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损伤组织修复功能和免疫抑制能力.该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用于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硬皮病(SSc)、皮肌炎(DM)的研究进展,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在未来的分子治疗中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及多谱系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高表达HLA-Ⅰ和对CD3+T细胞低免疫抑制能力促进炎症反应,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目前,研究者进行了以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模型为基础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及低免疫原性等特点。有文献报告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银屑病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且有较长的疾病缓解期。本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银屑病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再生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可多向分化且来源丰富的慢周期标记滞留细胞,可促进表皮、毛囊和皮脂腺再生。得益于其来源丰富、易获得、可于体外扩增、无需基因操作、不会形成肿瘤和无伦理限制等特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优势。Wnt、Shh、Notch和BMP等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在干细胞稳态调节、表皮发育和毛囊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途径的失调可能导致毛发脱落或者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化以及影响毛发再生的生物分子途径,为毛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MSCs)是一种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最近,研究发现MSCs具有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抗纤维化的能力,从而使以MSCs为基础的干细胞应用逐渐从再生医学领域转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MSCs。该文回顾当前MSCs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临床应用ASCs治疗SSc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回顾近10年国内期刊上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绝大部分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仅有2例报道,尚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组织再生能力和免疫抑制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是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本文通过比较两类细胞的概念、培养条件、形态、标志物、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能力,探讨两者的关系,进一步讨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干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间充质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丘疹性黏蛋白病的疗效.方法 予患者间充质人脐带血干细胞25mL静脉滴注,1次/周,共6周治疗.结果 经6周治疗后,患者皮损有明显改善,面部结节变平、变软,躯干部皮肤变软,可捏起,无新发皮损.结论 间充质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罕见疾病——丘疹性黏蛋白病,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中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5):313-316
硬皮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全身多器官组织纤维化,并伴有微血管损伤和自身免疫系统失衡,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疾病进展迅速且预后不佳。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抗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特性,为硬皮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其中来源于脂肪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获取,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硬皮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硬皮病的有效新疗法。本文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硬皮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潜力。MSCs可通过抗菌肽与关键酶的分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介导受宿主细胞由免疫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化,进而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足量抗菌药物覆盖的基础上,辅助杀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的分枝杆菌感染,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非造血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因为其获取容易,并能在体外扩增,使其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病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伤口愈合、放射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和银屑病等。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一直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一些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应不好或不能耐受,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最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科在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方面除延用传统的"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和"脊髓探查+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手术方法,采用了CT引导下行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它是一种新的移植方法,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好的优点[1],现将本科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CT引导下行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有潜在致命性的以水疱和溃疡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各种免疫抑制剂是其辅助治疗手段,随着对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天疱疮的可能性,我们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难治性天疱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为天疱疮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体外分离培养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MSCs)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低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两种不同的原代培养法,体外培养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鉴定,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种培养法均能培养出形态均一、成熟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但是低血清法培养细胞所用时间8.93d明显小于无血清培养法所需时间15.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低血清法培养出的细胞较无血清培养方法得到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CD44阳性率较高,CD45阴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血清培养法是一种适用于临床试验研究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1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量换液和2次半量换液后(即培养9 d)流式细胞术鉴定正常对照细胞免疫表型,再培养2 d,采用流式细胞术和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分别对患者的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患者细胞在培养11 d后大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而正常对照则仍为较纯的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该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这一现象表明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其间充质干细胞有易于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再生医学是本世纪生命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预期将给重大人类疾病的防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和进展。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抗衰老和疾病防治中的潜在应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内在的复杂性,不论是临床执业者还是潜在病人群体对于相关应用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本文希望①从基础生物学角度对干细胞和再生医学进行综述,提供理解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体系;②对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抗衰老和疾病防治应用研究的现状和一些关键问题简要综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对于相关领域及存在问题更进一步的关注,深入、系统了解和探索。只有相关研究不断系统、深入,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切实保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和针对性,才可能在越来越多的皮肤疾病防治中展现其潜在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皮肤愈合正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能从多个方面促进皮肤愈合,如促进表皮生长、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等。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MSCs)和BM-MSCs均为MSCs,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且SMSCs较BM-MSCs更容易得到。所以可从目前对BM-MSCs的研究预测到SMSC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研究前景,且将来很可能会替代BM-MSCs。  相似文献   

20.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ED患者也不断增多。目前仍未找到最适当的治疗方法治愈或阻止ED的发生发展。虽然老年性ED的基因治疗是一个新兴的热点,但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更是对运用基因治疗ED的升华,本文将对各种基因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ED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