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宁市自 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 ,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为保证血源的质量 ,1999~ 2 0 0 1年济宁市中心血站对收集的献血者提供的血样进行HBsAg、抗 HCV、抗 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血样 济宁市中心血站 1999~ 2 0 0 1年收集的18~ 5 5岁无偿献血者血样 6 0 0 12份 ,其中机关企事业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的献血者 (固定献血 )血样 14 4 94份 ,其他献血者 (非固定献血 )血样 4 5 5 18份。1 2 试剂与方法 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抗体的检测均用ELISA法 ,分别用上海科华公司和厦门新创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初筛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3例经血站检测HIV抗体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例HIV抗体初筛阳性献血者经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确证试验2例为阴性,1例阳性;2例采用非正常程序再次参与无偿献血。结论 加强献血者身份核对、献血后告知并有效进行血液安全知识宣教,加强全省乃至全国采供血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是预防HIV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HIV RNA阳性献血员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I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献血员初次献血标本及追踪采样的标本,采用两次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确证。结果献血者在高危行为约10d后献血,初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均为阳性,随后对该献血员进行了7次追踪随访。在献血第16d后血液标本HIV P24抗原转阳,HIV病毒载量急剧增加;第37d后HIV抗体阳性,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第58d后的标本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该献血员献血时处于HIV感染窗口期。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认山东省各地初筛HIV抗体阳性血清 ,并进行带型分析。 [方法 ] 2 0 0 3年对山东省各地检测后上送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 ,用PA、ELISA试验复核 ,阳性者用WB试验进行确认 ,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 2 62份血清中 ,PA和ELISA复核 15 2份为HIV抗体阳性 (占 5 8 0 1% ) ,其中 12 5份确认为HIV 1抗体阳性 ;条带出现百分率gp160、p2 4为 10 0 % ,gp12 0、gp41、p66、p5 1和 p3 1在 96%以上 ,p17、p5 5分别为 86 4%和 85 6%。[结论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存在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携带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研究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用于HIV确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河南、浙江研究对象87名的血液和尿液,分别用血检试剂和尿检试剂平行检测,按各自检定标准判定结果,统计各特异性条带出现频率.结果 87名被检者中,血检阳性41人,尿检阳性39人,符合率为97.7%.阳性血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p24、gp120,最低的是p55、p31、p17;阳性尿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gp120、sp41,最低的是p17、p55、p24.结论 HIV携带者尿液中的抗体与血液不同,灵敏度也有一定差异,通过改进尿检试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制定适宜的判定标准,可以使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应用于HIV-1抗体的检测确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自愿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确认HIV感染者。[方法]2009年3~12月,对大连市血液中心筛查HIV抗体阳性的82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HIV抗体和抗原复检,复检阳性血样用WB确认,部分血样3~6个月复查。[结果]复检血样82份,确认HIV抗体阳性3份,未发现p24抗原阳性的早期感染者。[结论]2009年3~12月,大连市在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3例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厦门市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北京万泰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以及雅培公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MP生物亚太公司的HIV-1/2 blot确证试剂盒(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873例WB实验,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4例(81.6%),HIV抗体不确定202例(7.1%),HIV抗体阴性为327例(11.4%)。在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检测反应条带gp160、gp120和gp41的出现率最高,均为100%(2344/2344),条带p55以及p17出现的概率较低,分别为38.7%(907/2344)和46.4%(1088/2344)。完成随访的202例样本中,env类和gag类带型的阳转率分别为95%(96/101)和18.5%(5/27)。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假阳性结果,必须通过WB实验确认是否为HIV抗体阳性;要加强对不确定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朱厚宏  刘杨  张祁  孟建彤  黄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533-534,539
[目的]通过对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样本随访检测分析,探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HIV抗体确证实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不确定受检者,进行跟踪随访,于1个月、3个月后再次收集血液样本按常规检测程序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第3次收集的样本同时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NASBA)。[结果]研究病例从初检到随访共进行了3次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均为gp160、gp120、gp41;最后一次随访补充HIV病毒载量检测(NASBA),结果为290000IU/ml,结合受检者流行病学资料,最终作出HIV抗体阳性结论。[结论]随着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特殊病例的出现,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答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确证试验检测结果要结合试剂说明书判断标准进行判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类特殊WB带型的病例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IV抗体确证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断和解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合初筛试验结果、WB条带特点、病毒载量结果、抗体转归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结合分析。结果 2例初检呈gp160、gp120带型的病例,1例随访仍为gp160、gp120,最终结合病毒载量和流行病学资料判为阳性,1例转为阴性;12例初检呈gp160、p24、p17或gp160、p24带型的病例,10例转阳,2例转阴;4例初检呈无特异性条带的病例,随访转阳。转阳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阳性,随访阴性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于HIV抗体确证试验WB反应不强、刚满足判阳标准时,不能直接出具HIV-1抗体阳性报告,而对于第四代包含抗原检测试剂呈强阳性反应,即使确证试验为阴性,也必须进行随访。这3类样本应慎重对待,不能单纯依赖于HIV抗体检测,需结合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辅助鉴别HI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姚栋  肖姗  张如胜  欧新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67-1568
目的 对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 分别用第三代和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血液中心送检的333份献血者血液标本(S/CO≥0.6)进行检测,对初筛结果阳性或可疑的标本用HIV抗体确证实验(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根据检测结果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初筛试剂进行比对,评价第四代初筛试剂的应用效果. 结果 利用第四代初筛试剂从333份血液标本中筛检出阳性82例,阳性率为24.6%(82/333),第三代初筛试剂阳性40例,阳性率为12.0%(40/333);利用免疫印迹法从82份第四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18例,从40份第三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7例,第四代HIV试剂初筛的标本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多于第三代HIV初筛试剂. 结论 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HIV早期或近期感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窗口期”,增加HIV的检出率,建议血液中心继续利用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11.
陈会超  苏莹珍  陈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3025-3026,302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艾滋病晚期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2年常规HIV抗体确证实验中结果为不确定的5例样本,用核酸检测进行HIV感染的诊断。结果5例样本经HIV抗体筛查试验均为阳性,2份样本HIV抗体确证试验出现gp41,gp120,gp160 3条env带,3份样本出现gp120,gp160 2条env带,根据检测技术规范结果判为不确定,经随访检测部分样本带型无进展。根据HIV核酸检测,5例样本HIV RNA检测均为阳性,结合CD4细胞计数和流行病学资料,最终判定受检者HIV感染。结论随着艾滋病流行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晚期病例不断增多,实际工作中仅依靠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的难度加大。因此,可综合利用多种HIV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检测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李怀建 《现代养生》2014,(16):292-292
目的:调查了解受血者使用了献血者HIV抗体阳性前一次所献血液是否感染HIV情况。方法:对HIV抗体检测阳性献血者的前一次所献血液的受血者作HIV抗体检测。结果:对3名受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受血者感染HIV。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认山东省各地初筛HIV抗体阳性血清,并进行带型分析。[方法]2003年对山东省各地检测后上送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用PA、ELISA试验复核,阳性者用WB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62份血清中,PA和ELISA复核152份为HIV抗体阳性(占58.01%),其中125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条带出现百分率gp160、p24为100%,gp120、gp41、p66、p51和p31在96%以上,p17、p55分别为86.4%和85.6%。[结论]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存在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种国产口腔粘膜渗出液艾滋病病毒(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进行现场实验研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功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试值。方法在同志酒吧、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艾滋病患者中采集391名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口腔粘膜渗出液和血液样本,分别使用血液HIV抗体检测试剂和口腔粘膜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进行现场检测,对比2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口腔粘膜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敏感性为93.52%,特异性为99.65%,功效率为97.95%,阳性预测值为96.43%,阴性预测值为98.95%。结论该口腔粘膜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具有很高的流行病学预测价值,适合在酒吧、会所、浴室、公园等现场对MSM人群广泛开展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有HBV、抗-HCV、抗-HIV检测方法对云浮地区献血者病毒感染情况的有效性。方法 2016年1-11月共22 17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用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及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标本,再剩余标本进行核酸联合检测HBV-DNA、HCV-RNA、HIV1-RNA,并对有反应性标本进行拆分试验。结果两种厂家ELISA试剂检测出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分别为187、98、7、48例,分别占总献血人数的0.84%、0.44%、0.03%、0.21%;4个项目均有单种厂家ELISA试剂阳性,分别为HBsAg 20例、抗-HCV 13例、抗-HIV 3例、TP 11例,分别占总献血人数的0.09%、0.05%、0.01%、0.05%,ALT不合格296例,占总献血人数的1.33%;用核酸检测法检测21 542例献血者标本,HCV1-RNA、HIV-RNA均暂未发现拆分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能提高HBV、HCV、HIV病毒的检出率,缩短"窗口期";ELISA和核酸联合应用结果互补对于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和保障临床血液安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基本情况感染者,男,34岁,云南临沧人,高中文化,已婚,未育。因申请出国劳务于2005年7月12日来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血清学初筛试验HIV抗体阳性,次日重新抽血,血清送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检测,用两种不同试剂分别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和A/R(快速检测法)法检测,结果都为阳性,用WB (免疫印迹法)带型检测,结果为gp160、gp120、066、p51、gp41、p24、p17,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降低EY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成本,提高HIV抗体初筛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将多个血样逐次注入同-EY试剂检测板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发现用上述方法检测的结果与单个血样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此种方法可缩短时间,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与HIV抗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与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加强安全输血。[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标本HIV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及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梅毒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检测。[结果145679例献血者中,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0.18%;艾滋病抗体阳性者24例,经山东省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23例为HIV抗体阴性,假阳性率为0.002%,1例为抗-HIV1阳性。[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男女闻无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P〈0.01),街头献血与集体献血的梅毒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玉林市5年来HIV抗体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结果进行跟踪随访检测分析,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玉林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送检的HIV筛查阳性血液样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抗体试剂进行复检试验,任意一种方法复检有反应的样本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抗体确证试验,HIV抗体WB不确定结果4周后跟踪随访再进行检测,同时使用HIV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结果复检4 798份样本,WB检测4 263份,131例受检者为不确定结果,不确定率为3.07%;成功随访检测了76例(随访率为58.02%),失访55例(失访率为41.98%);阳转53例,阳转率为69.74%;带型gp160p24(43/131)以及gp160(37/131)出现频率位居前2位;主要带型中阳转率最高的是gp160gp120gp41为90.91%(10/11),其次是gp160p24为83.33%(25/30);随访了4例HIV抗体不确定孕产妇,阳转例数为0,均为阴性;HIV核酸定量(VL)检测5 000CPs/ml的患者WB试验阳转率为100.00%(53/53),VL5 000CPs/ml者最终排除了HIV感染;首次复检单反应结果随访阴转率为91.11%,阳转率为9.09%(2/22)(P0.05)。结论双试剂快速法复检试验可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不确定人群失访率较高;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时采用HIV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方法作为补充实验可更早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3种进口第四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诊断试剂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价这3种HIV检测试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HIV抗体阴性样品1 075份、HIV抗体阳性样品164份、BBI阳转血清盘(PRB92901-07)和7种不同稀释度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等,对3种进口第四代HIV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方法1、2、3检测HIV抗体特异性分别为92.9%、99.4%和99.3%,经统计处理,方法2特异性高于方法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1),方法3特异性高于方法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1),方法2和方法3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一致,皆为100.0%;但其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不同,方法3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最高,可检出最高稀释度为1∶32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而方法1和方法2检测P24抗原敏感性较低,只能检出最高稀释度为1∶16的P24抗原阳性对照血清;3种试剂检测BBI阳转血清盘AD第18天的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第三代HIV抗体检测试剂检测血清盘第21天的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3种进口第四代抗原抗体检测试剂敏感性均高于第三代检测试剂,能检出HIV感染窗口期的样品;3种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一致,但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和HIV抗体的特异性不一致,方法1检测HIV抗体的特异性较低,而方法3检测P24抗原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