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1991年全国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33.07%,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52%,37.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4.6%,51.8%。新生儿前4位死亡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新生儿死亡的65.9%。新生儿死亡率在开展新生儿保健地区明显低于未开展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婴儿死亡原因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2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技术在浙江省17个市县的1086781人中,开展了婴儿死亡的原因的监测研究。结果: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1.59‰,21.85‰,21.08‰,17.59‰,16.99‰。五年平均死亡率为19.92‰,城市11.12‰,农村22.30‰。五年中在28天内死亡的占婴儿死亡总数的65.%,73.3%,72.1%,68.2%,73.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出生指标。评价双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1995年苏州地区围产保健监测资料,比较单、双胎孕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双胎妊娠中早产儿占35.0%;低出生体重儿占49.2%;1min和5min Apgar评分窒息者分别占13.9%和5.6%;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单胎。双胎新生儿死亡率为45.9‰;早期新生儿死亡率42.8‰;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结论】与单胎儿相比,双胎妊娠胎儿宫内发育时间、发育状况、产后适应能力等均明显偏差,新生儿死亡率显著偏高。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改善双胎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南昌市某区妇幼保健所婴儿疾病监测点1991 ̄1995年132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时间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死亡率为14.47‰,前4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先天畸形、肺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死亡无明显季节变化,死于出生后1周的占84.85%,而1周内死亡的新生儿中,57.14%是在出生后当天及第二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7.
仪征市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疾病监测方法了解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以科学的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方法:对疾病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结果:1992~2002年全市共死亡4岁以下儿童959例,占死亡总人数的24.58‰,占活产儿童总人数的16.76‰。其中新生儿占41.19%,婴儿占24.19%,1~4岁占34.62%,死亡原因最多的为损伤与中毒,占37.96%。结论:4岁以下儿童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意外死亡所占比例较高,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锡山市妇幼保健所发挥全市业务指导功能,狠抓基层新生儿窒息防治工作,制定工作规范,加强业务培训,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有效地降低了全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从而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的发生率从1994年20.03‰下降至1999年12.46‰,围产儿死亡率从1994年的17.71‰下降到1999年的9.69‰,窒息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构成比从1994年的25.33%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北京市西城区1991-1993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的结果。新生儿死亡率为7.7‰,婴儿死亡率为10.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1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4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先心、肺炎、出生窒息、颅内出血。本文同时分析了影响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疾患,提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西儿童1999~2000年新生儿死亡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了解广西儿童1999-2000年新生儿死亡监测情况。方法:对广西1999-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20‰,19.83‰,前5位死亡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意外,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在农村,加强基层培训,推广适宜技术,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近5年,我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为婴儿期死亡,约为83.6%~92.5%,其中以新生儿死亡为主,占婴儿死亡的63.4%~78.2%,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前两位死因。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将大幅降低婴儿死亡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济宁市1989年死亡的围产期新生儿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婴儿死亡436名,其死亡率为36.11‰。新生儿死亡328名。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23%。围产期新生儿死亡242名,占新生儿死亡的73.78%,占婴儿死亡的55.50%,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0.04‰。前三位死因为窒息、早产、先天性畸形。死于生后24小时以内者106例,占43.80%。本文提出了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0~4岁儿童生存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17市、县0~4岁儿童连续2年死亡监测,结果: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40‰、21.71‰、27.34‰。死亡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期。儿童的主要死因,新生儿组主要为早产和出生窒息,婴儿组为肺炎,1~4岁组为溺水。1992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儿童占死亡儿童总数的35.80%,1993年占29.20%,1992年城市儿童死于家中的占总死亡数的35.70%,农村占40.20%,1993年前者占47.50%,后者占49.00%。在农村有超过1/4的儿童死前未得到任何医疗保健服务。提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防治疾病为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和溺水,因此重点保健对象为围产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2000-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0-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9个镇、2个街道的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6.44‰、新生儿死亡率平均为11、50‰、婴儿死亡率平均为14.71‰。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病因为:意外死亡、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疾病、肺炎.共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6.45%。结论控制意外死亡、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水平、预防先天性疾病、控制呼吸道感染.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死亡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加强防治对策。方法对1986~1995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死因分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为5.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总死亡数的55.1%及56.3%。前期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和败血症。后期则为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早产和新生儿窒息。1周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5.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必须继续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制度,减少畸形儿出生,防止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普及新法复苏,并要加强呼吸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84~1993年莱州市疾病监测点120万人口的婴儿、新生儿死亡情况。10年活产15523名,平均婴儿死亡率为21.71‰,新生儿死亡率为15.78‰;婴儿死亡中有72.4%为新生儿,其中77%为生后第一周死亡。生后第一天死亡占56%。前5位死因顺位是肺炎、产伤窒息、早产儿、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7.
为尽快实现妇幼卫生项目的总目标后,我们按照妇幼卫生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在浮山县进行了较详细的项目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婴儿、0 ̄4岁儿童死亡率依次为46.7‰,61.2‰,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7.5%,死于途中儿童占死亡总数的68.6%,5岁以下儿童前四位死因与其他地区基本相似,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及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梳理西安市2010至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信息、评审结论和建议,总结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本研究回顾了3年来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监测及市、区(县)级评审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新生儿死亡率、死因顺位、就诊地点的变化情况、规律、评审结论和建议。结果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率3年来较为平稳的维持在2.90‰~2.29‰左右,死亡原因集中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及其它先天异常,就诊级别集中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区县级占60.34%、市级占80.77%的评审病例结论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或可避免死亡。2011年市级和区县级评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1>0.05);2012年市级和区县级评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结论新生儿死亡评审可从更高层面和更广角度对新生儿死亡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正确认识评审意义,资料完整、专家共享,有条件可进行尸检是做好评审工作的重要因素,评审建议的充分应用更是评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50个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其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0个县5岁以上儿童死亡及其有关因素的分析,得出1992年我省卫Ⅵ项目县平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3.3‰和98.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6.9%,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腹泻、早产和新生儿破伤风,死在家中途中的比例为75.0%,死前未就医占47.7%;年人均收入、人口出生率、文化水平、儿童四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围产保健服务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5省113县有关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的县级资料及相应的人口、经济1围产保健资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结果: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为159.30/10万,平均新生儿死亡率(NMR)为39.76‰;平均产前检查覆盖率60.90%,住院分娩率30.57%,新法接生率58.03%,产后访视率33.77%;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对孕产妇死亡有保护作用,产前检查对新生儿死亡有保护作用。结论:5省农村贫困地区围产保健服务水平较低,提示提高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及加强产前检查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