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声嘶患者,均经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单侧声带麻痹。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为0.625mm,并在工作站(ADW4.0)进行环杓关节、声带、喉部含气腔的3D容积重建。环杓关节复位治疗后CT复查23例。结果:28例患者多层螺旋CT轴位及各种重建图像显示喉部结构不对称。杓状软骨前脱位16例,后脱位12例,左侧19例,右侧9例。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伴同侧梨状窝扩大26例,固定于中位伴梨状窝缩小2例。复位治疗后23例复查喉部CT,18例环杓关节显示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及3D容积重建能清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变特征,对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复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后喉损伤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气管内插管并发喉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17例气管插管喉损伤的病例,其中环杓关节脱位7例,全部行关节拨动复位术;8例为声带肉芽肿,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喉显微手术4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无效病例);2例为喉神经麻痹。结果环杓关节复位成功(杓部对称,声嘶改善)5例,失败2例;声带肉芽肿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无效2例;手术治疗4例,复发3例。结论环杓关节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关节拨动复位,复位越早效果越好。声带肉芽肿为难治性疾病,较小声带肉芽肿首选非手术治疗,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起重大作用;较大肉芽肿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3.
气管内插管所致环杓关节半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气管插管并发症。我院经口扫描,拨动复位后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挫伤致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和视屏频闪动态喉镜检查。7例予喉部螺旋CT扫描。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及发声练习。结果13例喉挫伤患者伤后均有气息样声嘶。就诊时间为伤后14—240d,平均68d。检查可见患侧声带固定或受限,声门闭合不全,双侧声带突不在同一平面。前脱位13例,其中1例伴有对侧后脱位。患侧声带振动存在。喉部CT扫描3例可见杓状软骨向前移位。治愈5例,好转3例,无效5例。结论通过病史结合频闪动态喉镜检查可对喉挫伤所致的环杓关节脱位作出诊断。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能使关节复位或减轻双侧声带突垂直方向的差异,有助于声门闭合而改善发声。发声训练的方法应取决于患侧杓部有无微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1例气管插管后环杓关节脱位患者的环杓关节进行扫描及重建,并与电子喉镜及普通CT扫描所得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较电子喉镜及普通CT扫描相比,更直观、更清晰的反映了环杓关节的形态、脱位的性质及杓状软骨位移方向等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可为环杓关节脱位提供更详细的诊断信息,并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杓关节及相邻结构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对环杓关节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 :2 8例无任何喉部症状的健康志愿者 ,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薄层扫描并采用容积再现 (VR)技术进行图像三维重组 ,比较轴位与容积再现图像对环杓关节的显示情况。结果 :CT轴位图像上两侧环杓关节、梨状窝、声门裂显示对称者分别为 2 2例 (78.6% )、2 3例 (82 .1% )、2 6例 (92 .9% ) ,声带突、肌突显示率分别为 3 9.3 %、46.4%。VR图像上显示两侧环杓关节对称者 2 7例 (96.4% ) ,声带突、肌突显示率分别为 5 3 .6%、60 .7%。CT轴位图像与VR图像对环杓关节的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4.994,P <0 .0 1)。结论 :正常环杓关节、声门裂、喉室均对称。MSCTVR图像对评价环杓关节解剖结构明显优于轴位图像。  相似文献   

7.
用8只犬实验并观察了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和杓肌对环杓关节的驱动作用。环杓后肌收缩使杓状软骨外翻跨动,声带突向后、外、上方旋转,声门开大;杓斜肌除能协助声带突外展之外,还能有效地遏制声带突上旋,从而避免了声门开大过程中声带后部过分上抬。环杓侧肌收缩使杓状软骨内翻跨动,声带突向前、内、下方旋转,膜间部声门闭合;杓横肌收缩除能使两侧杓状软骨向内侧滑动相互靠拢而关闭软骨间部声门之外,尚能借助于杓状软骨内侧面阻止声带突下旋,从而使声门闭合时声带后部不致出现下移。  相似文献   

8.
黄安宁  陈娜 《武警医学》2004,15(4):282-283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及留置过程中造成喉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困难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也可发生于气管插管顺利的患者。我院2001年-2003年发生3例因气管插管引起右杓状软骨脱臼致声音嘶哑,经纤维喉镜证实并复位成功的病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经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术治疗、嗓音恢复或明显改善的31例单侧环杓关节脱位患者, 对其术前CT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观察环杓关节脱位的侧别(左、右侧)、类型(全脱位和半脱位)和方向(前、后、内、外脱位)。根据杓状软骨移位致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有无完全暴露将其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根据杓状软骨移位及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暴露的方位将其分为前、后、内、外脱位。根据喉镜上声带的形态进行脱位前、后方向的判断, 并与CT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R图像显示环杓关节半脱位28例(90.3%, 28/31), 全脱位3例(9.7%, 3/31)。左侧环杓关节脱位26例(83.9%, 26/31), 右侧脱位5例(16.1%, 5/31)。后脱位28例(90.3%, 28/31), 前脱位3例(9.7%, 3/31)。内侧脱位23例(74.2%, 23/31), 外侧脱位2例(6.4%, 2/31), 无明显内外方向脱位6例(19.4%, 6/31)。3例全脱位均为左侧后内脱位。左后脱位24例(77.4%, 2...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解剖学对环甲肌的作用和环甲关节运动的描写一直是:环甲肌的收缩与舒张牵引甲状软骨以环甲关节为支点,在贯穿两侧环甲关节的额状轴上作前倾和复位运动,借此增大和缩小甲状软骨角隅与杓状软骨之间的距离,完成声带紧张和松弛的调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妥.因为它既不符合环甲肌的解剖特征,又无法解释环甲肌瘫痪所引起的临床体征.为了重新认识环甲肌的作用,我们用60个成人尸体喉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用8条家犬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9年12月~1995年4月对急性肩关节脱位36例采用Eskimo法[1]复位,成功30例。未成功的6例中,3例伴有大粗隆骨折,2例伴有关节孟缘撕脱性骨折,另1例伴有锁骨骨折,均须住院治疗,现将此法介绍如下。l方法患者侧卧,患肩朝上。术者2人,一人将患各脱臼手臂向上提,以使健侧上肢离支撑点几厘米,持续悬吊,几分钟即可使脱自复位。如果没有复位,另一位术者可直接向航骨头部轻微施加压力,以便肱骨头滑过关节孟缘。肱骨头一般在腋窝处易于触摸到。2讨论Eskimo法操作简单、可靠,不用任何特殊器械,复位省时省力,患者痛苦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骶髂关节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骨折脱位后如复位固定不佳可继发下肢不等长、畸形、骶髂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喉插管是临床上一项较为常用的技术操作,但操作不慎将会引起一些喉部并发症。在1986年和1987两年内我们收治了5例因全麻施行喉插管引起的环杓关节脱位,男3例,女2例,年龄22~62岁,左侧4例,右侧1例,经环杓关节拨动收到良好效果。对报道的5例在诊断、治疗、脱位原因进  相似文献   

14.
陈洪勋 《人民军医》2004,47(5):292-295
关节脱位俗称脱臼,指构成关节各关节面正常咬合对位关系发生改变,以至失去其正常活动功能。关节脱位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病理性、先天性和习惯性等四种,军事训练中发生的多为创伤性脱位。1 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在肩部损伤中占4 %~6 % ,虽手法复位较容易,但复位后维持外固定较困难,故手术率较高。1 1 损伤机制 主要为直接外力所致,当肩关节处于外展与轻度外旋位时,外力直接作用于肩部,可使肩峰与锁骨外端分离。当外力只将关节囊和肩锁韧带撕裂时,肩锁变位不明显,形成半脱位;同时有喙锁韧带断裂者,则锁骨与肩峰完全脱离,形成全脱位…  相似文献   

15.
环甲肌和甲杓肌是驱使环甲关节运动的动力装置.通过对8只犬的活体实验,证实在该动力装置牵拉下,环状软骨可以发生位移和偏转,而甲状软骨则相对固定,在单侧环甲肌作用下,环状软骨可以发生偏转而引起声门偏斜,但不会引起喉扭转,只有在单侧咽下缩肌的作用下,喉扭转现象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6.
环杓关节脱位是气管插管术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我院2003年及2004年共发生环杓关节脱位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喉返神经麻痹的CT表现,探讨其解剖和病理形态变化基础,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2001至2003年经临床诊断的喉返神经麻痹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颈部CT增强扫描,范围从舌骨水平到上胸部水平,层厚及间隔均为5mm。结果 喉返神经麻痹后,CT检查可出现一系列相应表现: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前内侧移位,同侧梨状窝扩张、松弛27例(84.4%);喉室扩大16例(50.0%);声带不对称且固定11例(34.4%)等。结论 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内肌,其麻痹后所支配的肌肉群可以发生去神经性萎缩。CT扫描可以有效地显示其相应改变,同时有助于明确麻痹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72例颈性眩晕的患者经三步定位诊断明确环枢关节错位所致者,运用龙氏手法进行复位。结果痊愈:46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63.9%,有效率达100%。结论龙氏手法能够整复环枢关节错位,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丁元放  张永聚 《人民军医》1997,40(2):108-109
颗颌关节脱臼常用手法复位,但要额较难掌握,有的术者因掌握不好,干劲不足或患者配合不好,往往反复数次不能复位,我们研制的颗颌关节脱自复位器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制一金属下颌托,两侧各焊上一根前后方向4mm粗,50mm长的不锈钢丝做轨道,使其个行,轨道宽100mm。)JJI.5~2mm厚,15mm宽的不锈钢板做成高45mm,K100mm的门形支架,支架的F端各焊~直径4.5mm的会管,其间可通过轨道。支架上部用同样厚度,宽15mm与支架同一长度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活页板。‘端有可调节方向的把柄,活页板能前后转动180”。支架卜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前后壁厚度之和。测量数据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的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后壁厚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杓状软骨上缘水平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大于女性[男性(9.27±2.51)mm,女性(7.96±1.46)mm;P0.05]。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病人下咽前、后壁厚度比较显示,男性和女性病人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大于下咽前壁,而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小于下咽前壁(均P0.05)。结论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可以勾画出环杓后区解剖形态,弥补了临床喉镜的不足,并能提供不同层面解剖测量值,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术前分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