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DRI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卵巢癌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采用RP-PCR复合定量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的耐药相关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化疗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0.0%;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3.3%,其中高表达率占77.3%。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癌术前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83.3%;术前末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58.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定量分析表明化疗可以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非化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有关。MDR1表达与卵巢癌化疗与否无关,但化疗可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因此检测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继发耐药性。在判断卵巢癌临床用药时,检测MDR1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可得到一定的耐药信息,对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2例直肠癌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Duke’s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DR1表达产物P—gp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预后有关。P—gp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43.2%,P-gp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4。结论:直肠癌组织MDR1的阳性表达具有先天耐药性,这是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影响生存率,癌组织中P-gp高表达音较阴性表达音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lectin-9基因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Galectin-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alectin-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alectin-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P〈0.05),Galectin-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2%,在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结论:Galectin-9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以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中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与Cyclin D1和P5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 RASSF1A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以及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长海医院病理科3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4例癌旁组织(癌灶边缘5 cm以外组织)标本。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 RASSF1A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 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Cyclin D1和P53表达的关联性以及三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3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有23例(62.16%),14例癌旁组织中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有12例(85.71%);37例癌组织中Cyclin D1阳性14例(37.84%)、P53阳性15例(40.54%),14例癌旁组织中Cyclin D1和p53表达均为阴性。直肠癌组织中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结肠癌(P<0.05)。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与Cyclin D1表达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与Cyclin D1和P53的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 RASSF1A 启动子甲基化、Cyclin D1和P53蛋白表达三者的联合检测对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23%(27/39),SATB1 mRNA表达量为(1.178±0 644),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TB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其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ATB1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SATB1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表明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而SATB1高表达预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上筛选结直肠癌高危转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中Krupple样因子6(Krupple like tactor 6,KLF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8例良性直肠黏膜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LF6的表达率为42.30%(22/52),明显低于28例良性直肠黏膜组织的89.29%(25/28)(P<0.05);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KLF6低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为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浸润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和埃兹蛋白(Ezrin)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光波/微波(lightwave/microwave,LW/MW)-Eli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30例正常黏膜中PI3K和Ez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意义。结果:PI3K和Ezrin蛋白在正常黏膜及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3K蛋白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有差异(P<0.05),Ezrin蛋白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6,P>0.05)。结论:PI3K和Ez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及判断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结直肠癌的关键基因、信号通路及预后相关基因,以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 GEO 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s),通过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对 DEGs 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结百肠癌的关键枢纽基因。对结H肠癌的关键枢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找到与预后相关基因,并验证预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预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共筛选出 256 个 DEGs,其中 73 个表达上调,183 个表达下调。DEGs 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降解、分子黏附等生物学过程,胶原蛋白类细胞外基质、基底细胞膜等细胞组分,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活动等分子功能,PPAR信号通路,氯代谢等信号通路。从 PPI 网络中筛选出 1个连接最紧密的核心模块,包含 13 个关键枢纽基因,进一步生存预后分析结果显示 CXCL2 和 GVG4 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验证 CXCI2 和 GNVG4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 GEO 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相比于正常对照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的 CXCL2 和 GNG4 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CXCL2 和 GNCA 是结直肠癌中的核心基因,与结直肠癌预后显著相关,其表达可能受启动子甲基化调控,有望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 ,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GFBP5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IGFBP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RT-qPCR实验检测IGFBP5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从GEPIA2和Linked Omics数据库分析IGFBP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使用Linked Omics数据库导出结直肠癌中与IGFBP5相关的前1000位相关基因,并使用DAVID网站分析IGFBP5的分子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使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预测与其可能与IGFBP5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结果RT-qPCR结果显示:IGFBP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IGFBP5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N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结直肠癌病理分级、T分期和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IGFBP5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越差(P均<0.05);GO分析结果显示:IGFBP5在结直肠癌中与细胞黏附、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促癌功能有关(P均<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IGFBP5基因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P均<0.05);蛋白互作网络图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中IGF1、IGF2、SPP1、LTBP1和FAM20C基因与IGFBP5基因关联最紧密。结论IGFBP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IGFBP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临床预后负相关,因此IGFBP5可作为结直肠癌初步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in1与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Pin1在37.8%(17/45)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β-catenin在64.4%(29/45)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蓄积,17例Pin1过表达中15例同时存在β-catenin异常蓄积,两者显著正相关(r=0.387,P=0.006);Pin1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趋势,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β-catenin异常蓄积与浸润深度有相关趋势,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in1过表达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β-catenin与预后不相关(P=0.099)。结论P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且与β-catenin异常蓄积正相关;Pin1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