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为了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骨髓巨核细胞数(MK)的关系,应用意大利产SEAC-H12血球计数仪,对70例ITP患儿采毛细血管血做了264人次PLT、MPV和PDW检测,其中59例患儿在上述检查当日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测巨核细胞数。结果:(1)PLT≤90×109/L时,PLT与MPV呈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MPV无正相关;(2)PLT≤90×109/L时,PLT与PDW是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PDW无正相关;(3)PLT≤90×109/L时,PLT与MK是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MK无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骨髓巨核细胞数(MK)的关系,应用意大利产SEAC-H12血球计数仪,对70例ITP患儿采毛细血管血做了264人次PLT、MPV和PDW检测,其中59例患儿在上述检查当日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测巨核细胞。结果:(1)PLT≤90*10^9/L时,PLT与MPV呈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和MP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数目、MPV、PCT、PDW,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极期 MPV增大,PC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DW无明显变化(P>0.05);经治疗后恢复期 MPV变小,PCT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轻、中、重度ITP患儿随病情的加重,MPV逐渐增大,PCT变小,极重度 ITP患儿 MPV变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无明显变化(P>0.05)。MPV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CT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P<0.05)。因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除血小板数量减少外,还存在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压积的改变,其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儿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方法:采用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IDA和22例ID患儿治疗前及其铁剂治疗30天后进行PLT和MPV测定。结果:IDA、ID患儿治疗后PLT为226.6→、283.2、252.3→274.5×109/L,MPV为6.80→7.70、7.72→7.53fl。IDA患儿PLT、MP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LT:281.9±87.6×109/L,MPV:7.67±1.12fl);铁剂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IDA患儿PLT减少、MPV降低与机体铁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容积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美国Coulter-stks血液自动分析仪测定5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每例患儿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第14天各测1次,并与15例正常新生儿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存在BPC的下降和MPV的减小,其中BPC的下降未达到DIC确诊标准,但MPV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小儿急性白血病(AL)强烈化疗后,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单采血小板输注既可预防出血,又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本文报告50例次SAA及AL患儿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结果。44例次(88%)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平均上升20.6×10^9/L),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例次SAA合并败血症;2例次ANLL晚期病情危重,伴尿血、眼底  相似文献   

7.
1992年~1998年,我科共收治小儿麻疹伤寒28例,我们对其发热期和体温正常3天后的血小板参数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色素(Hg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2~1998年,对所有以发热待查入院的患儿,在入院次日,做血十八项检查,对确诊为斑诊伤寒的28例患儿在体温正常3天后复查一次血十八项。二、方法血十八项用美国产的COUL-TER—JP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MPV是血小板的算术平均容积。PDW是统计学系数,反…  相似文献   

8.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川崎病 (KD)患儿 39例 ,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5个月~ 4岁 ,入院发病时间 4~8d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 ,冠状动脉病变 15例 ,包括冠状动脉扩张 10例及冠状动脉瘤 5例。于入院当日或次日及第 2周检测血小板 4项参数 ,包括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压积 (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 ,结果KD急性期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病程第 2周PLT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故急性期MPV增大更能早期预测KD患儿并冠状动脉病变 ,为应用IVIG提供依据。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322100@汪莉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经治疗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血小板功能、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玻璃柱法测定血小板粘附功能;用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1)骨髓内巨核细胞总数、幼巨核数、过渡型及裸核数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少,分别由治疗前的150±85降至68±25;50±35降至5±1;80±44降至17±12;66±40降至10±5,而成熟型由7±5升至38±15(P<0.001)。(2)血小板粘附率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后为(25.5±10.1)%,而正常对照组为(56.6±11.1)%(P<0.001)。(3)76.2%的ITP患儿出现T4/T8比值倒置,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TP患儿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诊性疾病:多数患儿还可以出现贫血、血小板数升高等改变。本文通过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KD患儿的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观察,发现其贫血患儿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表现。KD患儿血小板数普遍较高,尤其病程早期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高,提示有血小板增多的趋势和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减少性紫癜(ATTP)患儿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TPO受体c-MPL mRNA基因转化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O、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MPL mRNA的相对量。结果 ATTP患儿初治时血浆TPO水平增高,血小板c-MOL mRNA较低;以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位随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近年所有收住我科的480例支气管肺炎(以下简称肺炎 )急性期患儿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测定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6年1月~2000年1月 ,本院住院肺炎患儿共480例 ,其中重症肺炎200例 (男108例 ,年龄2月~2 1112 岁 ;女92例 ,年龄1 12 月~2 1012 岁 ) ,轻症肺炎280例 (男150例 ,年龄2月~21012 岁 ;女130例 ,年龄3月~3岁 ) ,并已在临床上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相似文献   

13.
用血小板自动平衡聚集仪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22例单纯性肾病(SN)和16例肾炎性肾病(NN)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尿溶血小板活化因子(lyso-PAF)的水平。结果表明,SN及NN患儿肾病期血、尿PA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SN患儿血、尿PAF恢复正常,但NN患儿仍高于对照组;尿lyso-PAF的水平和尿蛋白的排泄呈正相关。提示PAF可能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PAF是诱导肾小球基底膜对蛋白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4.
104例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桦  林峰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06-207
对104例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的住院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感染性疾病47例占45.2%,慢性感染16例占15.4%,肾功能不全12例占11.5%,贫血12例占11.5%,硬肿症7例占6.7%,高胆红素血症4例占3.8%,其他6例占5.8%。提示:多种疾病都能引起血小板增多,尤以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为多。它往往是一种反应性现象,在小儿中很少为恶性疾病。5岁以下的小儿较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病理性新生儿血小板指数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小板指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 (PCT)。这些指数的变化有助于新生儿非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判断。我们前瞻性地对 2 0 6例病理性新生儿的PLT、MPV、PDW及大血小板比率 (P -LCR)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及分析。对象和方法一、对象随机选取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4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患儿 2 0 6例 ,其中男性 1 52例、女性 54例。依据入院时疾病分为 :缺氧组 (窒息、HIE、RDS、湿肺 ) 6 2例 ,感染组 (肺炎、脐炎、败血症、肠炎、脓疱疹…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4例ITP患儿存档骨髓涂片标本中HPV B19-DNA,并以2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儿为对照。结果 84例ITP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43%,24例MA患儿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例,阳性率为12%,(χ^2=6.199,P〈0.0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11例血液病患儿在输注血小板前半小时输注氢化考的松(7.5mg/kg)对照组8例血液病患儿不输注氢化考的松,两组均在输注血小板后1,18,42及66小时分别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纠正计数指数(CCI)及回升率,并观察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的输注效果,结果 试验组CCI,回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止血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及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其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以DEX、IVIG、IVIG加DEX治疗ITP患儿,观察其血小板数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一次。结果显示:1.平均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时间:单纯DEX治疗组为7天,单纯IVIG组及IVIG加DEX组为4天;平均计数峰值:单纯IVIG组及IVIG加DEX组高于DEX组,但单纯IVIG组与IVIG加DEX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ITP患儿治疗后骨髓成熟产板巨核细胞数比例由1.56±2.53%升至13.36±6.68%,原幼巨核细胞数比例由40.20±1.87%降至13.39±9.28%,差异非常显著,治疗后各组间骨髓巨核细胞数比例无显著差异。3.ITP患儿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治疗前后三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ITP患儿IVIG治疗较DEX治疗血小板上升迅速,上升幅度大。1VIG治疗的同时加大剂量DEX治疗,未能进一步使血小板升高。  相似文献   

19.
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NICU中429例本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31.45%,主要致病原因为感染(占70.16%),其次包括免疫因素(2.10%),先天遗传因素等,仍有约25.64%原因不明,58.79%的患儿临床有出血表现,对重症患儿输注血小板治疗有效 ,不同病因所致者预后有一定差异。结论: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病因复杂,应动态监测,及时处理,防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小板活化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检测了38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水平,以探讨NS患儿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共38例,其诊断均符合1981年全国小儿肾小球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NS诊断标准的修订方案,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5岁~12岁,病程1周~6年。单纯性肾病(SNS)26例,肾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