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6只雌性SD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3周后采用闭合骨折法建立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针刺+Wnt拮抗剂组,另设假手术组。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刺+Wnt拮抗剂组给予针刺治疗同时皮下注射20 mg/kg Wnt拮抗剂DKK1;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给予常规饲养。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组织矿物质密度(T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血清炎性因子和成骨影响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评定骨损伤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痂组织分泌型蛋白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Wnt拮抗剂组大鼠ALP、PINP、股骨组织病理学评分、BMD、TMD、BV/TV、Tb.N、Tb.Th、Wnt3a和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b.Sp、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 针刺能够改善PMOP股骨骨折大鼠骨密度,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提高成骨影响因子水平,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腺病毒过表达技术研究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在大鼠骨形成中的作用并观察骨康方(补肾健脾活血方)对过表达DKK1转染大鼠骨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利用过表达DKK1(Ad-DKK1)腺病毒转染其中6只大鼠,空载腺病毒(Ad-EV)转染另外6只大鼠,用生理盐水对剩余的6只大鼠进行注射并设为对照组(NC)。转染成功后,每组随机选3只给予骨康方干预,另外3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骨密度、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DKK1,LRP6,β-catenin,APC,RUNX2,OPG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腺病毒成功转染大鼠,Ad-DKK1转染组DKK1表达量明显高于Ad-EV组及NC组,Ad-DKK1组骨密度低于Ad-EV组及NC组(P0.05);②中药干预后,Ad-DKK1组、Ad-EV组、NC组大鼠骨密度升高,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APC表达量降低,Wnt信号通路成骨相关因子LRP6,β-catenin, RUNX2,OPG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①过表达DKK1可导致大鼠股骨骨密度降低;②骨康方干预后,大鼠股骨骨密度升高,LRP6,β-catenin, RUNX2,OPG表达量增加, DKK1、APC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熊果酸(XGS)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熊果酸组(XGS),每组10只;其中XGS组大鼠接受熊果酸(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检测股骨骨量、骨密度(BMD)、骨矿物质含量(BMC)、骨代谢指标以及BMP-2、Smad4、Wnt 1和 β-catenin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与OVX组相比,Micro-CT和双能X线结果显示XGS组的大鼠骨小梁微观参数、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得到明显改善。XGS组大鼠BMD、BMC、TV/BV、Tb.N、Tb.Th和Tb.Sp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血清检测结果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XGS组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均高于OVX组(P<0.05);XGS组大鼠血清ALP、OPD和OCN水平较OVX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显示,和OVX组比较,XGS组BMP-2、Smad4、Wnt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果酸可以通过BMP-2/Smad4/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去卵巢大鼠骨量流失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只暴露双侧卵巢但不切除;其余3组行双侧切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造模13周后开始治疗,针刺组取"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电针刺激15 min(断续波,2 Hz,1.0 mA)并灌服与药物组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间隔2 d,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药物组以戊酸雌二醇水溶液(0.02 mg/mL,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疗程同针刺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与药物组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疗程同针刺组;各组大鼠每周称重1次,以此调整给药剂量。治疗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股骨和胫骨,分别用RT-PCR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和胫骨Wnt3a,β-caten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最低,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或药物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量最低,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或药物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3a和β-cat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此调节骨重建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与假手术大鼠Wnt/LRP-5/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是否存在差异,观察骨碎补总黄酮给药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该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40只3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症模型组(OVX组)、骨质疏松模型+骨碎补总黄酮灌胃组(OVX+OTF组)、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激素灌胃组(OVX+USP组),每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各组均通过卵巢切除术进行骨质疏松症造模,SHAM组进行假手术。常规饲养10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验证造模,成功后开始药物干预。OVX+OTF组给予108 mg/(kg·d)剂量的骨碎补总黄酮进行灌胃;OVX+USP组给予0.1 mg/(kg·d)剂量的结合雌激素溶液灌胃;OVX组及SHAM组给予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给药2个月后以脱颈法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与SHAM组大鼠之间Wnt/LRP5/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干预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金雀异黄酮对OVX大鼠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骨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方法 4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OVX+17β雌二醇干预组(EST,10 μg/(kg·d))、OVX+金雀异黄酮干预组(GEN, 5 mg/(kg·d)).手术后15 w第5腰椎进行压缩试验,第6腰椎先行显微CT扫描测量骨密度和微结构参数,然后进行疲劳损伤试验,最后行大块组织品红染色、塑料包埋和磨片,磨片用于微损伤、骨细胞密度检测.结果 去卵巢后15 w,与SHAM组相比,OVX大鼠椎体骨密度、微结构参数、骨细胞密度和最大应力均降低(P<0.05),微破裂密度和面密度增加(P<0.05).GEN组骨小梁连接密度较OVX组增加(P<0.05),其他微结构参数与OV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OVX组相比,GEN和EST替代组骨细胞密度和最大应力均增加(P<0.05),微破裂密度和面密度减少(P<0.05).OVX组、GEN和EST替代组之间骨密度和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椎体骨力学性能的维持不依赖BMD和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检测各组骨组织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模型组骨组织BMD、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骨组织BMD、骨生物力学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骨组织mRNA和蛋白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骨小梁形态结构差,数量少,排列紊乱; A+B药组骨小梁结构完整,数量增多,排列规则。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组织微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卵巢摘除(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停药后效应。方法应用双侧卵巢摘除方法建立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给予皮下注射20μgkgdrhPTH(134)治疗8周,观察其骨量、骨生物力学、骨小梁形态计量及骨代谢相关血、尿生化指标,综合评价PTH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停药8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性PTH(134)治疗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的骨量、骨力学性能,改善骨微结构、增加骨转换。用药组的骨密度、股骨三点弯曲与腰椎压缩最大载荷、腰椎骨小梁百分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血ALP(P<0.05~0.01)与尿Pyd(P<0.05)保持高水平;PTH停药8周后大鼠股骨与腰椎骨密度、股骨三点弯曲与腰椎压缩最大载荷及腰椎骨小梁百分面积均较停药前显著降低(P<0.05~0.001),但仍显著高于OVX对照组(P<0.05~0.001)。结论外源性PTH(134)可显著增加OVX大鼠的骨量,提高骨力学性能,改善骨微结构,对卵巢摘除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停药后出现骨量的快速丢失,骨力学性能下降等变化,但仍显示出其对OVX大鼠骨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药物组,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检测骨组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生物力学指标,运用q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骨组织Wnt、β-catenin、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结果去势组股骨BMD、生物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股骨BMD、生物力学指标较去势组均显著升高(P0.05)。去势组骨组织Wnt、β-catenin、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骨组织Wnt、β-catenin、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去势组均显著升高(P0.05)。去势组骨小梁明显减少,排列稀疏不规则,连接不完整,骨髓腔变大,有大量纤维组织。药物组骨小梁数量减少不明显,粗细均匀稍致密,排列尚规则,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结论雌二醇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BMP-2,增加了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提高了骨生物力学性能,能够改善骨组织结构,发挥了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内热针对腰椎退行性病变大鼠椎间盘组织分泌型糖蛋白(Wnt1)、轴蛋白(Axin)及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讨内热针对腰椎退行性病变大鼠纤维环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un等造模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热针组、针刺组,每组10只,除了正常组大鼠外,余均进行造模。选取双侧大肠俞进行内热针及针刺治疗。采用Western-bolt法检测大鼠椎间盘组织Wnt1、Axin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内热针组和针刺组Wnt1和β-catenin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内热针组大鼠纤维环Axin表达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Ax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能下调腰椎退行性病变大鼠纤维环中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上调Axin的表达,这表示该机制可能通过调节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