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分3组:A组、B组与C组,分别采用拉米夫定、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结果:B、C组的有效率达到95.0%,都高于A组的92.5%,但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成本最高.但是经过成本效果分析,A组的成本-效果比最小,说明A组方案的经济效果最佳.在敏感度分析中,其成本-效果结果没有变化,还是A组的成本-效果比最小.结论:拉米夫定作为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具有较大的优势,临床应用比较确切,成本不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几种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科门诊单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149例,随机分为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治疗组(A组)51例、抗病毒治疗组(B组)50例、对症治疗组(C组)48例进行观察疗效。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8.0%和85.4%。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单纯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均不能改变病程和转归,对症处理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劳务工上呼吸道感染三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药物经济学成本。方法:对我院门诊劳务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临床排查,筛选170例随机分成3组:58例用A组治疗方案(利巴韦林分散片+日夜百服咛片+维生素C片);59例用B组治疗方案(头孢氨苄胶囊+抗病毒口服液+克感敏片);53例用C组治疗方案(日夜百服咛片+急支糖浆)。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C三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6.6%、64.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33、0.12、0.58;自费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1、0.04、0.23。结论:B组是治疗劳务工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三组方案中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邢平东  李容 《当代医学》2011,17(7):151-152
目的观察炎琥宁粉针剂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95例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巴韦林抗病毒、布洛芬解热镇痛、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粉针剂2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结果 72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琥宁粉针剂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 :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 :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单纯采用奥曲肽治疗者30例为A组,单纯白蛋白治疗者30例为B组,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者30例为C组。观察3组患者血淀粉酶、体温、腹痛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监测血清白蛋白、内毒素水平、外周血白细胞、IgG、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结果:3组患者均完成治疗。C组血淀粉酶、体温、腹痛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且住院时间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LT、AST、内毒素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相比,C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有助于快速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刘瑞  谢晶 《吉林医学》2011,(5):892-89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4例患者共分为两组,A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个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方案A组优于治疗方案B组;从C/E的结果来看,方案B组优于治疗方案A组。结论:红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抽签法分组;确定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21例):选择利巴韦林药物进行单一治疗;观察组(21例):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最终就两组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66.67%)对比,观察组结果(95.24%)提升效果明显(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可以确保用药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冯磊  王金燕 《吉林医学》2014,(12):2573-2573
目的:探讨分析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A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9%,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和乌司他丁单用及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1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均行常规治疗,A组加服低分子肝素,B组加服乌司他丁,C组联合应用两药,对比三组症状治愈时间、转归、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结果:C组腹痛、呕吐、进食、体温、白细胞和血尿淀粉酶改善时间显著高于A、B两组,B组腹痛、呕吐、体温和血尿淀粉酶改善显著高于A组;A组缓解率80%,重症化13.33%,手术6.67%,B组分别为82.22%、11.11%和6.67%,C组分别为95.56%、2.22%和2.22%,C组缓解率显著高于A、B两组;治疗后三组DAO、D-乳酸和尿L/M值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由高至低依次为C、B和A组;治疗后三组TNF-α和IL-1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C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高于A、B两组,A、B两组TNF-α、IL-1差异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较单用两药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诊治的29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起病前数周内均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且不能用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的原发疾病来解释.根据是否伴随有心源性休克分为A、B组,两组经比较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辅助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者病程短为(1.5~0.3)d,1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B组心悸、头昏乏力、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者8例.两组的疗效比较发现A、B两组缓解率分别为71.43%、83.36%.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以时间分为两组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分别比较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占总住院的百分率、男/女比率、平均年龄、重症心肌炎发病率以及重症心肌炎患者年龄、诱因、心电图特征、血钾变化、误诊率、治疗和预后的分析。结果:B组比A组发病率明显升高,重症心肌炎发病显著增加,二组均提示,病毒性心肌炎男性患者较女性高,且以青年为主。早期误诊率高达87.5%,以癫痫、脑炎为主。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重度以上AVB发生率50%,早期起搏治疗对预后起关键性作用。结论:现阶段加强对病毒性心肌及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是必要的,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复律、起搏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将其分为A组(38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0.53%,死亡率39.47%。B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0.77%,死亡率为19.23%。B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A组患者,死亡率低于A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在ICU的监护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患者术后7天对镇痛药的需求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腹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受到的损伤更小、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酮替酚联合氨茶碱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21-1422
目的:探讨酮替酚联合氨茶碱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3月我院诊治的9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随机分3组,联合治疗组(A组),联合治疗加抗菌组(B组),抗菌组(C组)。结果:A组对咳嗽的疗效与B组相似,而单用抗菌药物的C组与A组、B组比较,患者的咳嗽症状无改善。结论:酮替酚、氨茶碱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取得了满意效果,安全,费用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钱宝堂 《中外医疗》2013,32(7):9-10
目的在认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治疗此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12年3月间的1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8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集中于中青年,17~52岁,平均年龄(32±2.51)岁。结果 14例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复查各项指标,有9例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治愈率达60.0%;有效治愈率为93.3%。有1例患者由于患有基础性糖尿病,其在发病1周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较快,有很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治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抗病毒和静脉丙球等均会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脑彩超等检查.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结果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6.1%,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60.8%,CT检查阳性率为35.3%;脑彩超检查阳性率为33.4%.脑电图检查较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彩超检查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治愈率为84.3%.结论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且经济方便,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序贯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改善的状况。方法:急性胰腺炎(AP)72例患者分为3组:轻型胰腺炎(MAP)组(A组)24例,重型胰腺炎(SAP)对照组(B组)24例,SAP序贯保护组(C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入院后血、尿淀粉酶(AMS)的含量及血清肿瘤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及变化;入院后1d、7d、10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SAP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及体温变化、腹部情况。结果:入院时A组与B、C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干预治疗10 d 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A组与B、C组尿中(L/M)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0d后C组L/M比值较B组显著降低(P<0.05)。SAP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A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保护组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治疗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有助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医药治疗、乳管镜介入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为中医药治疗组,B组为乳管镜介入治疗组,C组为中医药联合乳管镜治疗组。观察比较3组治疗效果疗程及复发率。结果:3组治愈率分别26%(A组)、22%(B组)、62%(C组)。C组治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有效率分别为为66%(A组)、62%(B组)、86%(C组)。C组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的疗程分别为(4.68±1.25)周(A组)、(4.96±1.35)周(B组)、(3.76±1.43)周(C组),C组疗程较A、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分别为为42.4%(A组)、38.7%(B组)、9.3%(C组)。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重症17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3组(A组66例,B组50例,C组56例),3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A组给予IVIG 1g/(kg·日),B组IVIG 0.5g/(kg·日),C组IVIG 200mg/(kg·日),均连续应用IVIG 2天.对3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应用IVIG的A、B、C 3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与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