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188例,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出Tei指数。把Tei指数与QCA结果对照分析,揭示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和Tei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Tei指数在Gensini积分1~40分组、41~80分组和≥81分组中逐渐升高,41~80分组与1~40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Tei指数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Tei指数评价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Tei指数反映不同类型冠心病(CAD)心功能受损严重情况的价值。方法将85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冠脉重度狭窄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进行完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室Tei指数测量。结果4组Tei指数分别为0.40±0.06,0.41±0.07,0.48±0.08,0.56±0.15。冠脉重度狭窄组较冠脉轻度狭窄组及对照组均显著上升,AMI组显著高于另外3组,冠脉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i指数可反映不同类型CAD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严重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左心及右心功能的损害情况,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患者92例,另选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 LA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Dd)、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igh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 RADs)、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RVDd)、左/右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记录二尖瓣和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rly-diastolic peak velocity, E)及舒张晚期峰值流速(late-diastolic peak velocity, A),计算E/A比值,并分别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分析心脏结构和功能各项参数在组间的差异。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LADs比对照组增大(37.15±4.13比35.26±3.28)(P0.05),LVDd也比对照组增大(49.29±2.94比47.93±3.10)(P0.05);而两组间RADs和RVDd无明显差异。②肝硬化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高于对照组(0.48±0.06比0.41±0.04)(P0.05),肝硬化组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也高于对照组(0.42±0.05比0.38±0.05)(P0.05);两组间左、右心室的EF及E/A比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患者的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45±0.05、0.48±0.06、0.51±0.06,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9±0.05、0.42±0.06、0.44±0.04。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的增加,左、右心室Tei指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Child A、B、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心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左、右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在整体评估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方面具有简易、准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6.94±4.21)%∶(11.10±4.36)%,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38.1)∶(121.1±38.2)ml/mmHg(1 mmHg=0.133 kPa),P>0.05],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516.0±2640)∶(626.0±236.0)ml/mmHg,P<0.05],冠心病患者FMD及C2均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80,P<0.01及r=-0 329,P<0.01).结论:C2和FMD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Tei指数与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缺血的可能性。方法:92例连续入选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疑似冠心病者作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结果将UAP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记录Gensini积分,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浆BNP浓度测定。结果:UAP患者组的Tei指数和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大或升高,且冠脉病变支数越多,Tei指数、BNP越大,且他们均是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Tei指数与BNP结合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在筛选高危患者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脑利钠肽(BNP)水平与Tei指数相关性。方法:80例首发AMI急诊PCI术后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冠脉病变组(20例)、中度冠脉病变组(30例)和重度冠脉病变组(30例),同期入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Tei指数与BNP。结果:AMI患者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8±0.08);在AMI患者,重度冠脉病变组In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冠脉病变组[(5.42±0.33)ug/L比(5.09±0.24)pg/L],重度冠脉病变组Tei指数明显高于轻、中度冠脉病变组[(0.54±0.07)比(0.39±0.05)、(0.43±0.05)],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ei指数与InBNP水平、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12,0.862,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01,P〈0.000);InBNP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r=0.437,P〈0.05。结论:Tei指数结合BNP检测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及预后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mmHg患者相比,PP≥75mm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162例冠心病且有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或白天嗜睡症状的患者,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组)6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和冠心病合并OSAHS组(CO组)100例(AHI≥5次/h),再依据AHI将CO组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48例;另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50%且否认夜间睡眠打鼾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N组)。计算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测空腹血清CysC水平。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结果 CO组Gensini评分高于N组和C组(23.58±25.78比2.47±2.91和13.89±24.19,P<0.01和P<0.05),且重度OSAHS组Gensini评分高于轻度组(27.71±28.26比15.71±18.22,P<0.05);CO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N组和C组[(1.02±0.20)mg/L比(0.87±0.14)mg/L和(0.87±0.18)mg/L,均为P<0.05],且重度OSAHS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10±0.17)mg/L比(0.89±0.15)mg/L和(1.02±0.21)mg/L,P<0.01和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和无冠心病者;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单纯冠心病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电解质钠、钾、钙及白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者资料,其中冠心病者(冠心病组)28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者5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56例,无心肌梗死(MI)冠心病者179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示无粥样硬化改变者(对照组)72例。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结果:冠心病组中,平均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AMI亚组[39(27~72)]最高,OMI亚组[36(22~57)]次之,无MI冠心病亚组[28(15~42)]最低(P<0.01);冠心病组患者平均血钙[AMI:(2.13±0.29)mmol/L,OMI:(2.34±0.22)mmol/L,无MI冠心病:(2.36±0.22)mmol/L]和白蛋白[AMI:(38.5±5.1)g/L,OMI:(41.3±3.9)g/L,无MI冠心病:(41.6±3.6)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钙:(2.42±0.15)mmol/L,白蛋白:(42.8±4.0)g/L],均P<0.05,其中AMI亚组平均血钙和白蛋白还均明显低于其他冠心病亚组(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病变部位与HR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行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3例,获取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依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依据病变部位分为前降支为主组、左回旋支为主组、右冠脉为主组,所有患者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A组、B组、C组、D组。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RV的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均显著降低(p〈0.05);2冠状动脉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之间的HRV无差异(p〉0.05);3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SDNN、SDANNI、SDNNI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V显著降低,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但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无关,HRV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0例,无糖尿病组60例,根据临床特点及冠造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冠脉造影主要表现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组(P〈0.05),两组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13.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脉病变与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均做24 h 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SDNN、TO、TS值.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震荡斜率TS值下降、SDNN减小.结论 冠脉病变范围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冠状动脉病变各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736,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总积分增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而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越重,总胆红素水平越低,脂蛋白a浓度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浓度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Lp-PLA2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2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数据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人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LP-PLA2浓度, 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各组患者Lp-PLA2水平与 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状动脉病变组的LP-PL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浓度最高。2)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间的LP-PL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P-PLA2浓度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Gensini评分越高,LP-PLA2浓度越高。结论:血浆 LpPLA2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浆Lp-PLA2浓度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3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比较冠脉病变程度与这些血脂成分及TG/HDL的相关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LDL、TC、TG浓度分别是(3.2±0.8)mmol/L、(4.9±0.9)mmol/L、(2.7±0.8)mmol/L,均高于对照组(2.1±0.9)mmol/L、(4.5±0.6)mmol/L、(1.6±0.6)mmol/L,冠心病组TG/HDL值(3.0±0.9)明显大于对照组(1.6±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结论相对于LDL、TC、TG和HDL,血清TG/HDL比值大小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更强的相关性,高TG/HDL比值可能对冠脉病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病变影像特征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影像特征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79例接受冠脉和左室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以病变血管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及闭塞或濒临闭塞病变侧支循环情况,比较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室壁运动积分、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最低压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者左室功能损害最严重,双支病变者次之,单支病变者仅LVEDP显著升高;冠脉病变积分高值者左室功能损害最严重,中值者次之,低值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冠脉闭塞或濒临闭塞患者中无侧支循环者较有侧支循环者左室功能损害更严重。结论:冠心病左室功能损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D患者根据其年龄分2组,老年组67例,非老年组61例。均详细询问有无CHD的危险因素并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危险因素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大部分为多支病变,2支和3支病变占76.1%,狭窄程度99%以上者占59.7%;非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占54.1%,狭窄程度轻重均匀分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有不同影响的是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和年龄(均为P<0.01)。结论 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狭窄程度大多较重;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年龄、CHD家族史和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CH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