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早期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信使RNA的表达,Ⅰ型胶原(Collagen -Ⅰ)以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生成,探讨胰腺星形细胞在胰腺炎早期纤维化启动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阻断胰腺导管同时腹腔注射雨蛙素(5 0 μg·kg-1·d-1)的方法诱导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施行开腹手术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0、72、12 0h处死大鼠,取完整胰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型胶原和α-SMA的表达,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TGF - 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胰腺组织胰腺星形细胞染色偶尔阳性,实质无明显改变,胶原染色阴性,TGF - β1mRNA无表达。模型72h组胰腺炎症改变,Collagen -Ⅰ、α-SMA检测表现胰腺间质以及腺泡周围的黄染,涉及广泛,深浅不一,较正常组变化明显;TGF - β1mRNA表达明显增强。模型12 0h组,光镜检查炎症表现更甚,间质组织增生。Collagen -Ⅰ、α-SMA表现也呈进行性进展,TGF - β1mRNA表达比较72h模型组略有降低。结论 研究表明,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出现TGF - β1的激活,并刺激胰腺星形细胞(α-SMA阳性细胞)激活、增生,并使Collagen -Ⅰ逐渐生成沉积,提示胰腺的纤维化进程的启动,且随时间延长胰腺星形细胞激活逐渐增多,相关纤维化组分沉  相似文献   

2.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方对肾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分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随即关闭腹腔。造模后第2天开始分别给予温阳活血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均连续灌胃14d。结果与结论:温阳活血组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3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Smad7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福辛普利组相当。推测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进而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胰腺炎(CP)近来的研究渐多,已明了多种因子可起作用,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近年来多项研究皆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与慢性胰腺炎相关甚多,转化生长因子可活化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胰腺星形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促结缔组织生成,减少凋亡,促进纤维化.且有多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相关药物,在减缓胰腺纤维化进程的同时,被发现TGFβ表达有所减少,现作者对TGFβ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星状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促进PSC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主要因子。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PSC活化、进而在胰腺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就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胰腺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s信号通路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心肌纤维化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前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 A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但是否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及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10-6,10-5和10-4mol/L).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6,12和24 h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15,30,60和120 min的Smads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6 h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作用24 h时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15 min后开始上升,1 h达到高峰,2 h后虽有所下降,但仍较刺激前增加3.9倍(P<0.01).丹参酮ⅡA(10-5和10-4mol/L)预处理可下调纤维连接蛋白和磷酸化Smad2/3表达(P<0.05或P<0.01),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知,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纤维连接蛋白及其mRNA和磷酸化Smad2/3表达.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慢性胰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慢性胰腺炎是以胰腺慢性炎症损伤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其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油酸法制备Wistar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造模后20 d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细胞悬液1 mL(含细胞3×106),第40天和第60天各重复1次;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进行十二指肠穿刺及胆胰管逆行注射,其余操作同模型组.3组动物均于治疗结束后取胰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结论: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病变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3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和12例癌旁组织中的TβRⅡ、P-Smad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食管癌中TβRⅡ、P-Smad2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βRⅡ、P-Smad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构成比、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存在TβRⅡ和Smad2 的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BMP7组(MI+BMP7组)和心肌梗死组(MI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BMP7(35μg/k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4周。另选6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行相同手术操作而不结扎左前降支。在手术4周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再经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p-GSK-3β和TGF-β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P0.05),p-GSK-3β及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而MI+BMP7组与MI组相比,大鼠心肌组织可见胶原纤维沉积减少(P0.05),p-GSK-3β及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BMP7可有效抑制MI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GSK-3β活性,抑制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从制模后2 d起,姜黄素组给予100 mg.kg-1.d-1姜黄素腹腔注射。术后4周心脏穿刺抽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值。处死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α-SMA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1)。姜黄素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研制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建立角膜移植大鼠模型,在植片急性排斥期,检测空白对照组和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植片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方法:建立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环孢素A滴眼组(环孢素A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用药,1滴/次,3次/d;术后所有受大鼠术眼点0.3%氧氟沙星滴眼液、0.5%托品酰胺滴眼液,3次/d,第12天停药。取角膜植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角膜植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角膜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植片显著增厚,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组角膜植片厚度正常,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性: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组的植片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 <0.05)。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可减少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急性排斥期植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表达,而且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对角膜植片的浸润,这可能就是转化生长因子β1抗排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研究秋水仙碱体外对心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使用TFGβ1建立心脏纤维化的细胞模型,2.5ng秋水仙碱或DMSO处理,通过qPCR和蛋白印迹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的相关指标。结果:TFGβ1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Collagen I、α-SMA、CTGF表达增多,秋水仙碱预处理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TFGβ1诱导的Collagen I、α-SMA、CTGF升高。RhoA/ROCK信号通路是TGFβ1下游信号通路之一,秋水仙碱可抑制该信号通路。结论:秋水仙碱体外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HR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通心络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10只8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给药12周后,Masson法检测心肌纤维化,实时逆转录PCR法检测α-SMA和TGF 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磷酸化Smad3和CTGF蛋白表达。结果:通心络胶囊减轻了SHR心肌纤维化,抑制α-SMA mRNA表达,降低了SHR心脏Smad3的磷酸化水平和CTGF的表达,未改变TGFβ1 mRNA的表达。结论:通心络胶囊通过抑制非TGFβ1依赖性Smad3/CTGF促纤维化通路,抑制了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改善了高血压病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进展性慢性肾脏病中,均可见到肾间质纤维化现象,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甚为密切,并可作为预测肾功能恶化的一个十分准确的指标.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3/2008-01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12)g.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模型组大鼠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1,3,7,14 d麻醉后处步匕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苏木精-伊红、PAS及Masson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的mRNA表达.结果: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量极少,但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织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41,0.892,0.854,P<0.001),在间质中的表达量也成正相关.结论: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随着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说明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能否阻抑TGF-β1诱导的大鼠内侧副韧带(MCL)成纤维细胞?琢-SMA过表达及其可能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MCL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TGF-β1(5ng/ml)及HGF (10—40 ng/ml)。培养72h后,用RT-PCR检测各组?琢-SMA mRNA及Smad3 mRNA的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琢-SMA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能显著诱导?琢-SMA及Smad3的表达(P<0.01),而HGF则可以有效地阻抑其表达,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HGF可以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来阻抑TGF-β1诱导的?琢-SMA过表达。这为利用HGF预防和治疗MCL损伤后瘢痕及纤维化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实验证明,Rho/ROCK信号通路在转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视紫红质蛋白激酶抑制剂4-氮基吡啶类化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2007-03/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为德国Calbiochem公司产品.转化生长因子β1为美国R&D公司产品.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第2代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 10 μg/L;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 μmol/L.转化生长因子β1+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其中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 μmol/L)提前孵育2 h进行干预处理后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48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RT-PCR方法检测E-钙黏素、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素、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钙黏素明显下调,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明显上调;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显著下调α-SMA和波形蛋白的表达(P<0.05),但不能上调E-钙黏素的表达.结论:转化生长因子p1能够诱导腹膜间皮细胞的转分化;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转化生长因子B1诱导的大鼠腹膜问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既能促进创伤愈合又是刺激瘢痕增生的主要生长因子,而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转导途径与瘢痕形成存在重要关系。目的:通过研究瘢痕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转导途径进一步探讨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蛋白"为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分别检索CNKI数据库(http://epub.cnki.net/grid2008/index/ZKCALD.htm);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选择1995年10月至2011年10月相关文献,筛选出主要论述瘢痕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并于近期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的相关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27篇,经整理分析后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瘢痕形成,通过干预该途径的各环节可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信号转导是转化生长因子β1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基本途径,所以更加深入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及其调节可进一步补充瘢痕发生机制,以此为理论基础有利于应用生物工程等先进手段从分子水平干预瘢痕形成过程,使细胞能适时适度增殖、分化、凋亡及发挥功能,使创伤愈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百草枯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上皮-间充质转变(EMT)现象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及百草枯组,每组各30只。百草枯组腹腔注射80 mg/kg百草枯建立中毒模型,对照组注射3 mL等渗NaCl溶液。分别在建模后1、3、7、14、21、28 d分批处死大鼠,比较两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重及羟脯氨酸水平,取左肺下叶予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百草枯中毒后1、3、7、14、21、28 d肺组织中EMT相关指标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肺湿干比重及羟脯氨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2、22.541,P均< 0.001),且百草枯组湿干比重的比值在3、7、14、21、28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羟脯氨酸表达水平仅在14、21、28 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百草枯组大鼠中毒后1~7 d,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质增厚水肿,中毒后21 d和28 d可见肺泡壁明显增厚及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百草枯组各时间点TGF-β1、Smad2/3、p-Smad2/3、Smad4、p-Smad4、Smad7、p-Smad7、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85、7.381、7.878、10.743、14.575、17.791、33.200、14.453、10.849、25.415、26.263,P均< 0.001),且百草枯组TGF-β1、Smad2/3、p-Smad2/3、Smad4、p-Smad4、α-SMA、Vimentin及FSP-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中毒后21 d达高峰(P均<0.05)。而Smad7、p-Smad7及E-cad表达水平逐渐降低,Smad7、p-Smad7水平在中毒后7 d达到谷底;E-cad表达水平在中毒后21 d达到谷底(P均<0.05)。 结论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EMT过程影响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肠壁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常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是炎症性肠病中控制胶原合成和介导肠纤维化复杂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特异性下游效应分子.目的:实验拟观察隔药灸与电针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三级实验室、临床免疫三级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8只用于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三硝基苯磺酸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隔药灸组:取天枢(双)、气海穴,每次每穴灸2壮,每日隔药饼灸1次,连续10d.电针组:取天枢(双)、气海穴,采用LD202H型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电针刺激,频率2/50Hz,20min/次,1次/d,连续10d.药物组:美沙拉嗪灌胃治疗,2次/d,连续10d.正常组:无任何干预措施,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纳入SD大鼠60只,每组各取1只用于模型鉴定.模型组4只大鼠死亡,7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他4组随机取8只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正常组可见正常结肠壁组织,黏膜完好;模型组溃疡形成,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而明显增宽,肉芽组织增生.隔药灸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病理组织学均较模型组改善.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升高(P<0.01).经治疗后,隔药灸组、电针组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隔药灸组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下调作用较电针组更显著(P<0.01);药物组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结论:隔药灸和电针治疗能够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隔药灸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小鼠的下颌下腺是研究唾液腺的发育的良好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器官发育和疾病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但是在下颌下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表达以及作用机制至今并不明确。目的:观察胚胎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小鼠涎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胚胎期第14.5天的标本,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抗体,对小鼠的下颌下腺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新生小鼠标本,大体观察下颌下腺,并且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与结论:①小鼠出生时,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导管和闰管细胞也已经分化完成。②在胚胎期第14.5天,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在腺泡上皮和导管上皮内高表达,而腺体上皮细胞外的间充质没有表达。③p-ERK1/2主要也是表达在下颌下腺的上皮细胞中,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在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基本一致。说明在小鼠下颌下腺的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可能通过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ERK信号通路来调节涎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E-钙黏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左输尿管。干预组于建模起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0.5μg/mL灌胃,1次/d,连用14d;余3组给予花生油1mL/d,1次/d,灌胃。4组分别于术后1,3,7,14d各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肾脏标本,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大鼠E-钙黏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钙黏素阳性表达量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多(P<0.01);干预组E-钙黏素表达量增多,TGF-β1表达减少(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与E-钙黏素呈负相关(r=-0.833,P<0.0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呈正相关(r=0.806,P<0.01);E-钙黏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间呈负相关(r=-0.871,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维持肾组织E-钙黏素的表达、抑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来减轻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