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82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并分析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戒毒后稽延症状对复吸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编制的16项复吸原因问卷,调查28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脱毒后复吸情况以及影响复吸的三方面因素.结果出现稽延性戒断症状(81.9%)、失眠(75.5%)是产生复吸的主要身体因素;消除心情烦恼(39.0%)、打发无聊时间(34.4%)以及再享受最后一次(32.6%)是产生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友影响(43.3%)、旧的吸毒环境又引发毒瘾(33.7%)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社会因素.讨论吸毒者的心理康复是预防复吸最重要工作的之一;加强对戒毒后回归社会人员的管理,建立家庭社区综合康复机制,是预防复吸的重要手段;加大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禁毒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的转归,分析复吸相关因素。方法:随访178名劳教的海洛因依赖者出所后6个月的情况,比较复吸者和戒断者的一般人口学科、临床特征、成瘾严重程度、伴发的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到的149(83.7%)的资料显示,22.8%保持戒断,46.3%复吸,29.5%正在强制戒毒、劳教或自愿戒毒,1.3%死亡。复吸与家庭中有其他吸毒者、无强烈戒毒愿望、伴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示参加康复治疗和入教前ASI中海洛因滥用、家庭社会关系、违法犯罪三个因子分、静脉使用毒品等有关。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劳教后的复吸率较高,复吸与家庭生活环境、戒毒愿望、既往海洛因依赖程度、反社会人格障碍等有关,据此制定预防复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依赖防复吸心理干预的个案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洛因是目前我国吸毒人群中最主要的滥用毒品之一,随着吸毒人群的增长,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凸显。在防复吸实际工作中,对海洛因依赖者生理脱毒并不困难,但因毒品滥用所致的社会心理等问题,一直是海洛因依赖者不能保持操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海洛因依赖个案心  相似文献   

4.
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复吸原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吸毒者的自尊、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复吸原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Carrol抑郁量表(CR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复吸原因问卷,对260名吸毒类及经济类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吸毒者的自尊与抑郁、焦虑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教养类型的劳教人员在抑郁,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吸毒者。尤其女性程度更高;②在复吸原因选择上。心理因素是复吸者选择最多的因素,且复吸原因与心理状况呈显著相关。结论:①吸毒者的自尊、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吸毒者,尤其是吸毒女性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昆高于其它劳教人员;(2)心理因素是导致吸毒者复吸的重要原因.而复吸原因又与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关联。该研究提示了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者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I) ,对 30名自愿戒毒者和 30名健康对照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自愿戒毒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方面显著性差于对照者。结论 :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NEO-PI-R对60例(戒毒组)脱毒后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查并追踪随访6个月,6个月以上未复吸者为未复吸组,6个月以内复吸者为复吸组,选与之相匹配的3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在顺同性和严谨性维度上,戒毒组较正常对照组均分低(P<0.05),在特质层面戒毒组具有高的愤怒敌意、脆弱性均分(P<0.05)和低价值、信任、责任心、自律性、审慎性均分(P<0.05).未复吸组与复吸组比较,仅在热情性、信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着多种人格异常倾向,易复吸和能操守的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海洛因依赖者是一组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心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戒毒治疗及为进一步的心理矫正、早期干预、降低复吸率提供依据 ,我们采用SCL - 90、EPQ、社会技持量表、SDS、SAS对 83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7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研究组  83例病人均为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本院自愿住院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 ,符合CCMD - 2 -R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 ,测评时在住院12天 ,戒断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环境线索诱导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的SPE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与海洛因相关的环境线索诱导急性脱毒后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渴求及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脱毒治疗一个月后海洛因依赖者 ,给于与海洛因相关的环境刺激 (暴露 ) 15分钟 ,在海洛因环境暴露前后分别评定心理渴求量表和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同时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测量局部脑血流灌注 (rBCF)的变化。结果 :暴露海洛因相关的环境可增加病人对药物的心理渴求 :1)使脱毒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渴求量表评分增加 ,与暴露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t =3 2 1P <0 0 5 ) ;2 )海洛因相关的环境刺激可以增加病人的焦虑情绪 ,表现为汉米尔顿焦虑量表总评分增高 ,(t =3 1,P <0 0 1)特别是躯体焦虑因子评分增高更为明显 (t =2 98,P <0 0 1) ;3 )海洛因的环境刺激明显增加额叶 ,颞叶皮层及杏仁核等脑区的局部脑血流 ,而其他脑区如顶叶、枕叶、扣带回及基底节等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则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海洛因相关的环境可以诱导吸毒者对海洛因的心理渴求 ,是脱毒后发生复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额叶、颞叶皮层及杏仁核等脑区参与了环境线索诱导复吸的神经生物过程。阻断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的刺激可以作为预防吸毒者脱毒后的再次复吸行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所特殊学校的教师各36、48名,分别接受12个月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干预组)和支持性团体活动(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基线和干预6月、12月共3次测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SCSQ的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得分在测量时间与组别上均存在交互效应(均P0.001)。基线期两组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月,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力量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12月后,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MMPI)及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海洛因依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和43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MMPI及ERP测定,并将两组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中MMPI测定异常率为63.64%(28/44),其量表中Hs(疑病),D(抑郁),Pd(心理变态)、Pa(偏执)、Pt(精神衰弱),Ma(轻躁狂)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海洛因依赖患者ERP测定异常率为52.27%(23/44),其中N2波及P3波(即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也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MMPI及ERP电位对海洛因依赖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对戒毒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和家庭干预对戒毒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戒毒患者进行为期两月的心理治疗 ,并对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获得家庭的支持 ,与仅使用单纯药物替代疗法的 41例 (对照组 )比较 ,随访半年调查复吸率。结果 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组的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对戒毒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家庭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复吸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回避型人格在海洛因依赖者群体中的发病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回避型人格诊断调查问卷>对我院212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 回避型人格在海洛因依赖人群中发病率80.18%,形成的原因为自卑心理、受毒友影响及就业困难等.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群体中具有回避型人格的比例较高.戒毒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治疗将有助于成功戒毒,降低复吸率,解决就业问题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FS)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总受虐待减少率(33.8%对20.5%,χ^25.13,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后干预组触觉过分防御得分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性别、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是否受干预、干预后受虐待(Beta值=-0.123~-0.913,P〈0.001;Beta值=0.075~0.187,P〈0.05),其中是否干预仅对触觉过分防御的增长值有预测作用(Beta值=0.146,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  相似文献   

15.
吸毒者心理模式与社会支持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吸毒者人格倾向、心理模式及社会支持利用的情况,为反毒品教育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心理控制源量表(IP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91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及82名精神病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吸毒者MMPI分值高于常模;I、P、C分值低于常模,Ⅰ项差异显著;吸毒者社会支持分值低于常模,二者差异显著;Ⅰ分值与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P分值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结论 吸毒者存在病态人格倾向;心理模式浇多属于外控型;不善于利用社会支持.应对其进行人格完善教育、理性认知教育、归因疗法,增强其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朋辈式心理辅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朋辈式心理辅导模式进行护理,在入组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定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并于出院6个月统计依从服药的例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ITAQ总分、SD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有43依从服药(87.8%),对照组有32例依从服药(65.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7,P﹤0.01)。结论将朋辈式心理辅导理念运用到精神康复护理中,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提升对疾病的自知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改善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Used MMPI Content Scale scores (Wiggins, 1966) to assess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mong black, white, and Hispanic-American heroin addicts. Ss were 423 male veterans who volunteered for the first time for treatment between 1972 and 1979 to an inpatient Drug Dependence Treatment Program (DDTP) of a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 Two hypotheses were tested: First, that minority group heroin addicts (blacks and Hispanics) will show better adjustment than majority group (white) heroin addicts; second, that Hispanic-American heroin addicts will evidenc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unlike those of either whites or blacks. Both hypotheses were confirmed.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cultural theories of substance abuse and providing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bstance abuse disorders among minority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3年末干预组BPRS分及SDSS分、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