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8月—2017年08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月、12个月VAS、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93.5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稳定、近期临床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间隙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随机分为单纯椎间孔镜组和联合胶原酶组。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c Nab标准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和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照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联合胶原酶组治疗后12个月的优秀率为75%,与椎间孔镜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和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果,但前者的远期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方式。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60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研究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2组间ODI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窗手术方式相比,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恢复工作更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应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3、6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85(62±17)min,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术后第1天,3、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3、6个月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0.91%。术后未发生下肢麻木、椎间盘炎、血管损伤、硬脊膜破裂及肠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4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通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JOA)评分、视觉模拟法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n=30):对照组使用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组使用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VAS从术前6.57±0.55 cm下降到术后第一天的3.48±0.56 cm(P<0.01),ODI(%)值从术前72.73±2.59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9.55±2.32(P<0.01);治疗组VAS从术前6.44±0.55 cm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16±0.64 cm(P<0.01),ODI(%)值从术前69.94±2.57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19.18±1.52(P<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和OD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优良率达到73.3%;治疗组优良率达到90%。结论:CT引导下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腰椎功能活动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 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 00%(P 0. 05)。2组患者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差异,进一步探讨神经根沉降征对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价值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2018年10月于课题组所在单位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突症的患者80例,对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与神经根沉降征阴性组的术后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分,OD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神经根沉降征阴性组;结论:神经根沉降征可作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突症患者的术后疗效预测的评价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