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最后确诊BPD 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为BPD组,在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对照两组的欲求-压力得分.结果:(1)BPD组的欲求和、压力和均高于对照组[(32.6±5.1)vs.(29.8±5.0),(36.9±5.0)vs.(32.2±6.3);均P<0.05],且BPD组的压力和高于欲求和(P<0.05).(2)边缘型得分与欲求-压力系统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型得分=-0.315C成就欲求+0.36X情绪变化欲求+0.329X灾害压力+0.313X情感压力+0.234X联想压力+0.204X丧失支持压力,多元回归系数为0.817,方程拟合度为0.668.结论:运用主题统觉测验的欲求-压力系统可解释BPD患者的内心感受模式和临床行为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与沙盘主题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沙盘游戏和主题统觉测验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潜在特点进行研究,探索其欲求-压力得分与初始沙盘主题得分的关系。方法:从62名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30名为研究对象,称BPD组,在边缘性得分低于2分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和完成初始沙盘,对比两组的治愈-创伤主题,且对BPD组的欲求-压力与创伤-治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BPD组的创伤主题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06/2.33±0.92,t=5.19,P0.01),治愈主题显著低于对照组(1.67±0.66/2.57±1.15,t=-3.68,P0.01),且BPD组的创伤主题显著低于其治愈主题(3.671.67,t=8.79,P0.01)。②BPD组的沙盘创伤主题与负性欲求成显著正相关,如三类攻击欲求、情绪变化欲求;与压力成显著正相关,如强迫压力、制约压力、被拒绝压力。沙盘治愈主题与成就欲求成显著正相关,与躯体反社会攻击欲求、反社会攻击欲求、情感性压力成显著负相关。结论:负性欲求、可感压力与创伤形成有关,而良性欲求与治愈力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和研究生UPI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比较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分析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与叙事模式,进行过程-疗效研究的初步尝试。方法:2位有20余年从业经验的男性治疗师与1位正在接受治疗师培训的女性学员分别采用积极想象法、联想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对3位自愿接受心理治疗的女性来访者进行短程治疗。采用面谈评价问卷对3个治疗过程进行来访者满意度评价,运用叙事过程编码系统进行叙事分析。结果:(1)来访者对联想分析法的面谈深度性评价低于积极想象法和综合分析法[(4.2±0.2)vs.(6.0±1.1)、(6.2±0.3),均P0.01],积极想象法面谈后来访者的正向性提高[(6.0±0.9)(4.6±1.1),P0.05]。面谈前正向性与面谈后正向性、面谈深度性呈正相关(r=0.54、0.67,P0.05或0.01),面谈后正向性与面谈深度性正相关(r=0.76,P0.01)。(2)联想分析法的内倾型叙事序列少于积极想象法与综合分析法(18.4%vs.38.5%、36.6%,P0.01),反思型叙事序列则多于积极想象法与综合分析法(37.7%vs.18.1%、20.7%,P0.01)。(3)在积极想象法治疗中,内倾型叙事与面谈后激动性正相关(r=0.99,P0.01),反思型叙事与面谈深度性负相关(r=-0.94,P0.05);在联想分析法治疗中,外倾型叙事与面谈顺畅性正相关(r=0.90,P0.05);在综合分析法治疗中,反思型叙事与面谈顺畅性负相关(r=-0.85,P0.05),与面谈后激动性正相关(r=0.82,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积极想象法的来访者满意度评价高于联想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内倾型叙事为积极想象法的叙事特征,反思型叙事为联想分析法的叙事特征,叙事模式与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D-II)确诊,且自愿参加沙盘治疗的BPD大学生56例,另招募愿意参与本研究的非BPD大学生30名,对他们的初始沙盘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对照研究.结果:(1)BPD组和非BPD组在初始沙盘的整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BPD组分裂项目的例数多于非BPD组(35.7%vs.0.0%,P<0.01),在整合上少于非BPD组(26.8%vs.66.7%,P<0.01);(2)在细节主题上,BPD组的创伤主题得分高于非BPD组[(2.5±1.1)vs.(1.3±0.9),P<0.01],而治愈主题得分低于非BPD组[(0.9±0.9)vs.(1.8±1.0), P<0.01],其中创伤主题中主要是隔离、威胁和限制的例数BPD组多于非BPD组(40.1%vs.20.0%,25.0%vs.6.7%,28.6%vs.10.0%;Ps<0.05),而治愈主题中主要是联结、新生和对话的例数BPD组少于非BPD组(7.1%vs.26.7%,23.2%vs.33.3%,12.5%vs.40.0%;Ps<0.05);(3)在沙具的非常规使用或摆放上,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两项BPD组的例数多于非BPD组(25.0%vs.3.3%,12.5%vs.0.0%;Ps<0.05).结论:BPD患者的初始沙盘中最典型的特征是分裂、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经常出现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限制和威胁;BPD的病理特点和防御机制可以在沙盘中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客体关系特点。方法:对某师范大学新生施测PDQ-4+问卷,选取边缘型得分7分以上者进行SCID-Ⅱ结构化访谈,共确诊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被试作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小于2的群体中,由低到高选取30名被试作为非BPD组,比较两组在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量表(SCORS)四个维度上的得分。结果:两组被试在客体关系表征复杂性、情感基调和社会归因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投入与道德发展没有显著差异。情感基调这一变量能够预测边缘型得分。结论:BPD组大学生的客体关系四维度中,表征复杂性、情感基调和社会归因三个维度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非BPD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牛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型和回避型以外),与大学生样本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回避型以外);在两个年龄组的差异上,低年龄组存表演型和依赖型得分上显著高于高年龄组;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在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得分和总分是显著高于女性;在文理差异上,文科生在表演型和抑郁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以PDQ+4筛查研究生人格障碍。所得阳性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样本:研究生样本的八项分量表分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某些特质有趋于缓和、稳定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躯体化倾向小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并探讨绘画测验特征对躯体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296名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儿童躯体化量表(CSI)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的调查和"房-树-人"团体绘画测验,筛选出符合躯体化标准倾向(CSI≥17和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得分男孩7,女孩9)的学生37例,与13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CSI和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得分≤平均分)进行对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有躯体化倾向的儿童的绘画测验特征。结果:躯体化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在12种绘画特征出现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躯体化组中强调配件出现频率高于正常组[18.9%(7/37)vs.0.0%(0/75),P0.05];儿童躯体化量表的胃肠道症状(如没画窗户,r=0.16,P0.05)、疼痛虚弱症状(如强调配件,r=0.37,P0.01)、心血管及其他症状(如圆衣领,r=0.23,P0.01)、假神经症状(如强调配件,r=0.24,P0.01)条目的得分与部分绘画特征出现频率呈正相关;具有没画窗户(OR=24.04),画在纸最下部(OR=11.20),圆衣领(OR=16.36),强调纽扣(OR=6.00),强调配件(OR=43.93),胳膊不同粗细(OR=5.22)绘画特征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结论:"房-树-人"绘画测验中没画窗户、画在纸最下部、圆衣领、强调纽扣、强调配件、胳膊不同粗细6项绘画特征可能与小学生的躯体化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自杀未遂者的儿时创伤和自我概念的访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的儿时创伤与自我概念状况.方法:对30名自杀未遂者(研究组)进行访谈,对自杀未遂者与父母的居住历史、最初的记忆、自杀前的梦境、房树人的投射测试等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早年离开父母生活者多于正常对照组(33%/3%,X^2=14.73,P=0.000);梦境有恐怖场景者多于对照组(恶梦:17/6,被杀:12/2,梦见鬼:5/1);绘画测验中自我意想不完整(6/1)、将树或人涂黑(6/0)、树干创伤(3/0)、断枝(6/1)、树或房子不完整(5/2)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组情感上的被弃创伤明显多于正常人,其自我概念明显劣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潜在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中,用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按边缘型得分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运用DMM系统评定两组被试的防御机制类型得分。结果:(1)BPD组不成熟集合得分高于对照组[(7.50±2.13)vs.(2.97±1.43),P0.01];BPD组不成熟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2.47±1.54)vs.(1.03±0.91),P0.01],BPD组不成熟投射得分高于对照组[(4.97±1.73)vs.(2.31±1.50),P0.01];BPD组成熟否认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38)vs.(0.90±0.94),P0.01]。(2)回归分析得到边缘得分与防御机制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得分=-1.066+1.061×不成熟投射+0.851×不成熟否认。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在不成熟否认和不成熟投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