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韧性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08,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543,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大二、大四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的希望水平;2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心理动力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5.217,P0.01),大四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970,P0.05),大二、大四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3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预测效应(48.7%)。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有密切关系,为构建以心理资本为核心概念的心理素质培养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内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目前高职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内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学习动机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400名在校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学习倦怠中的成就感低因子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3.071,P0.001),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因子在独生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都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t=2.291~3.027,P0.05);②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中的成就感低呈正相关(r=0.117,P0.05),与情绪低落呈负相关(r=-0.264,P0.01)。学习动机中的内生动机与学习倦怠及其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两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413~-0.164,P0.01);外生动机与学习倦怠及其成就感低这一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21~0.211,P0.01);③除成就感低与自我效能感中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一维度的相关不显著外,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呈现显著负相关(r=-0.462~-0.171,P0.01);④内部动机在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t=-8.446,P0.01)。结论①独生子女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非独生,男生"成就感低"程度高于女生。②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学习倦怠水平越低。③学业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还通过学生学习动机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税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及心理资本问卷对全国多地的税务人员进行抽样测评.结果 ①税务人员工作倦怠(MBI—GS中文版)的临界值为情绪衰竭>11、玩世不恭>10、成就感低落>16;②总体上看,有61.18%的税务人员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工作倦怠;③工作倦怠各因子与心理资本及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478~-0.314,P<0.01);④希望及乐观能显著地预测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因子(t=-5.417~-2.136,P<0.05),自我效能及乐观能显著地预测工作倦怠的成就感低落因子(t=-2.912~-2.074,P<0.05).结论 税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不容忽视,采取有效方式提高税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能降低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心理资本的现状以及关系。方法:从山东某医学院校中选取在校四年制本科生,随机抽取249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533,F=15.095;P0.01);医学生的专业承诺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3,F=10.738,P0.01;t=2.082,P0.05);医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8.156,F=6.950,P0.01;t=2.498,P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心理资本呈现显著负相关(r=-0.282,-0.225;P0.01)。结论:心理资本和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短程内观疗法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心理资本干预即时效果和跟踪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广东金融学院16名大学生,共4男12女。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测(T1),然后对其进行持续2天的短程内观干预。干预结束当天(T2)和2个星期后(T3)分别进行后测。结果:①短程内观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在T2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在T3显著下降(t=1.995,P0.05);同时成就感低维度在内观干预前后显著下降(T2:t=2.638,P0.05;T3:t=3.51,P0.01);②短程内观干预前后,心理资本在T2显著上升(t=-2.756,P0.05),并且干预效果随时间加强(t=-3.763,P0.01)。心理资本各维度(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在T2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在T3显著上升(t=-2.262,-4.767,-3.151;P0.05)。结论:内观干预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和提升心理资本水平,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其干预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乐观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定向测验(LOT-R)与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高校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乐观人格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别(t=4.315,P0.01)和年级(F=4.013,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乐观者在乐观因子、解决问题、求助上显著高于悲观者,悲观者在悲观因子、自责、退避和合理化上显著高于乐观者;3乐观人格与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4幻想是大学生普遍的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的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部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情况。方法采用外语学习倦怠量表对2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西部地方院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倦怠心理,且呈中等偏上水平(x珋=3.163);②一年级大学生在倦怠总分、耗竭维度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维度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t=3.874,4.657,3.343;P0.01);③英语A级学生倦怠总分、耗竭维度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维度明显高于B级学生(t=3.768,4.448,4.775;P0.01);④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无显著差异。结论西部地方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倦怠心理。不同年级、不同英语学习水平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3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数据结果。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人格因素中的神经质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呈显著正相关(r=0.350,0.108,P<0.05),与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r=-0.162,P<0.05);外倾性与情绪低落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69,P<0.05),与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5);开放性与情绪低落、低成就感成显著正相关(r=0.142,0.291,P<0.05);宜人性与情绪低落成显著正相关(r=0.319,P<0.05);严谨性与情绪低落成显著负相关(r=-0.115,P<0.05),与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r=0.252,P<0.05)。结论人格各变量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身心耗竭得分在不同性别(t=-2.132,P0.05)、专业(t=3.572,P0.01)与年级(t=-6.558,P0.001)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科,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学生的学业疏离得分在不同专业上(t=3.158,P0.01)存在显著差异,文科高于理科;大学生的低成就感得分在专业(t=-3.686,P0.001)与年级(t=7.018,P0.001)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理科高于文科,低年级组学生高于高年级组学生;(2)大学生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维度与学习成就归因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大学生低成就感维度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P0.01)。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学习倦怠量表对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①学生的学习倦怠(除情绪衰竭因素外)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学习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6.95,P<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性别差异(t=-2.28,P<0.05),女生得分好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的时间管理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并在各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或<0.01);③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存在负相关,时间管理高分组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分组的学生(P<0.01或<0.001)。结论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中小学学校组织气氛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来自江苏、湖南两地的中小学302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层次回归分析。结果①学校组织气氛中,除校长行为与低成就感相关不显著外,其它与教师工作倦怠的负相关都显著(P0.05)。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教师行为、任务心理资本在工作倦怠上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负,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校长行为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也为负,并达到显著水平(β=-0.364,-0.185;P均0.05);人际心理资本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上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与边缘显著水平(β=0.165,P0.05;β=-0.102,P0.08)。③当个体的任务型、人际型心理资本处在高水平时,校长行为、教师行为对降低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加;但当心理资本处在低水平时,校长行为、教师行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相关,心理资本在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出一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考察其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0名存在学习倦怠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李永鑫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干预效果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65,P〈0.05)、成就感低(t=3.161,P〈0.05)上低于前测,追测在情绪耗竭(t=2.313,P〈0.05)、成就感低(t=2.555,P〈0.05)上低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不存在差异,但两组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22,P〈0.05)、成就感低(t=-2.746,P〈0.05)上,追测在情绪耗竭(t=-2.149,P〈0.05)、成就感低(t=-2.33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干预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干预方案较为有效,但尚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情绪智力团体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学生进行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并探讨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抽取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二年级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施测,实验组接受10次的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对照组不做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经过团体培训与对照组学生相比,①...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李永鑫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791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和1001名普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情绪耗竭上差异十分显著(t=5.168,P〈0.001)。结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这可能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学生自身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方法 抽取全国5所师范类院校883名大学生,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调查.结果 ①师范类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其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为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②不同性别师范类大学生在行为不当(t=2.588,P≤0.05)和成就感低维度(t=-2.414,P≤0.05)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Taksic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亚健康量表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300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t=3.19,P0.01);心理亚健康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差异显著(t=2.18,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表现差异显著(F=4.19,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F=4.19,P0.01)。结论情绪智力影响心理亚健康,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