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抗凋亡、阻断谷氨酸兴奋毒性、阻止NO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生成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内,提示将其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可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特异性的强有力的促内皮生成因子,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它是重要的促进血管新生的因子,同时它还有抗再狭窄作用,这一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内皮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狭窄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包括抗凋亡、阻断谷氨酸兴奋毒性、阻止NO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生成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内 ,提示将其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可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 ,是 1989年Ferrara等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促有丝分裂作用 ,目前已知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然而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中 ,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 ,它通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具有强大的促内皮增殖、促血管生成作用。其它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作用是全部或部分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及生成作用实现的[1] 。1 VEGF的生物学特性VEGF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和特异性与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5.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中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分别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存活,但同时出现时,促血管生成素2拮抗促血管生成素1的内皮保护作用.促血管生成素1与促血管生成素2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循环系统胚胎发育疾病、血管炎症病变以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都密切相关.维持促血管生成素1与促血管生成素2的稳态平衡,或者使其比值向有利方向倾斜,才能发挥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最有力的血管维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研究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作用广泛的细胞保护剂,体内许多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它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使其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促血管新生治疗的机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新生的过程与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均有密切关系;心脏的血管新生对于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灌注有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够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可能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及其相关因子表达随生长发育或创伤、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而有不同的反应,促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阻塞导致的肢体和心肌缺血的研究热点,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老年心脏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老年常见疾病对心脏血管生成的影响,可为促血管生成治疗心肌缺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的血管生成对于组织修复、机体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异常的血管生成可诱发多种疾病,如癌症、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调节血管的生成对于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疗法已在某些疾病中显示了治疗意义,但促血管生成疗法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节异常的lncRNA,可以抑制或促进血管生成,这为治疗异常血管生成的相关疾病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夏俊勇  程义壮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64-1766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生成。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它主要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2(VEGFreceptor-2,VEGFR-2)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引发新生血管生成。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VEGF/VEGFR为靶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