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疾病的命名比较繁杂,有以人名取名,有以解剖部位取名,有以组织结构取名,有以形态形状取名,有以症状取名,有以病因取名,有以致病因素取名,有以病理取名,有以地名取名,有以动植物名称取名,有以季节和时间取名等等,约定俗成,相互沿袭。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神经损伤是指由各种病因造成的使供应脑部和周围神经的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损伤和缺血性周围神经损伤两部分。1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 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指颅内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病理改变,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流停滞,引起相应供血部位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成人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认识已近百年,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及治疗提出了不少意见.虽已有不少治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公认满意的.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对该病的治疗应早期手术,以终止或逆转病变,保留股骨头和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仅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加以应用.病因及发病机理成人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并且常存在多种疾病或因素.有些已知的疾病或因素有周围环境气压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缺血性肠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及危险因素造成血液供应缺乏或回流受限导致肠壁出现不同程度病变及损害的肠道相关疾病。近年来缺血性肠病发生率逐渐上升,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主要对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基础、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以期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其中87%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量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证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临床综合征[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3],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也只有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准确的分型,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方法中,较常用的是以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推荐TOAST病因分型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措施;2009年2月法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提出的A-S-C-O国际卒中新分型更能推动临床工作的正规化和更新.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常用分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一组以肠道不同部位血液供应中断为特征而导致缺血和继发性炎症的疾病。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病程进展快且无特异性辅助检查,常因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治疗而导致病死率高、预后差。快速做出诊断并针对不同病因早期干预及多学科协作诊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现就急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解剖及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展等作一概述,为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理表现。方法根据确诊的37例年龄≥60岁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内镜下早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易出血。病理以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大量纤维素血栓为特征。结论对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及时行结肠镜及镜下活检检查对IC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液疾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例病因的8%,表1列出了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许多研究报道青年卒中患者血液学病因更加常见,特别是通过广泛的检查最终确定卒中病因者。许多原发性血液疾病合并缺血性卒中,但一些卒中病例同时出现其他病因学因素,使得血液系统原因难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及血管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维章 《广西医学》2005,27(5):765-766
脑血管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更是造成成年人残废的第一位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但获得确切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疾病,是围产期窒息所致的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病理改变为脑水肿、选择性神经元坏死、颅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痉挛、癫痫和共济失调等。现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发病率较高又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严重疾病。病因是胎儿窘迫和窒息,出生后的疾病如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心脏停搏都可产生脑损害或加重缺氧程度;有的是宫内环境长时间慢性缺氧使胎儿出现HIE的病理改变。现将我们2年来收治的1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0月~1991年12月经结肠镜、手术、病理诊断缺血性肠炎12例(缺血性结肠炎9例,缺血性小肠炎3例)。12例中50岁以上者6例,占50%。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6例,占50%。缺血性结肠炎多位于左半结肠,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泻、便血。缺血性小肠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发展快,严重者有腹膜炎、腹水、肠梗阻及中毒性休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病理标本铁染色有含铁血黄素沉着(6/12)占50%,对诊断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西 《华夏医学》2003,16(6):913-915
针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治疗,扩大了手术方式选择的范围。骨科显微手术的普及和发展亦极大地提高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种起病急骤、多环境危险因素诱发的异质性神经疾病,并伴随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近年来,抗栓塞药物的更新、介入治疗的完善虽极大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溶栓窗口期的限制及介入疗法的特定性,严重制约其受益面积,而该病5年复发率及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中医药简便廉验、理法方药相统一,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整体治疗的特点,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从病理角度探明缺血性脑卒中分子生物机制、理论流派角度挖掘脑缺血疾病共性,结合方证药理的现代研究,是探索该病的有效途径。康益胶囊是河南省中医院专家在前人基础上,根据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特点,筛选有效药物而组成的院内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对于病理复杂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康益胶囊可改善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方内药物能改善缺血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级联反应、缓解细胞内钙超载、阻断细胞凋亡进程、保护受损血脑屏障,亦能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而发挥抗栓塞作用。笔者总结缺血性脑卒中现代病理生理机制、中医理论认识及康益胶囊方证研究,为康益胶囊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发作虽有多种致病因素,但总离不开痰瘀邪气,其发病常由多邪交织、缠绵,迁延发展而来,病因病机为膏脂堆积、气血受阻、痰瘀壅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掌握各个病变时期的病因病机特点:在疾病未发之时,应注重膏脂郁堵、脂质代谢问题,早期干预脂质因素,少食肥甘厚味,辅以降脂类药物,使脉道通利无阻;疾病进展时,脉道受阻,血脉狭窄,玄府郁闭,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化生痰瘀邪气,痰瘀邪气久居体内反向加重气血障碍,疾病反复,当治以开通玄府、化痰通络,开窍醒神,使神机复用;疾病后期病邪耗伤正气,故须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16.
丹龙醒脑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病机为“瘀”、“痰”、“虚”。痰瘀内阻,为发病的关键,年迈精气亏虚是老年惠者发病的病理基础。丹龙醒脑片为我校周小青教授经验方,由丹参、三七、地龙、石菖蒲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痰、通窍醒脑之功效,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有效方剂。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对预防脑血栓形成以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神经介入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虽然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有很多人对于神经介入,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在中风的发病中,缺血性中风占据了绝大多数,很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DSA的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有的进而可以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甚至能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的目的。本文就我们在2002年11月-2004年5月进行DSA检查的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旨在强调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临床上考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26例患者先进行颈动脉B超、TCD、头颅CT或MRI等检查,如果仍然不能明确诊断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临床上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常规的血液生化、颈动脉B超、TCD、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仍然不能得到明确的病因诊断者,经过DSA检查后,大多数患者得到了明确的病因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是当今外科中尚未完全解诀的问题之一,该病从首次报告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但对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搞清,对治疗和预后仍有争论,近年来由于很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此我们复习了130余篇文献,就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缺血性卒中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详细阐述了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机制,该文将根据新近研究结果,对缺血性卒中发生过程中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级联效应进行综述,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120例缺血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剑 《吉林医学》2011,(24):5065-506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80例,女40例,临床病理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抽烟、酗酒、肥胖、缺乏锻炼,社会心理压力、其他疾病、遗传因素等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有多种致病因素,改变生活习惯,健康科学饮食、适度体力锻炼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