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 我院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MgSO4联合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观察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P激素、β-HCG水平、临床疗效、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P激素、β-HC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总好转率及保胎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给予习惯性流产患者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不仅可调节其机体内P激素、β-HCG水平及改善临床疗效,还可提高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习惯性流产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产科接收诊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26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采取利托君+烯丙雌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黄体酮(P)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显著较对照组(7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β-HCG、P激素水平均显著较治疗前升高(P 0.05),其中观察组β-HCG、P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79.36%)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习惯性流产患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妊娠的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习惯性流产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采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妊娠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衡阳华程医院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82例,采用随机单双号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烯丙雌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激素水平、保胎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χ2=5.145,P=0.023);治疗后,2组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 CG)、孕酮(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χ2=4.479,P=0.034);研究组保胎成功率为78.05%,高于对照组的56.10%(χ2=11.379,P=0.001)。结论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可提高有效率及保胎成功率,改善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习惯性流产妇女采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40例烯丙雌醇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烯丙雌醇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相关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观察组黄体酮(P)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4.34±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2.08±6.34),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对于均使用烯丙雌醇治疗的习惯性流产妇女来说,加用利托君联合治疗相较于常规添加药物硫酸镁对于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善较为显著,激素水平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更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取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保胎成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β-HCG水平为(1364.36±223.71)U/L,对照组β-HCG水平为(1365.07±223.68)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987>0.05)。治疗后,观察组β-HCG水平为(7275.24±538.67)U/L,对照组β-HCG水平为(5168.55±451.29)U/L,观察组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98,P=0.000<0.05)。治疗前,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为(8.41±1.63)分,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为(8.43±1.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2>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为(3.04±0.92)分,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为(5.26±1.07)分,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24,P=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1,P=0.023<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0.05)。结论使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β-HCG指标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杨艳旭 《北方药学》2018,15(3):68-69
目的:探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用治疗习惯性流产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9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进行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对两组保胎成功率和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79.17%与对照组的52.08%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应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用治疗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减轻不良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6.88%、7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黄体酮(P)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激素、β-hC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P激素、β-hCG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杜淑丽 《北方药学》2014,(12):68-69
目的:观察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寿胎丸治疗)和对照组60例(叶酸治疗)。结果:观察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对习惯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被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均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用烯丙雌醇治疗,观察组加用利托君,比较药物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所得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和妊娠物排除缓解时间分别为(7.9±1.2)d、(7.2±0.6)d和(9.6±1.2)d,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数据差异(P<0.0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存在生活质量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也在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有着深入探讨,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宁登攀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98-99,102
目的 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1例,A组患者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2%,B组总有效率为71.4%,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胎灵胶囊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口服烯丙雌醇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保胎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于确定妊娠后开始服药,连服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典型表现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血清生殖激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典型表现(如腰酸、下腹坠胀、腹痛、阴道流血等)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_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孕酮(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E_2、β-HCG、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卵巢及子宫动脉的搏动、阻力指数(PI和RI)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盆腔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胎灵胶囊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体内生殖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及子宫动脉血流的高阻状态,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安银 《北方药学》2023,(2):165-167
目的:探讨对先兆流产治疗中联用滋肾育胎丸和烯丙雌醇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80例先兆流产患者(门诊+住院),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例),对照组接受烯丙雌醇片单药治疗,观察组合用滋肾育胎丸和烯丙雌醇片。比较两组结果:临床总疗效、激素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E2、P、β-HCG水平均更高(均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在烯丙雌醇片治疗的基础上合用滋肾育胎丸,可增强临床整体疗效,有效改善激素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加快疾病康复速率,同时用药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习惯性流产运用烯丙雌醇和利托君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临床治疗将其分作A组及B组,每组33例。A组应用硫酸镁结合烯丙雌醇治疗,B组采取利托君和烯丙雌醇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3.93%,保胎率为78.78%;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69%,保胎率为60.60%,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优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采取烯丙雌醇和利托君结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显著提高保胎率,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 (allylestre nol)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 (URSA)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的治疗寻求最佳方案。方法 :4 35例原发性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分为 3组。联合治疗组 185例 ,接受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 ;主动免疫组 15 2例 ,单纯接受主动免疫治疗 ;烯丙雌醇组 98例 ,只接受烯丙雌醇治疗 ;另有 96例继发性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患者 ,为继发URSA组 ,全部接受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 92 .0 5 % ,主动免疫组为 71.4 3% ,烯丙雌醇组为 31.5 1% ,继发URSA组为 86 .76 % (P <0 .0 1)。联合治疗对原发和继发URSA的疗效相近 (P >0 .0 5 )。结论 :在本研究中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疗效最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收治的例先兆流产患者120,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烯丙雌醇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症缓解时间,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糖类抗原125(CA125)、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及下腹坠痛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β-HCG、PAPP-A及VEG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CA125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以上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流产有助于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维持正常妊娠,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接受药物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片,qd,连用21d。比较两组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成功率及完全流产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出血时间、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流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流产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有利于月经恢复,减少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林丽 《海峡药学》2012,(11):106-107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β-HCG、孕酮的动态检测在预测早期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选取所有孕妇治疗前、治疗后一、二、四周的血清β-HCG、孕酮进行分析,按照妊娠结局将102例患者分为继续妊娠组(62例)和难免流产组(40例),同时选取50例正常妊娠者为参照组。结果难免流产组血清β-HCG及孕酮水平在各个时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继续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血清β-HCG及孕酮水平在治疗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各项数值趋于相同。结论孕妇血清内孕酮和HCG水平联合动态监测可提高早期流产结局评估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益肾安胎汤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0月诊治的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HCG和黄体酮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安胎汤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β-HCG和PRL水平及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β-HCG和PR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足月妊娠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安胎汤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可明显的改善孕妇血清孕酮、β-HCG和PRL激素水平,降低流产率,提高足月妊娠率,而且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激素(β-HCG)与孕酮(P)动态监测对早孕期先兆流产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早孕期先兆流产孕妇1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m HCG和黄体酮治疗后,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安胎组(n=132)和流产组(n=46),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β-HCG、P水平及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清β-HCG、P的变化情况。结果 安胎组入院时检测β-HCG≥2 000 IU/mL者占比高达95.45%,而流产组仅有1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胎组入院时检测未出现P水平<15 nmol/L者,而流产组出现P水平<15 nmol/L者占比高达7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监测安胎组血清β-HCG、P呈上升趋势,且β-HCG的增幅较大;流产组血清β-HCG、P呈下降或微弱增长的趋势,两组患者血清β-HCG、P变化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早孕期先兆流产血清β-HCG与P水平可作为妊娠结局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