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对比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方法 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1 kJ/(kg·d)]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血清IgG、IgM、IgA、CD3+、CD4+、CD8+、CD4+/CD8+.结果 经过7 d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IgG、IgM、CD3+显著增加(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1);肠内免疫营养组IgM、CD3+术后9 d与术前1 d差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婴儿体外循环(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CPB手术先心病患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76例,抚触组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心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4 d、8 d等时间点抽外周血,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IgG、IgM、IgA及补体C3的变化.结果:术后1 d、4 d两组NK、CD3+、CD4+/CD8+、IgG、IgM、IgA、C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8 d对照组NK、IgG、C3及两组Ig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d、8 d NK、IgG及术后8 d 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心病婴儿于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提高免疫功能,迅速恢复身体机能,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IEDs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EN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分别检测术前1d、术后1,9d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结果 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术前、术后1d2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2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降低,术后9d均回升.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G与IgM较术后1d均显著增加.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M较EN组分别增加了6.57%、27.97%、26.47%、36.05%、22.75%、2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57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27例,开腹手术3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3和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的水平.结果 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第3、7天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较小,体现了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联合术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的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7 d的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术后7 d的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术在治疗老年食管癌方面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恢复快,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方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应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6):1765-1768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并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C3、IgA、IgM、IgG和CD3+、CD4+、CD8+、CD4+/CD8+、NK细胞百分率,并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感染率。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CD4+/CD8+、NK细胞的恢复程度与PN组差异有显著性;EN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率较PN组低。结论:与PN对比,EN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字表法分为EN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PN组(早期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于营养支持7d后观察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包括CD4~+、CD4~+/CD8~+、CD3~+、CD8~+、IgG、IgM、IgA)的改善情况;于术前及营养支持治疗5d及7d后给予乳果糖10g和甘露醇5g口服,观察乳果糖排除率/甘露醇排除率(L/M)。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4~+、CD4~+/CD8~+、CD3~+、CD8~+、IgG、IgM、IgA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营养支持治疗后CD4~+、CD4~+/CD8~+及IgG、IgM、IgA均明显上升,CD3~+、CD8~+有所下降。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及IgG、IgM、IgA水平高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及7d后,EN组患者L/M比值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在促进患者肠道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及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87例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腹腔镜组)、38例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囊肿摘除(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点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d1的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d1的IgG、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均可影响到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但腹腔镜组的损伤更小,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情况更轻,从而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CD8、CD3、CD19、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28、CD80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例胃癌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1d的外周血CD4、CD8、CD3、CD19、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28、CD80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胃癌患者CD8+、CD28+、CD28+ CD8+、CD28-CD8+、CD80+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CD4+/CD8+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患者术毕外周血CD3+、CD4+、CD28+、CD28+ CD4+、CD28+ CD8+、CD19+细胞比率较术前降低,CD4+/CD8+降低,NK细胞比率升高;术后1d CD3+细胞依然低于术前水平,CD4+、CD28+、CD28+ CD4+细胞升高但尚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CD8+细胞低于术前;CD28+ CD8+细胞及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CD19+细胞比率升高且高于术前,NK细胞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认为胃癌惠者免疫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围手术期特异性免疫受抑,而非特异性免疫处于相对优势;术后1d患者的免疫状态尚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术前及术后免疫功能的比较,探讨OSAHS患儿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不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选取3~6岁患儿120例,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随机分为腭咽成形术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测定所有入选患儿术前、术后1月、术后3个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NK值,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监测相同的指标,将2个试验组患儿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与腭咽成形术组的患儿IgA、IgG、IgM及补体C3、C4均较术前1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接近术前水平。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与腭咽成形术组比较,术后1个月时,腭咽成形术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腭咽成形术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患儿,患儿术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前相比略有下降,但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腭咽成形术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患儿同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指标情况及其对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腹腔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TPSA、FPSA、IgG、IgA、IgM水平以及CD4~+、CD8~+、CD4~+/CD8~+百分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d、7d血清TPSA、FPS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d血清IgG、IgA水平及CD4~+、CD4~+/CD8~+百分比较术前均明显降低,CD8~+百分比较术前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血清IgG、IgA水平及CD4~+、CD4~+/CD8~+百分比较术后1d均明显升高,CD8~+百分比较术后1d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IgM水平术前术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尿道狭窄、尿潴留、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P=0.00)。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高浓度泌乳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体液免疫3项(IgG、IgM、IgA)。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泌乳素正常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泌乳素增高组的T淋巴细胞CD4~+亚群百分比、CD4~+/CD8~+比值及IgG水平增高(P0.05);而精神分裂症泌乳素增高组的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高浓度的泌乳素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而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行52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腹腔镜组25例,开腹组27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 d、7 d、14 d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RP、CD3+、CD4+、CD8+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CRP、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RP、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D3+、CD4+、CD4+/CD8+水平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开腹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每组29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取外周血检测IgA、IgG,IgM、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炎症介质TNF—α和IL-2。结果:术后8d EJTN组IgA、IgG,IgM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至正常水平,而TEN组CD8^+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炎症介质TNF-α在术后第8天明显低于TEN组(P〈0.05),而IL-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出院后一年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群(CD4+、CD8+)及NK细胞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口总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而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手术,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另外还可以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46例,未输血组15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术前、术后3d、14d、30d分别抽静脉血备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结果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30天与第3天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未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天该值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CD8+变化不显著;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相比:术前及输血前细胞免疫无差异。术后第3天,未输血组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与输血组比较(P<0.05),CD8+无差异。术后第14天、30天,未输血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明显高于输血组(P<0.05)。结论输血对脑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供者同种异体输血(multip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MABT)对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单供者同种异体输血(sing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ABT)患者(SABT组)与MABT患者(MABTⅠ组、MABTⅡ组)及对照组(未输血组)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 d:各组患者CD3+、CD4+、NK细胞数均下降(P0.05)而CD8+上升(P0.05),但MABTⅠ组、MABTⅡ组变化更明显(P0.01)且与SABT组、未输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7 d:MABTⅠ组、MABTⅡ组CD3+、CD4+、NK细胞数低于术前(P0.05)而CD8+上升(P0.05);术后2 d、7 d:MABTⅠ组、MABTⅡ组CD4+/CD8+均低于术前(P0.05),MABTⅡ组CD3+、CD4+又低于MABTⅠ组(P0.05),CD8+高于MABTⅠ组(P0.05)。结论 MABT可通过加强细胞免疫抑制而增强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学     
070350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苗天爱…//护理学杂志.-2006,21(23).-6~8将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进行长春地辛(VDS)方案辅助化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4例)仅进行VDS方案辅助化疗。测定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D4+活性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辅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与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6例白血病患者,其中ALL患者48例(ALL组),N-ALL患者58例(N-ALL组),并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进行检测,并通过细胞生物玻片法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进行测定。按照治疗后有无改善将106例患者又分为非改善组55例(其中ALL患者25例,N-ALL患者30例)与改善组51例(其中ALL患者23例,N-ALL患者28例)。结果:106例白血病患者IgA、IgG和IgM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与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改善组IgA、IgG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与CD3~+CD4~+T细胞绝对值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未改善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CD3~+、CD3~+CD4~+/CD3~+CD8~+比值和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治疗后ALL和N-AL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T细胞)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明显改善,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传统开腹组(50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8d晨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开腹组快,体现了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