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特征降维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机器学习诊断模型,开发临床常规血液指标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明确诊断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185),将其他恶性妇科肿瘤患者(n=138)、良性妇科疾病患者(n=339)与正常体检者(n=92)三类人群作为整体对照组。借助电子病历挖掘系统获取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标志物、血细胞分析、性激素等6类共计28项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再将低维度特征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建立诊断模型,同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和分类精度。结果机器学习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48,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86.9%,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CA125的传统方式。该模型对不同病程分期的卵巢癌均能进行准确诊断,并且在三个对照亚组中均表现出对卵巢癌一定的鉴别能力。结论利用机器学习整合多项常规检验指标可有效提升卵巢癌的诊断效能,为卵巢癌的智能化辅助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比研究法,以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根据2009年FIGO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MRI诊断分期(使用德国GE公司SIGNA HDX型磁共振成像仪)以及病理学分期,分析MRI对于宫颈癌分期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病理活检确诊的136例患者中,MRI确诊123例,临床确诊115例,MRI确诊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早期宫颈癌(CINIII及I期)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为69.03%(29/42),而对于II期及以上的准确率为100%(94/94),临床分期对于早期宫颈癌(CINIII及I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0.96%(34/42),而对于II期及以上的准确率较低,为86.17%(81/94),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MRI诊断子宫颈癌准确性高,且对于II期及以上的分期诊断准确高,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及评估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超联合儿科阑尾炎评分(pediatric appendicitis score,PAS)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300例,其中临床确诊急性阑尾炎13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62例,回顾性分析B超、PAS结果,分析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价值。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74%、80.25%、76.33%、75.57%、76.92%;PAS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76.54%、72.00%、70.77%、72.94%;B超联合PAS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68%、75.31%、81.00%、75.16%、87.77%;B超、PAS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均高于单一B超、PAS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超联合PAS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B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且均行CT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67.50%,显著低于MRI诊断的91.25%(P <0.01);且MRI诊断直肠癌T1~T2期准确率及T3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T4期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诊断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为52.50%,显著低于MRI诊断的77.50%(P <0.01);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中N0期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N1期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在N2期中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及MRI均可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但MRI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K最邻近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和决策树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日发病人数进行预测及效果评价。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28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每日缺血性脑卒中确诊人数以及来自中国天气网的同期成都市天气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获得该医院每日缺血性脑卒中确诊人数分组的影响因素。然后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R 4.1.2软件进行SVM、KNN和决策树3种机器学习方法的训练及验证,并以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基准模型,计算各模型的F1分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准确度;上述操作重复3次,以3次结果的均值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4种模型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日确诊人数分组的预测效果按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VM(88.9%)、logistic回归模型(87.5%)、决策树(85.9%)、KNN(85.1%),按F1分数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SVM(6...  相似文献   

6.
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探讨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7例肺癌患者、108例正常人血清标本,随机分成训练组(肺癌89例、正常人68例)与测试组(肺癌38例、正常人40例),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其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训练组中肺癌与正常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后,建立肺癌诊断的最优分类树模型,然后用测试组血清标本盲法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分类树诊断模型由质荷比分别为5 808、5 971和7 780的3种蛋白质组成。盲法验证显示,该模型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为92.3%,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1%(35/38)和92.5%(37/40)。结论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较以往的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64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比MSCT及腹部B超对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同时将MSCT分期与病理分期相比,评估MS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SCT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查率均高于腹部B超检查(98.44%vs 71.88%,80.77%vs 53.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MSCT T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2.19%(59/64),N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0.77%(21/26),经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T分期=0.894,Kappa N分期=0.858),Kappa≧0.75一致性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结肠癌及评估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各个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的病理学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用灵敏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评估APRI指数、Forns指数、S指数、APAG指数和Fibroindex等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APAG模型和S指数模型表现较佳。APAG指数模型判断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91和0.930,以0.27为界定值排除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4%和92%:以0.8为界定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91%和90%,47.3%患者可被正确预测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S指数模型判断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47和0.866,以0.1为界定值排除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7%和85%:以0.5为界定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91%和90%,53.6%患者可被正确预测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以APAG模型和S指数模型较为简便有效,可以避免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9.
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阿尔茨海默病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探讨诊断模型在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ELDI-TOF-MS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45例患者AD和60例健康老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筛选出11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其中以质荷比(m/z)分别为4604.2、7775.7和9200.6的3个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对AD检测的灵敏度为88.9%(40/45),特异性为85.0%(51/60),总准确率为86.67%(91/105)。结论 SELDI-TOF-MS对AD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AD的诊断及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薄层及多平面重建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分期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容积数据扫描163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以层厚5 mm(间隔5 mm)及0.5 mm(间隔0.4 mm)重建出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对病变进行部位及T分期评估.根据发病部位分成3组:Ⅰ组:直肠下段前壁或邻近齿状线;Ⅱ组:直肠下段后壁或侧壁;Ⅲ组:直肠中上段或结肠.将Ⅲ组病例按照术后病理分期分为4组:A组:Tis和T1;B组:T2(B1组:T2a,B2组T2b);C组:T3;D组:T4.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分析不同部位、不同成像方法 及不同病理分期进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5 mm对Ⅰ、Ⅱ、Ⅲ组T分期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4.44%、61.54%和66.67%;0.5 mm分别为51.85%、61.54%和69.92%;MPR分别为51.85%、76.92% 和78.86%.CT对Ⅰ组与Ⅲ组的诊断准确灵敏度存在显著差异(5 mm P=0.031、MPR P=0.004),Ⅲ组中MPR组优于5 mm和0.5 mm(P=0.008,P=0.019).CT对Ⅲ组A、B、C、D 4亚组的T分期诊断灵敏度如下:5 mm 为53.85%、30.00%(B1组57.14%,B2组6.25%)、84.00%和60.00%;0.5 mm为76.92%、33.33%(B1组76.92%,B2组18.75%)、84.00%和60.00%;MPR分别为92.31%、53.33%(B1组78.57%,B2组31.25%)、86.67%和80.00%.CT对B2组的诊断灵敏度显著低于其他组,且大部分诊断错误病例为高估.结论 CT对早期结直肠癌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MPR可提高CT对中上段直肠及结肠肿瘤的诊断灵敏度.CT对直肠下段前壁或邻近齿状线的直肠癌的T分期灵敏度均较低,对T2b过高诊断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特异度、灵敏度研究。 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随机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2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包括LVDD、LAD、LVEF、E峰/Ea峰、室壁运动情况及诊断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两者结果的差异,判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准确性,分析诊断其特异度和感敏度。 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度达到93.40%,特异度和灵敏度也较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分别达到71.43%、95.61%,阴性预测值为35.71%,阳性预测值为98.99%。 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判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独特的优势,简单、有效、无创,且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380例因ACS入院的患者,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类,分析其临床基线数据特征。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RDW对ACS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LVEF的各组ACS患者,其年龄、血肌酐、白细胞和RDW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可知,RDW对ACS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可达0.653(P<0.001),以13.2%作为临界点,其诊断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61.4%。结论作为一个检测便捷的指标,RDW对ACS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52例,正常对照组4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衰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YHA分级与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1),LVEF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652,P<0.01)。ROC曲线分析,BNP诊断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00ng/L和580ng/L,此时诊断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8%和92.5%、88.5%;诊断心衰的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为62%。结论: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对心衰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心衰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组织多普勒及左心房容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评价这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中国心力衰竭协会舒张性心力衰竭简化标准,选择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且血清B型尿钠肽(BNP)≥200 p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0例(HFNEF组),正常对照组病例(排除心肺疾病)32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峰),分别计算E/A比值、E'/A'及E/E'比值;分别测量左心房长轴的直径、左心房的上下径、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LAV).结果 HFNEF组E/A比值1.12±0.58、E'/A'比值0.63±0.31,对照组E/A比值1.01 ±0.41、E'/A'比值0.63±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比值HFNEF组为16.05 ±5.19、对照组为10.78±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V在HFNEF组为(55.83±13.67) cm3、对照组为(38.11±10.68)cm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E'比值、LAV两者的诊断准确度均为中等偏高;E/E'在截断点为12.93时,灵敏度为0.65,特异度为0.91,LAV在截断点39.12 cm3水平时,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73.结论 E/E'比值、LAV超声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学指标对于诊断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左心功能不全患者95例,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测量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抽静脉血查B型脑钠肽(BNP)等,并研究左心功能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浆BNP、LVEDD逐渐增加,LVEF逐渐减低,ABI也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减低(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资料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I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与BNP、LVEDD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0,328、-0.229(P0.05)。结论 ABI与左心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与传统反映心功能不全的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好的反应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为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93.8%),死亡2例(6.2%),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针对不同基础心脏病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We compar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amino-terminal proBNP (NT-proBNP) for diagnosis of preclinical and mild heart failure (HF). METHODS: We assayed plasma NT-proBNP and BNP in 182 healthy controls and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820 HF patient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lassification. These included 86 patients in stage A [mean (SE) ejection fraction 61% (1%); mean (SE) age 47 (2) years], 255 in stage B [65% (2%); 62 (1) years], 420 patients in stage C [35% (1%); 68 (1) years] and 59 in stage D [25% (1%); 74 (1) years]. Diagnostic accuracies of BNP and NT-proBNP were evaluated by ROC analysis, and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predict HF staging. RESULTS: Median BNP and NT-proBNP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rom stage A to D 57-fold and 107-fold, respectively. Both assays were accurate (P <0.001) in separating stage B from controls or stage A, and stage C from controls or stage A or B. NT-proBNP was more accurate (P <0.001) than BNP in differentiating stage C from stages A and B patients and controls and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HF classification in a model including age, sex, and renal function (P <0.001). CONCLUSIONS: Monitoring BNP or NT-proBNP enabled identification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at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F. NT-proBNP showed better accuracy than BNP for identifying mild H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GDF-15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经、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血清GDF-15的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64,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57,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42,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因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外周血GDF-15的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其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GDF-15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06月收治的7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左心衰竭在老年人中多见,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中以感染最多见,其次为急性血压升高、排便用力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因以冠心病多见,高血压次之.结论:及早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先兆,并及时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可减少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TC和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C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定位、分型;其中16例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分析CTC在结直肠癌T分期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