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心综合征患者同时患有胆囊疾病与冠心病 ,胆囊病发作会引起或加重冠心病的病情。笔者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胆心综合征 6 0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从明确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病人中选择气滞血瘀型患者 6 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37例。年龄 36~ 75岁 ,病程 2个月~ 13年。其中胆结石 2 1例 ,急性胆囊炎 12例 ,慢性胆囊炎 8例 ,胆结石伴胆囊炎 15例 ,胆道蛔虫 1例 ,胆结石伴胆道蛔虫 1例 ,胆囊息肉 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确诊为胆结石、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胆囊息肉等疾病 ,并伴有胸…  相似文献   

2.
由于胆囊、胆道的病变引起的心脏症状,医学称为胆心综合症。因为胆囊、胆道有病时,胆囊壁和  相似文献   

3.
张勇 《中医研究》2009,22(12):28-29
胆心综合征是指因胆道疾患引起或加重的一系列心脏病症,临床上常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等表现。由于该病病位在胆或为胆心同病,故在心绞痛等心脏病症发作时,服用硝酸酯类等药物效果不佳。2000-03—2008-06,笔者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自拟疏肝化瘀利胆汤加减治疗胆心综合征6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胆系列方是高志林主治医师集多年临床经验,博采众长,潜心探究,以温胆汤为基础方,依据胸痹的病理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何以胸痹治胆?因为胆气通于心,早在《内经》已有论述。《灵枢·经筋篇》云:“足少阳之筋……,上走前廉于膺孔。”又《灵枢·经别篇》云:“足少阳之正……循胸围属胆,散之上肝属胆。”功能上二者相辅相成,盖心者总司君火,位尊居上,主宰精神活动,胆内寄相火,寓少阳升发之气,主情志活动.君相相辅,疏泄平调。胆与心不仅经络络属,经气相泄,而且君相相辅,推动生机,胆心同  相似文献   

5.
<正>胆心综合征是指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通过内脏牵涉性反射引起心脏缺血性改变而出现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类似冠心病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于1909年由Babcock氏首先报道。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胆心综合征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道也日趋增多。中医学没有胆心综合征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病机特点及临床特征,可将其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胁痛仍反复发作,伴烦躁、失眠,久治不愈。盛师认为此为胆腑失利,少阳气逆,胆病及心。针灸以心胆同治。治胆取胆之募穴日月"扬刺"及少阳经穴支沟、阳陵泉;治心取心及心包经原穴神门、大陵,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丹 《吉林中医药》2011,31(7):674-675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行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从胆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气郁逆,胆火上扰,胆气虚弱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辨证分胆郁气滞心胸,胆火灼心热结,胆寒心脉凝滞,胆虚心弱,胆道挟浊阻心胸,治疗以解郁理气,泻胆散结,温胆通阳,壮胆养心,利胆降浊为法。  相似文献   

9.
<正> 胆心综合征以胆系疾病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为特征。属中医“心腹痛”范畴。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胆心综合征的证治,作初步探讨,仅供同道者参考。1.肝胆气结,心脉不畅肝胆气结,气滞血瘀,致心脉不畅。症见胸胁闷痛,心悸气短,善太息,舌质稍紫或有瘀点。脉弦细或结代。治则,理气通络,畅通心脉。药用柴胡、赤白芍、川芍、枳壳、陈皮、香附、郁金、丹参等。2.气郁化火、湿热内盛“心主君火、胆寓相火”,相火偏亢,引动君火,致君火暴盛,气血逆乱,则胆心同病.症见:胸胁疼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或目黄身黄,舌边尖红、苔黄厚,  相似文献   

10.
心脏疾病 ,如胸痹 (心痹 )、心悸、心衰等与中焦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家通过心胃同治、心肝同治、心脾同治、心胆同治、调理中焦脏腑功能 ,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焦脾胃肝胆与心病生理上相关 ,病理上相随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焦 (脾胃肝胆 )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 脾土为心火之子 ,心火为脾土之母 ,肝木为心火之母 ,与胆为表里 ,肝胆内藏相火 ,心内藏君火 ,“相火炽则君火亦炎 ,君火衰则相火亦败” ,五行中木克土 ,临床常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四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心居于胸腔 ,膈膜之上为神…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10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指胆囊有慢性炎症,可由结石刺激、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化学性损害、寄生虫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病程呈慢性迁延性,有反复急性发作等特点,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兹对近10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诸多学者公认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是肝胆郁滞、气机不畅,而各种文献又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讨。屠揆先认为无急性胆囊炎病史的慢性胆囊炎,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气火阻扰于胆府而作;有急性发作史的慢性胆囊炎,多为中焦脾胃之湿热,逆传于胆,急性期的湿热壅盛虽已衰减,但残余湿热久郁不化而发病。魏长青提出本病急性发作以湿热证居多。李济仁认为本病的重点是胆汁瘀滞,可因热而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胆心综合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喜军  王芩 《陕西中医》2002,23(12):1146-1147
胆心综合征是由胆囊疾病所引起的心绞痛 ,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症侯群[1] [2 ] [3]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有两种学说 ,1胆与心的神经支配在脊髓节段的 5 -8胸节有交叉性重叠 ,因此 ,可能与牵涉性疼痛有关 [3] ,2由于胆囊病灶的刺激 ,经迷走神经上行传入脑干网状结构 ,再经迷走神经下行刺激冠状动脉 ,引起收缩狭窄 ,血流量减少 ,心肌缺血缺氧 ,导致一系列心功能紊乱[4 ] 。文献中有关胆心综合征的报道不少 [4 ] 。近年来 ,中医对胆心综合征逐渐引起重视 ,对其诊治已积累了较多经验 ,现摘要作一综述。1 对…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发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与胆密切相关。心主血脉,位于胸中,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全身;胆病及心、心病及胆为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胆属木,为少阳之府,木性条达而主升发,“少阳之气,内行三焦,外行腠理,为荣卫之枢机”,心居上焦,主血脉,血凭气运,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胆气郁结实邪壅滞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心脏及胆道均由植物神经支配两者在胸脊神经有重叠交叉,故胆道疾病可通过心脏大神经纤维牵涉至心前区导致心绞痛,同时胆道疾病常伴感染可导致心脏小动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的症状,还能导致心脏自律性和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临床证型有胆郁气滞、胆火灼心、痰瘀血滞、胆寒凝心。治疗应标本同治,在疏利肝胆的同时加用化湿降浊,活血化瘀之品,降低血液高粘状态及改善冠脉循环,运用胆心相通、胆心同治理论,对研究及治疗心脏疾病,丰富其理论和治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诗惠  龙杞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2014,9(8):1076-1078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胆心综合征组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相关穴位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相关穴位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心综合征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了两病在穴位压痛阈值上存在差异,胆心综合征患者与胆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冠心病患者与心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此规律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常并发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称之为"双心疾病",而精神心理问题的持续存在又可诱发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基于中医对心的生理特点的认识及西医双心同治的思想,笔者探讨了冠心病"双心同病"的中医内涵,从"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病理互损、相互为病的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气虚、血瘀的病机基础上,提出心神失调是冠心病的又一重要病机。因此在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冠心病时,当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兼顾,在调和血脉的基础上,将安神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6.
“胆心宁汤”治疗胆心综合征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宏  许定仁 《江苏中医》2001,22(1):19-19
由胆系疾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谓之胆心综合征。^[1]临床以胸闷痛、上腹痛、胆囊区压缩、心电图异常为特征。笔者于1994-1998年运用自拟胆心宁汤治疗该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胆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胆的功能影响于心所发心痛为胆心痛,胆心痛病位在心,由胆所引起.如胆都化火,胆火扰心 胆气虚怯、心神失养 胆气都结、心脉瘀阻 痰瘀交结等皆可导致心的病变而发胆心痛.胆心痛的辨证重在辫病位,辨兼证,辨虚实.胆心痛的分型治疗属于胆火扰心者宜清胆宁心 胆气虚怯者宜温胆宁神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者宜利胆舒心 痰瘀互结者宜清胆和胃,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历代经典论著为理论依据,试图阐析君火、相火的内涵及临床意义,认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乃"宗筋启用"之理论根基,提出阳痿之病"其因在火"的观点,以火立论,并分别从"君火上炎,相火下炽""君火痞塞,相火不应""相火虚衰,累及心君"等不同病因证机进行论治,探案寻理,剖析在不同状态下君相二火致痿之由,以明析阳痿病之治则。并从"相火龙雷"论有所启发,强调阳痿病的防治重在养心安神、节欲养正,这一治则思路指导阳痿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补肾固本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CH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之病名,但其发作时的症状、病因病机与“胸痹”等证相类似。笔者从心肾相交、精血互生的角度论述补肾固本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1 中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 1.1 水火相济 《中藏经》曰“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心居上焦属阳主火,肾处下焦属阴主水,正常情况下,肾中之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中之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中有真阳上升而生心中之火,心火之中有真阴下降而生肾中之水。朱丹溪认为“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  相似文献   

20.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心综合征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建华 《国医论坛》1994,9(2):11-11
胆心综合征以胸闷痛、胆囊区疼痛、压痛为主症。笔者自1987年6月~1992年底,运用经方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该病8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36例,女50例;年龄在32岁~79岁之间;发病时间最短1周,最长20年;86例中除3例合并心肌梗塞住院外,余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探查确诊为胆道疾病,其中急性胆囊炎18例,慢性胆囊炎1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5例,胆系结石合并胆囊炎17例,胆管炎3例。并均按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而确诊合并有冠心病或隐性冠心病。2治疗方法大柴胡汤加味方组成:柴胡10g~30g,枳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