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917-1918
目的:观察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2015年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肌瘤类型分为0型(A组,56例)、Ⅰ型(B组,42例)和Ⅱ型(C组,2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统计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0型和Ⅰ型患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身体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对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钟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荷兰国际培训学校提出的分组标准分为0型组40例,Ⅰ型组44例,Ⅱ型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妊娠结局、手术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足月生产率高于Ⅰ型组、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的难产率、早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的手术满意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0型组、Ⅰ型组、Ⅱ型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对机体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均可获取较高的手术满意度,但不同类型子宫内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生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子宫内黏膜下肌瘤对提升患者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M)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宫腔镜采用PKRM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之上行综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1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PKRM予以综合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12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子宫黏膜下肌瘤中0型31例,Ⅰ型58例,Ⅱ型35例。结果:12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切除肌瘤最重248 g,术前超声测量肌瘤最大直径95 mm。所有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28例1次切净,7例未1次切净,其中5例由于残余肌瘤突入宫腔行钳夹取出而愈,1例行2次宫腔镜手术切除残余肌瘤而愈,1例因反复月经量过多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术后满意率为94.4%,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式。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英  刘芯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94-389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其中0型45例(A组),Ⅰ型46例(B组),Ⅱ型35例(C组),均采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满意率分别为97.8%、95.7%,略高于C组的9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0型及Ⅰ型黏膜下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阴道放置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宫颈预处理对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患者宫颈扩张程度和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鄞州人民医院及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128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SMU)患者,并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其中A、B组患者分别于术前给予阴道放置卡孕栓、米索前列醇行宫颈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扩张程度和手术情况。结果 A组宫颈扩张效果(t=8.57)、总有效率(χ~2=5.48)较B组更佳(均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4.02,P<0.01),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t=9.51,P<0.01)。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放置卡孕栓行宫颈预处理有利于SMU患者行宫腔镜TCRM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宫颈扩张,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有效,临床上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曹阳 《现代保健》2011,(17):54-55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忭。方法对1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B型超声联合官腔镜电切术治疗,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70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术后随访6-48个月,0型、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均达100.0%,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结论B型超声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 GnRHa组术前应用GnRHa联合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6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7例),肌瘤直径约2.2~4.5cm;非GnRHa组术前不采用GnRHa直接用等离子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3例),肌瘤直径2.1~4.2cm.结果 GnRHa组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500~5 000mL,平均3 2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820±142mL,手术时间20~70min,平均43±15min,术中出血量20mL,非GnRHa组患者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800~7 000mL,平均5 0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1 450±235mL,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58±18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无明显肌瘤复发.结论 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高效率等特点,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黏膜下Ⅱ型肌瘤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并选择同期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以及术后病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实验组中并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对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在肌瘤直径超过5c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武汉商职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直径≥5.0cm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进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实验组进行电切术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经期较短(t=3.70,P<0.01),血红蛋白含量较高(t=6.9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66,P=0.01).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10/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直径≥5.0cm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宫腔镜治疗直径4 cm的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6月经阴道超声或磁共振诊断的12例直径4~8 cm的Ⅱ型黏膜下肌瘤行HIFU治疗,术后3月分析肌瘤变化,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记录HIFU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肌瘤最大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宫腔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 HIFU术后1例肌瘤完全排出,1例部分排出,3例转为0型(27.3%,3/11),6例转为I型(54.5%,6/11)。HIFU前患者肌瘤最大径平均(55.08±9.93)mm,肌瘤体积平均(68.60±36.27)cm~3,子宫体积平均(222.26±54.76)cm~3。HIFU后患者肌瘤最大径平均(40.08±15.75)mm,肌瘤体积平均(33.00±21.06)cm~3,子宫体积平均(161.96±43.18)cm~3。HIFU后患者肌瘤最大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手术平均出血量(25.00±11.62)mL,平均手术时间(30.91±13.00)min。结论 HIFU联合宫腔镜治疗直径4 cm的Ⅱ型黏膜下肌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HIFU可以作为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濮玉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2-6143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临床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5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手术全程顺利,手术时间在10~46 min之间,出血量为10~90 ml,术后6h常规拔除尿管均可自行排尿,术后24 h之内均完全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在5~7 d出院. (2)术后评价治疗整体满意率为96.55% (56/58),0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均为100% (38/38),Ⅰ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92.86% (13/14),Ⅱ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83.33% (5/6). (3)术中及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症及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康复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采取常规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为对照组;50例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为观察组。对其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子宫的平均长度、厚度和容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6、4.63、6.29,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次月经量过多(>60mL)和继发性腹痛患者的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4、5.24,均P<0.05)。术后20天,两组卵泡数量较术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对照组较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术两组患者的手术历时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14、1.41,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具有明显优势(t值分别为4.87、2,89、4,92,均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较传统宫腔镜手术手术相比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对子宫和卵巢功能损伤小,恢复快,且保留了生育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及预后,评价宫腔镜对各种类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根据子宫肌瘤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各类子宫粘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00ml。术后月经减少情况0型粘膜下肌瘤为100%,Ⅰ型为97%,Ⅱ型为92%,贫血好转比例8 1%。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安全、高效,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型99例,Ⅰ型134例,Ⅱ型67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手术,观察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前205例(68.3%)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表现,贫血患者77例(25.7%),74例(24.7%)患者表现为自然流产,99例(33.0%)患者表现为不孕。300例手术中,手术时间为(22.2±7.0)min,术中出血(12.9±4.3)ml,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次成功切除,有4例Ⅱ型子宫黏膜下子宫肌瘤行二次电切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成功随访152例,其中术前有AUB表现的患者111例,术后月经改善91例(82.0%);有生育要求患者92例,术后妊娠47例(63.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可靠,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手术可以改善患者月经以及促进生殖预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小淳 《现代养生》2014,(24):65-65
目的: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手术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选择划入开腹组与宫腔镜组(n=18)。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宫腔镜组在宫腔镜下实施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症状恢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宫腔镜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为83.33%,宫腔镜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为94.44%,宫腔镜组患者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生4例并发症,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效果较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对体积大、宫腔操作复杂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监护下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31例,其中0型3例,Ⅰ型19例,Ⅱ型9例.肌瘤大小3.5~5.8 cm.结果 各类黏膜下子宫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5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88.9%.结论 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安全、可靠,是治疗体积大、宫腔操作复杂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到本院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18例,疗效良30例,疗效差3例,疗效优良率94.12%;对照组疗效优12例,疗效良29例,疗效差10例,疗效优良率80.39%。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上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