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例1,女47岁。木柴击伤右眼3小时入院。查体:伤眼裸眼视力为1,眼睑水肿,球结膜下出血,结膜、角膜未见伤口,角膜内皮混浊前房积血占2/3,虹膜不清,瞳孔、晶体、玻璃体、眼底均不能窥视。眼球活动可,指测眼压正常;左眼正常。经止血消炎、对症、激素等治疗3天,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2岁。因发现右眼内异物 1d于 2 0 0 3年 8月2 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 (裸眼 )右眼 0 3,左眼 0 6 ,右眼球结膜鼻侧局限性混合充血 ,角膜瞳孔缘 10点位可见斜行条状白斑 ,长约 6mm ,角膜后kp(- ) ,前房稍深 ,房水清 ,前房下方 6~ 7点位可见白色矩形似金属样异物 ,可移动 ,无粘连 ,约 5mm× 5mm ,嵌于前房型人工晶体下袢下缘 ,虹膜颞上方 11点位可见虹膜周切口 ,瞳孔呈不规则圆形 ,直径 5mm ,对光反射灵敏 ,晶体后囊膜不完整 ,可见部分玻璃体脱入前房 ,玻璃体内少量条状机化物 ,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B超检查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7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Verisyse有晶体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况、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曲率、前房、眼压、人工晶体和晶状体等情况。结果:41例74眼人工晶体植入一次成功。术后随访4~8月,60眼视力≥1.0,12眼≥0.5;7眼眼压一过性升高,1眼术后6月外伤后人工晶体脱位,手术后复位,其余人工晶体位置良好,2眼出现虹膜脱出、眼压升高,均手术复位,1例出现瞳孔散大。结论: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儿童双眼虹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少见。笔者于北京市同仁医院进修期间接诊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女,11岁。2006年12月15日于北京市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就诊,以“双眼红、痛、视力下降2年,激光术后加重4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眼视力均为指数/眼前;双眼光定位正常;双眼角膜周边10时、2时位条状变性,KP( ),tyndall(-);前房常深;双眼虹膜隆起,广泛后粘连;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应(-);右眼晶体呈白色混浊,左眼晶体有网状前膜;眼底窥不入;眼压正常。辅助检查:B超示双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内皮计数右眼为3299·5个/mm2、左眼为3002·0个/m…  相似文献   

5.
<正> 一例怀孕7个月的妇女,应用EUB—25型B超检查时,发现胎儿躯干及肢体骨结构回声存在,未见环状的胎头回声,胸廓前后径3.3mm,较正常妊娠月份明显为小。沿脐静脉  相似文献   

6.
各种性质前房异物 ,往往可以对眼球造成严重损伤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开展 ,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反应明显减少。笔者自 1992年以来 ,利用手术显微镜 ,用白内障冲洗针头 ,对 2 8例各种前房异物在3mm左右进行针吸取出 ,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5岁以下 5例 ,18~ 6 0岁 2 2例 ,6 0岁以上 1例。异物性质 :非金属异物 10例 ,金属异物 18例。异物进入前房途径 :角膜缘 5例 ,角膜面 2 3例。异物在前房位置 :位于虹膜面 18例 ,晶体表面 2例 ;刺入晶体 1例 ,房角处 5例 ,嵌置在角膜、前房、虹膜之间 2例…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左眼红痛伴视力下降1天,于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01。右眼结膜充血不明显,角膜轻度水肿,前房略浅,瞳孔中大,欠圆,颞侧移位,虹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半脱位,余窥不清;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略浅,瞳孔圆,直径约为3 mm,余窥不清。双眼球水平震颤。眼压:右眼36 mmHg,左眼71 mmHg。眼前节检查:双眼前节检查均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彩超提示:双眼玻璃体内可探及团条状回声,不与球壁相连,同时可见自视盘与颞侧偏下方周边球壁相连的条索状回声,其上可见与视网膜动静脉频谱相同的血流信号,动度不明显,右眼球壁骨化,眼轴缩短。OCT 显示:左眼可见与视盘相连的高耸的条索状绿色反射信号,其内无反射信号。UBM 提示:右眼前房深度约1.69 mm,虹膜薄变,根部与角膜后表面紧密相贴,晶状体前表面回声欠完整,睫状体显示欠清晰;左眼前房深度约0.99 mm,虹膜根部膨隆,完全与房角结构相贴遮挡巩膜突,睫状体未见明显异常。彩色眼底照像显示:左眼自视乳头起有一灰白色实质卷起的束状物,稍斜向下伸向颞侧锯齿缘,皱襞内可见多条视网膜血管随皱襞起伏。诊断:双眼青光眼,双眼先天性视网膜皱襞,双眼球震颤,右眼球萎缩,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晶状体半脱位。入院后予以布林佐胺、毛果芸香碱、马来酸噻吗洛尔、曲伏前列腺素等滴眼液滴眼,以及乙酰唑胺片、甘露醇等协同降眼压,后行左眼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根切术,术后左眼视力0.04,结膜轻度充血,巩膜滤过好,角膜清,前房深度适中,瞳孔散大,上方虹膜根切可见,眼压20 mmHg。  相似文献   

8.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剥夺性弱视、斜视以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笔者对 11例角膜光学区良好的外伤白内障患儿施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结果有效的降低了弱视、斜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均为本院单眼外伤性白内障住院病人 ,男孩 8例 ,女孩 3例 ;左眼 6例 ,右眼 5例 ;年龄 3~ 9岁。2 ) 受伤眼情况 :11例均为眼球穿通伤 ,外伤部位均在角巩膜。角巩膜为新鲜伤口、角膜光学区良好 8例 ,3例光学区受累 ;前房消失、虹膜脱出、嵌顿粘连 6例 ,前房中深、虹膜及瞳孔区渗出 3例 …  相似文献   

9.
马红卫 《现代医学》2011,39(1):25-27
目的:探讨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 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因"右眼痛,畏光流泪5月余"就诊,门诊以"角膜异物(右)"行角膜异物取出术(术前专科检查为铁屑异物),术中即见房水呈水柱样喷出,前房随之几乎消失,遂以"角膜穿通伤(右)"收住院.入院查体VOD:0.05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角膜中央偏鼻侧--角膜中央区域(C区[1]),可见一约1.0 mm×1.0 mm的类圆形全层缺损区(瘘管),瘘管周边水肿混浊,虹膜组织堵塞瘘管内口.前房浅,瞳孔径约2 mm欠圆,光反射难见,晶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难窥,指测眼压T-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高度近视30例43只眼进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球面等量光度-7.00~-20.00D,术前检查散瞳前后的屈光度、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房角、眼压以及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前房、瞳孔、晶状体的情况,检眼镜查看眼底。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43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明显改善,迅速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明显降低,随访期内眼压、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后无明显差异。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迅速,预测性好,无屈光回退,无严重并发症,不失为一种治疗近视的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Anterior megalophthalmos (AM) is an un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y of the anterior segment of the eye with a constellation of findings that includes enlarged cornea, deep anterior chamber, posterior positioning of the iris and lens, iris stroma atrophy, hypoplasia of iris dilator, pupil displacement, large capsular bag, lens subluxation, prematurely cataract and the tendency to retinal detachment. AM, especially when symptoms are mild, is not an easy disease to diagnose. We present 3 AM cases that were misdiagnosed as congenital cataract with weak zonule and megalocornea.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dislocated after standard cataract surgeries and subsequent surgery (replacing the dislocated IOLs with iris-claw intraocular lenses) achieved satisfactory outcome. Although rare, AM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nlarged cornea and we recommend implanting Artisan lens in AM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刘盛春  王利群 《海南医学》2014,25(6):888-89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眼挫伤导致的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24例(24眼),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吸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距上方角膜缘2mm处做巩膜切口,于3点、9点位角膜缘后2mm处分别做巩膜穿刺口及该处的巩膜板层隧道,从上方巩膜切口送入人工晶状体,从3点、9点位巩膜穿刺口将其两襻夹出,塞入巩膜板层隧道内固定。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21例(87.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眼压高,经药物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3例人工晶状体夹持,3例虹膜局部后粘连。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尽早处理晶状体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恢复视功能并控制眼压,人工晶状体固定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出现瞳孔闭锁、膜闭继发性青光眼后,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良时,实施虹膜后粘连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7眼前葡萄膜炎出现瞳孔闭锁、膜闭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实行常规的前房穿刺术,用显微虹膜整复器或晶体调位钩经瞳孔缘进行虹膜后粘连剥离及机化膜剥离,前房置换液置换黏稠的前房水。结果术中一经剥开虹膜后粘连,膨隆的虹膜即时恢复平坦,10min后角膜水肿消失,眼球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检测眼压稳定在14.57~20.55 mmHg(1.0 mmHg=0.133 kPa),视力明显改善。结论虹膜后粘连剥离术配合特殊的置换液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新的有效的方法,可迅速解除高眼压持续状态,有效地保护了患者残存的视功能,明显抑制虹膜睫状体炎的炎性渗出,显著缩短了虹膜睫状体炎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光照和暗室条件下,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诊断为高褶虹膜综合征的20例患者(24眼),在光照和暗室条件下分别行UBM检查.结果 暗室条件下,24眼房角均关闭.在光照条件下,房角关闭16眼,开放8眼,房角开放眼均为周边虹膜肥厚型.结论 由于周边虹膜肥厚所致的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其房角的状态随光照条件的改变呈动态变化,在暗室条件下,房角关闭,在光照条件下,房角开放.临床中可行UBM检查鉴别窄角慢性单纯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用YAG、CO_2激光按不同功率照射家兔眼,观察对角膜、虹膜、晶状体的损伤和修复过程,探索两种激光对角膜的最小损伤和使其穿孔的有效功率。结果发现:YAG激光用230~250mW(1~2秒)时,可使角膜上皮呈灰白色混浊,1~2W(5~6秒)时角膜穿孔;CO_2激光用340~380mW(0.2~2秒)时,同样使角膜上皮灰白色混浊,1.3~1.4W(1秒)时角膜穿孔,在功率、照射时间、光斑相同的条件下,CO_2激光对角膜损伤重,YAG激光则对虹膜、晶状体损伤重。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眼A超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JEDMED公司生产的DGH4000型眼用A超测量仪对102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44例正常人的眼轴长度、前房中央深度、晶体厚度进行了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青)患者以上测量值(x)分别为22.25mm,2.42mm,5.03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患者分别为22.28mm,2.57mm,4.87mm;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慢单青)患者分别为23.59mm,3.46mm,4.10mm;正常人分别为23.22mm,3.40mm,3.98mm。同时计算了前房中央深度与眼轴长度比、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比、前房中央深度与晶体厚度比。发现急闭青与慢闭青患者的以上测量数值及相应比值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r<0.01),而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解剖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中起主要作用,可建立自己实验的正常人和青光眼病人眼A超测量的标准值,对提高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随访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方法 :4 6例 5 0只老年性白内障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比较术前与术后 6个月的眼压与房角改变。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13.76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12 .81mmHg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术后普遍的房角改变为虹膜隔后移引起的房角增宽 ,未发现虹膜前粘连。 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远期眼压未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术后的房角较术前增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例(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14只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4.52±-6.43)D,(-0.01±0.28)D;裸眼视力分别为0.08±0.06,0.6±0.3;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2,0.7±0.2;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6.21±2.84)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7.03±1.95)mmHg;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28±289)个/mm2,术后为(2 912±2 51)个/mm2;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69±0.31)mm,术后为(3.57±0.2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窄角眼房角结构的解剖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选取门诊窄房角患者21例(32只眼);宽角30眼作为对照,分别采用A超测厚仪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研究对象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观察并运用专用软件给与测量。结果:与宽角眼相比,窄角眼具有浅前房、晶体厚度增加、眼轴缩短、相对晶体位置前移、睫状体变薄、小梁虹膜角变窄,房角开放距离变小、虹膜厚度缩小、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大等解剖特点;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与睫状体厚度测量位置1与位置2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窄角眼具有前房浅、晶体厚,晶状体相对位置偏前、眼轴变短、睫状体位置前移、小梁虹膜角变窄、房角开放距离变小、虹膜厚度缩小、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大等解剖特点;窄角眼中睫状体变薄是晶体前移,厚度增加,前房变浅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