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2019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年龄18~70周岁难愈性创面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及观察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每组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对难愈性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止血,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支架移植覆盖清创后的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对照组仅行人工真皮支架移植。2周后行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手术,术后定期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创面温哥华瘢痕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1.50±0.58)d]相比对照组[术后(13.25±0.58)d]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观察组相比对照组VSS评分明显降低[(5.33±0.33)分vs.(7.75±0.48)分,P<0.01];创愈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37)分vs.(4.58±0.29)分,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色素及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许贤君 《广西医学》2016,(7):1015-1017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活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及局部清创,对照组局部清创后用含生理盐水纱布包扎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适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于创面,然后用凡士林纱布包扎创面,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评分、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VAS均降低,并且观察组 VAS 低于对照组( P <0.05)。随访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 VSS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够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有利于创面组织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结合封闭负压引流(VSD)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进程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就诊的8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PG结合VSD治疗)和对照组(VSD治疗),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生长面积、创面愈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GF、bF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值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的差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肉芽生长面积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GF、bFGF、CRP、IL-6、WBC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 VAS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与2个月VS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2005-12~2009-7入住本科的60岁以上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负压治疗组采用清创后装置持续负压引流装置,以负压值200~400 mmHg压力持续负压吸引,炎症消退肉芽充填后植皮修复创面.常规治疗组采用保守换药、清创植皮、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 结果负压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对比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清创、换药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清创的基础上应用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修复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7例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引流组(n=43)清创后采用VSD修复创面,常规换药组(n=44)清创后采用传统换药方法修复创面,Ⅱ期行中厚皮片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封闭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负压引流组感染控制时间、清创至Ⅱ期封闭创面时间短于常规换药组,清创后3d、1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术后植皮/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精心护理和有效的VSD管理对创面及早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烧伤患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应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间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治疗的烧伤难愈性创面患者6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在创面愈合、感染、疼痛、换药次数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瘢痕指数方面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在感染情况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VAS评分和换药次数方面,研究组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烧伤患者的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缓解疼痛症状并减少感染情况的出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烧伤患者的新型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深度及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第1天、第5天、第7天的VAS评分较干预前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应用于慢性创面愈合患者并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小创面面积及创面深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网状皮移植治疗Ⅲ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Ⅲ度烧伤创面切痂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在Ⅲ度烧伤创面切削痂后,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对照组仅行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术后定期创面换药,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7、11天创面愈合率、术后第2、6个月植皮区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8.60 ± 0.37)d vs. 术后(10.68 ± 0.39)d,P<0.01];术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为(93.69 ± 1.34)%,对照组为(87.58 ± 1.16)%,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术后第11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为(99.67 ± 0.23)%,对照组为(97.22 ± 0.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VSS评分(4.04 ± 0.20)分,对照组(6.64 ± 0.22)分;术后6个月观察组VSS评分(1.80 ± 0.16)分,对照组(4.24 ± 0.19)分,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网状皮移植能显著加快Ⅲ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生长,在Ⅲ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59-3360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VSD治疗组和改良VSD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术,VSD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VSD方法,改良VSD组患者采用改良VSD法。观察3组患者疗效,伤口或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VSD组比较,VSD改良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VSD改良法治疗难愈性伤口,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工作不同模式和压力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与促进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临床相关性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临床感染性创面患者150例,经过清创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A组为长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B组为长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C组为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D组为短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E组为对照组。观察5组患者治疗10 d后全身炎性指标、疼痛评分及创面的局部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E组平均愈合率(30.1±6.2)%,感染率为23.3%;A组平均愈合率(46.3±11.2)%,感染率为13.3%;B组平均愈合率(40.7±8.7)%,感染率为10.0%;C组平均愈合率(50.5±12.3)%,感染率0%;D组平均愈合率(48.9±9.6)%,感染率0%。C组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最高,感染率最低,E组愈合率最低、感染率最高;疼痛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B组、D组、A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5组患者血浆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可降低感染性创面患者的炎性指标,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感染性创面愈合率,且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SD负压引流术在慢性伤口或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和创面修复患者共1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使用VSD负压引流术。比较2组慢性伤口或创面修复情况、VSD使用时间、愈合时间、清洁时间。结果:观察组慢性伤口或创面修复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SD使用时间、愈合时间、清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或创面修复中,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帮助慢性伤口或创面修复尽快恢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与异种皮相对比,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差异。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采用数字表法,将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削痂后给予异种皮(猪皮)覆盖;观察组患者削痂后给予rhGM-CSF凝胶覆盖创面。治疗7天时记录并观察患者换药疼痛程度、创面溶痂率、完全溶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VAS和TESS分别为2.8±0.7分和5.3±0.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3、7、10天观察组创面溶痂率34.5%、64.6%、90.6%均优于对照组25.6%、48.7%、78.5%(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溶痂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3.8天和17.9±4.5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异种皮相比,rhGM-CSF凝胶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溶痂率,降低患者换药痛苦,安全性高,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外露创面扩创术修复后给予负压封闭引流 (VSD) 联合局部氧疗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骨外露创面扩创修复术患者。按随 机数字法分为VSD+氧疗组和机械治疗组。VSD+氧疗组行VSD联合局部氧疗,机械治疗组行传统清创联 合换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创口微环境检测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VSD+氧疗组临床基本愈合率较机械治疗组高(P <0.05)。VSD+氧疗组换药次数、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较机械治疗组低(P <0.05)。两组渗液酸碱度、伤口温度及 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SD+氧疗组不良反应率较机械治疗组低(P <0.05)。结论 骨外露创面扩创术修复后给予VSD联合局部氧 疗,能够改善创面愈合效果,改善创口微环境,提升临床治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3期、4期压疮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老年压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3期、4期压疮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八珍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压疮愈合评分(PUSH)及换药次数。[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USH评分为(10.40±4.01)分,治疗组PUSH评分为(6.20±4.4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为(19.50±3.24)次,治疗组平均换药次数为(16.30±2.71)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3期、4期压疮从治疗总有效率、PUSH评分、换药次数方面均优于单纯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创面常规清创后,外用bFGF和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病人创面进行首次锐性清创,之后常规换药,每次换药时用棉球擦拭创面至微微渗血,外用bFGF、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若创面2周内不能愈合,再行锐性清创术。比较2组病人创面第2、4、6周创面面积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第2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6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均较第2周明显缩小(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治疗第2周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周,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锐性清创联合bFGF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一期缝合联合银敷料治疗犬咬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缝合联合银敷料(优拓S.S.D)与传统方法对犬咬伤Ⅲ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5例患者38处不同部位犬咬伤Ⅲ级创面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创面常规清创后一期缝合,并放置银敷料引流条。对照组局部使用1‰雷弗奴尔、0.5%甲硝唑、阿托品合成溶液湿敷换药。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费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去除敷料、清洗伤口、敷料应用及固定后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联合银敷料治疗犬咬伤Ⅲ级创面能够加速创面愈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