40 vs 1.48±1.08)、(17.21±2.70 vs 14.30±2.92)、(13.31±3.16 vs 8.38±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外周血NSCLC患者CD4+PD-L1+、CD8+PD-L1+、CD4+PD-1+、CD8+PD-1+T细胞的百分比(%)依次为(5.86±1.54)、(3.58±0.52)、(13.38±2.17)、(11.48±2.61),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D4+PD-L1+、CD8+PD-L1+、CD8+PD-1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中PD-L1/PD-1百分比与NSCLC进展有关,检测PD-L1/PD-1对NSCLC的诊疗和预后监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病期、不同伴随症状及L多巴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NK水平升高(P<0.01);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非抑郁和痴呆患者下降(P<0.05);L多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病情重,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更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P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65岁以上行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检测术前、术后48 h受试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及CD8~+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表达量,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2组术后48 h TNF-α、IL-2、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GEA组TNF-α、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GA组(P0.05)。2组术前PD-L1表达量、PD-1含量、CD8~+T细胞凋亡率、IFN-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 GEA组PBMC PD-L1表达量显著低于GA组(P0.05)、CD8~+T细胞PD-1表达显著高于GA组(P0.05),CD8~+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GA组(P0.05),但CD8~+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能通过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来部分逆转围术期单核细胞PD-L1的上调,从而减轻T细胞IFN-γ的分泌和增殖的抑制,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