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心理素质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 P I)测试,评估其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结果①考研复试者女性的疑病、抑郁、精神病态、男女子气和精神分裂分数低于男性(P0.05);本科者的偏执狂、精神分裂和轻躁狂症分数低于大专者(P0.01);未婚者的轻躁狂症分数高于已婚者(P0.01);年龄与轻躁狂症呈负相关(P0.01);②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年龄、婚姻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偏执狂、精神分裂和轻躁狂症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P0.05);③个性各维度与各临床量表显著相关(r=0.154~0.952,-0.116~-0.562;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素质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心理特征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使用附加量表评估其心理特征。结果 1女性考研复试者的自我强度、依赖性和控制力分数低于男性,支配性分数高于男性(P0.05);本科者的偏见分数低于大专者(P0.01);2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焦虑因子、控制力和偏见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而压抑因子分数低于健康体验组(P0.05);3附加量表各因子与个性各维度显著相关(r=0.107~0.707,-0.151~-0.593,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特征受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个性有关,具有焦虑、压抑倾向,控制力和偏见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特殊行为倾向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评估其特殊行为倾向、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结果 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性变态分数低于健康体验者(44.5±8.0 vs 51.1±9.3,P〈0.01),而吸烟分数高于健康体验组(45.1±8.8 vs 41.0±8.1,P〈0.05);2特殊行为倾向分数不仅与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和掩饰相关(r=0.093-0.681,-0.113--0.667,P〈0.05),且与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女子气、偏执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症和社会内向相关(r=0.088-0.931,-0.089--0.269,P〈0.05);3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对特殊行为有预测作用(Beta=0.069-0.226,-0.081,P〈0.05),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与特殊行为有关(Beta=0.060-0.612,-0.047--0.700,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特殊行为倾向受性别、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其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71名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组),及71名按照性别、年龄(±5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对照组),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DSQ)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的CFMPS总分[(88.5±16.2)vs.(63.0±10.7)]和担心错误[(16.4±6.4)vs.(11.6±4.0)]、行动的疑虑[(14.6±3.6)vs.(8.8±2.7)]、条理性[(23.4±5.3)vs.(17.2±4.1)]、个人标准[(19.6±5.1)vs.(14.8±3.7)]、父母期望[(14.5±5.0)vs.(10.7±3.5)]维度分,及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4.8±0.6)vs.(3.7±0.6)]、中间型防御机制[(4.9±0.5)vs.(4.2±0.6)]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而DSQ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3.8±0.6)vs.(5.7±0.8),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正相关(r=0.58,0.44,P0.01),与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动的疑虑是强迫性障碍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09~1.94)。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潜在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中,用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按边缘型得分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运用DMM系统评定两组被试的防御机制类型得分。结果:(1)BPD组不成熟集合得分高于对照组[(7.50±2.13)vs.(2.97±1.43),P0.01];BPD组不成熟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2.47±1.54)vs.(1.03±0.91),P0.01],BPD组不成熟投射得分高于对照组[(4.97±1.73)vs.(2.31±1.50),P0.01];BPD组成熟否认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38)vs.(0.90±0.94),P0.01]。(2)回归分析得到边缘得分与防御机制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得分=-1.066+1.061×不成熟投射+0.851×不成熟否认。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在不成熟否认和不成熟投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41例(凶杀组)、非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65例(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结果:凶杀组、病例对照组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9±0.9,5.0±1.0/3.9±0.6,F=27.04,P=0.000),投射、被动攻击、分裂、退缩、躯体化六个条目评分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病例对照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1/4.5±0.8,P<0.05),反作用形成、同一化条目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4/4.1±1.4,4.9±2.6/3.3±2.0,P<0.01);凶杀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评分高于病例对照组(5.5±0.9/5.0±1.2,5.6±0.9/5.0±1.4,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凶杀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编制一套针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并初步考察方案对糖调节异常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心理治疗方案。选取糖调节异常者38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组(简称团体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另外,对团体治疗组进行连续6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通过血糖测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两组在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团体治疗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治疗前[(5.8±0.7)mmol/L vs.(6.6±1.1)mmol/L,(8.9±2.3)mmol/L vs.(11.0±3.1)mmol/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1±0.8)mmol/L vs.(6.2±0.7)mmol/L,(9.2±2.8)mmol/L vs.(9.1±2.2)mmol/L;均P0.05];团体治疗组治疗后SAS和SDS得分均下降[(40.2±5.4)vs.(45.3±9.6),(32.5±4.2)vs.(37.9±8.3),均P0.05],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上升[(41.0±8.0)vs.(39.5±8.0),(22.8±3.9)vs.(19.6±3.9);P0.05或0.001],而对照组未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血糖水平及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等具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0名符合CCMD-Ⅲ的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t=-5.769,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8.055,P0.01)、父亲过分干涉(t=3.439,P0.01)、父亲拒绝否认(t=3.894,P0.01)、父亲过度保护(t=3.005,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t=-5.566,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亲过分干涉保护(t=4.668,P0.01)、母亲拒绝否认(t=3.690,P0.01)、母亲惩罚严厉(t=5.020,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27.31,P0.01)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9.87,P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0.88,P0.05)因子分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反作用形成、回避、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消耗倾向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69~15.00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抑郁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家庭成员的家庭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对79例海洛因依赖者家属(研究组)以及6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在角色和情感反应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9.70+2.84 vs 27.20±1.95,P<0.05;16.53±1.91 vs 15.75±1.36,P<0.05);依赖者母亲在角色(16.91±2.12 vs 15.65±1.67,P<0.05)和总的功能方面(30.64±3.04 vs 29.21±1.63,P<0.05)的评分,依赖者配偶在情感介入方面(19.12±1.81 vs 17.58±1.60,P<0.05)的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者.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家庭成员的家庭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和一般情况问卷,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女生的敏感分高于男生(16.20±2.82vs14.25±3.67,P〈0.01),急躁和悲观分低于男生(急躁7.68±3.17vs9.66±3.71,P〈0.01;悲观8.23±3.25vs9.62±3.31,P〈0.01)。2性虐待与情绪性维度无相关性,情绪性总分与儿童虐待无相关性,敏感与儿童虐待呈负相关(r=-0.177~-0.228,P〈0.05),急躁和悲观与儿童虐待呈正相关(r=0.170~0.260,P〈0.05)。3情感虐待和性别对敏感、急躁和悲观具有预测作用(Beta绝对值=0.178~0.280,t绝对值=2.394~3.900,P〈0.05),性虐待仅对敏感因子具有较弱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0,t=2.510,P〈0.05)。结论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浙江省6所高校的20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①职业倦怠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平均分(情绪衰竭2.23±0.78,玩世不恭2.06±0.67,成就感低落2.44±0.66,-x=3);②情绪衰竭因子得分在各变量不同水平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③玩世不恭因子得分在年龄(F=6.304,P0.01)、工作年限(F=6.841,P0.01)、学历(F=9.427,P0.01)、职称(F=3.730,P0.01)、婚姻状况(t=2.304,P0.05)、工资(t=3.424,P0.05)不同水平上差异显著;④成就感低落因子得分在工作年限(F=6.194,P0.01)、职称(F=3.871,P0.01)、工资水平(F=8.950,P0.01)和婚姻状况(t=2.632,P0.05)各水平间差异显著;⑤职业倦怠3因子得分在性别间均不存在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不严重;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收入、婚姻状况等对辅导员职业倦怠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尾加压素Ⅱ(UII)及其拮抗剂Urantide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损伤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影响。 方法构建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分为4组:假拉伤组、单纯拉伤组、拉伤术后持续皮下给予UII(1nmol·kg^-1·h^-1)的UII组、拉伤术后持续皮下给予Urantide(10nmol·kg-1·h^-1)的Urantide组。21d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UII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4(GPR-14)的表达,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检测MMP-1、MMP-2、TIMP-2的表达水平与活性。 结果①单纯拉伤组血管GPR-14mRNA相对表达量(0.66±0.09)明显高于假拉伤组(0.42±0.06),为其1.6倍(P〈0.05);②与单纯拉伤组相比,UII组GPR-14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0.93±0.06,P〈0.05),MMP-1表达降低(8.3±1.8VS3.3±0.8,P〈0.05),MMP-2活性高至其1.25倍(137±24VS172±8,P〈0.05),TIMP-2表达降低(14.8±2.4VS4.0±0.8,P〈0.05);③与单纯拉伤组相比,Urantide组GPR-14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37±0.08,P〈0.05),MM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2活性高至其1.29倍(177±21,P〈0.05),TIMP-2表达降低(6.6±1.2,P〈0.05)。 结论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局部GPR-14mRNA水平上调,外源性应用UII后,GPR,14mRNA水平进一步上调,MMP-1表达下降,TIMP-2表达减少,MMP-2活性升高。应用Urantide(10nmol·kg^=1·h^-1)能抑制GPR-14mRNA的水平上调,但对MMP-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未能表现出拮抗胶原沉积的作用,甚至对MMP-2/TIMP-2平衡有类UII的作用,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门诊心理治疗患者预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接受门诊心理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128名接受门诊心理治疗患者进行测试,评估其预后特征、家庭问题、个性和心理特点等。结果①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良、康复动力分数高于男性(分别为57.7±12.2 vs 53.0±12.4,P<0.05;58.3±9.4 vs 53.7±8.1,P<0.01),但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低于男性(43.4±11.5 vs 47.8±12.0,P<0.05);预后特征与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r=-0.188,-0.294,0.290,0.246;P<0.01);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预后不良和心理预后不良分数均高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5.358,P<0.01;F=7.268,P<0.01),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分别低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4.066,P<0.01);②疑病、抑郁、精神分裂、轻躁狂、精神衰弱、精神病态等症状分数,精神质、掩饰性等个性特点,社会适应不良、自我强度等心理特征,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对门诊心理治疗患者的预后特征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门诊心理治疗者的预后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受教育程度和病种有关,受精神症状性质、个性特点、自我强度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与临床疗效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酌情应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睡前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记录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41±0.25比1.97±0.63,对照组:0.52±0.31比1.82±0.7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32±0.18比2.01±0.58,P〈O.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天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73±0.62比3.98±1.25,对照组:1.72±0.98比3.74±1.41,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7/75)、10.7%(8n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O.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控制感染后咳嗽,尤其是感染后夜间咳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β=1.934,P0.01)和自尊(β=0.895,P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的态度,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部1285名军人,采用团体匿名测试的方法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LG)、对军队中的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HM),共获得有效问卷1221份。结果ATLG总分为(45.7.4-7.9),ATHM总分为(29.34-6.6),两量表得分相关性较高(r=0.49,P〈0.001),ATLG总分与成长环境相关(r=-0.060,P〈0.05),ATHM总分与婚姻状况相关(r=-0.067,P〈0.05)。没有变量进入ATLG总分的回归方程;进入ATHM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为ATLG总分、婚姻状况(β=0.40,.1.54)。结论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持轻度否定态度,成长于农村可能与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有关,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未婚可能与对同性恋者服役的负性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