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面蓝光光疗与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面组和双面组各40例。单面组采用单面蓝光光疗治疗,双面组采用双面蓝光光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以及SCE频率。结果治疗后,双面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两组的血清IL-2、 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面组的SCE频率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结论与单面蓝光光疗比较,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且对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水平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联合强光疗法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强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推拿联合强光疗法组(推拿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强光疗法组(茵栀黄组)、单纯强光疗法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强光疗法,推拿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护理,茵栀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均连续治疗4 d。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指标和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茵栀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治疗4 d后,3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 d、治疗4 d后,推拿组和茵栀黄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茵栀黄组患儿的光疗时间显著长于推拿组和对照组(均P0.05)。推拿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推拿、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二者均有利于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小儿推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显著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智能手机移动应用软件(APP)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对其胆红素水平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血清胆红素(TSB)水平,将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定义为轻度组(174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56例)。采集所有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作为血液样本,分别采用经皮测胆仪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和iPhone8智能手机自动拍照检测胆红素(AIB)。结果:重度组TcB胆红素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血清TS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4,P<0.05)。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和出生>7 d新生儿AIB检测胆红素水平高于TcB和TSB水平(t=2.203,t=1.859,t=1.994,t=2.113,t=2.330,t=2.125;P<0.05)。胎龄<35周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高于胎龄≥35周新生儿(t=18.450,t=16.382,t=10.307;P<0.05)。出生体质量≥2500 g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高于出生体质量<2500 g新生儿(t=19.779,t=20.499,t=52.036;P<0.05)。出生>7d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低于出生3~7d、<3d新生儿(F=8.306,F=7.440,F=11.640;P<0.05)。结论:智能手机APP采用血清AIB检测新生儿胆红素值效果良好,与末梢血测定总胆红素值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访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位更换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采取俯、侧、仰卧位交替,对照组采取仰卧位。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光疗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身体状态,家长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光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2~10 h后患儿心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且平稳;治疗后3 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值低于治疗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哭闹、拒乳、异常体温等身体状态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44%vs.51.82%),安睡时间≥10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86.67%vs.71.82%);家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00%vs.9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中采取俯、侧、仰卧位交替,可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少哭闹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其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的仰卧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7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别采用持续光疗和间断光疗,并检测光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间断光疗与持续光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光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均显著,间歇光疗有方便喂养、易于护理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前后血清钙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光疗方法将其分为间歇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钙、游离钙浓度、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持续光疗组患儿光疗后血清钙、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间歇光疗组患儿光疗前后血清钙、游离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光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钙、游离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光疗后,间歇光疗组患儿血清钙、游离钙浓度显著高于持续光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间歇光疗组患儿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光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间歇光疗前后血清钙变化不显著,但持续光疗前后变化显著,间歇光疗较持续光疗更能有效降低患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时尿酸变化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38例单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尿酸,并根据胆红素浓度分为重度升高组66例,总胆红素>340μmol/L;中度116例,340μmol/L>总胆红素>221μmol/L;轻度组56例,221μmol/L>总胆红素>171μmol/L;同时选30例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组患儿血清尿酸比对照组降低,比轻、中度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儿血清尿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轻、中增高可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33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普通光疗组和强化光疗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4、24 h血清、皮肤胆红素变化及再次光疗率。结果普通光疗组与强化光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及皮肤胆红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光疗时间的延长,血清及皮肤胆红素含量降低,其中强化光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光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再次光疗率显著低于普通光疗组(P0.01)。结论强化光疗通过快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再次光疗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57-758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采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胱抑素C(Cys 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将研究组细分为三组:轻度组(220.6~256.5μmol/L)、中度组(256.6~342.1μmol/L)和重度组(≥342.2μmol/L),每组40例;根据患儿日龄的不同将研究组细分为三组:一组(0~7 d)73例,二组(8~13 d)24例,三组(14 d及以上)23例。另从我院选取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血清分离检测,比较患儿血清β2-MG、BUN、Cys C、Cr等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β2-MG和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β2-MG和Cys C水平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轻、中、重度三组间β2-MG、BUN、Cys C、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日龄组的患儿血清β2-MG和Cys C水平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采用Cys C与β2-MG检测,敏感且准确地反映出患儿早期肾损害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8例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同期收治的11例胆红素脑病患儿(胆红素脑病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儿的详细资料,包括体温、是否合并酸中毒、新生儿Apgar评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B/A比值)、开始治疗时间等,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结果胆红素脑病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B/A比值1、开始治疗时间48 h的患儿所占比例大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两组患儿体温、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A比值增大、开始治疗时间越晚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探索其与汉族的异同。方法:①用微量胆红素法测定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将其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②用同样方法测定280例汉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将壮族、汉族新生儿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结果:①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第4天达到高峰,平均峰值为(188.29±35.87)μmol/L,≥220.5μmol/L者占22.83%,峰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258.60μmol/L。男女性别两者比较:第1、2、3、7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略高于汉族,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围产期因素中,壮族正常组与高胆组的比较:高胆组的母亲孕周小于正常组(P<0.01),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年龄、母亲孕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汉族基本相同,亦与国内报道相似。监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闻歇光疗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随机将10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酶诱导剂及白蛋白综合治疗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施行间歇光疗分次疗法,光疗时间4—8h/d,2~4h/次,2次/d,疗程3~5d。对照组持续光疗时间12h/d,1次/d,疗程3~5d。分别予以不同的光疗时间,比较两组光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光疗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光疗后实验组血清游离脂肪酸C160、C180和C18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总光疗时间、副作用恢复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间歇光疗有助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副作用少.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蓝光治疗模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之日起至2018年5月。文献数据统一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分析。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指标,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8 篇文献,954 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光治疗可以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SMD=55.35, 95%CI:50.23~60.48,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间歇性照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分析结果为(SMD=58.72,95%CI:54.35~63.09, P<0.001),连续性照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分析结果为(SMD=51.53,95%CI:41.48~61.59,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蓝光治疗模式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愈率(χ2=0.00,P=1.00)和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程度(SMD=-1.24,95%CI:-5.62~3.15,P=0.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连续性照射治疗相比较,间歇性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18,95%CI:0.13~0.25,P<0.001)。结论 间歇性与连续性蓝光治疗均能有效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其中间歇性照射治疗比连续性照射治疗能够更好的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NHB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强光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金华地区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6例为疾病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4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对基因多态性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基因变异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及对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金华地区新生儿SLCO1B1基因c.388A>G、c.521T>C、c.571T>C和c.597C>T的变异率分别为93.5%、25.9%、37.0%和63.9%,这些位点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388A>G、c.571T>C和c.597C>T 3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中,疾病组患儿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521T>C位点纯合变异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杂合变异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O1B1基因的4个SNPs位点与金华地区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但c.521T>C位点纯合变异型可能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行为及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将40例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分为NHBⅠ组(220.5~256.5μmol/L)、NHBⅡ组(256.5~342μmol/L)和NHBⅢ组(>342μmol/L)。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于生后2~5天、12~15天、26~28天进行评分,并在生后6个月、1岁时采用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其智力发育。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黄疸的2~5天内NBN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均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42例早产儿出生后30 min内、生后12~24 h和24~48 h时间段中各使用开塞露注肛1次,每次5 ml,保留时间1~2 min,共3次;金双歧生后当天开始使用,每次1/2片,每日3次,连用3天。比较两组在生后48 h、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在48 h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在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5%)(χ2=9.336 0,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可有效抑制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